中藥是“藥”,不是“茶”
醫生秘而不傳的養生秘籍 張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很多上班族都喜歡喝茶,還常常為自己泡“保健茶”,實際上就是一些中藥茶飲。
殊不知,長期飲用這樣的茶對身體健康是無益的。
俗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
身體出現疾患的時候這些藥會在治療疾患的同時對身體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身體健康的時候,這些藥同樣會對身體產生毒副作用,進而危害身體健康。
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而又應該杜絕的中藥茶飲:一、胖大海它是常見的上班族茶飲,而實際上,胖大海是不能泡茶飲用的,有的人甚至會出現過敏反應,如面板瘙癢、口唇水腫等。
還可能出現大便溏稀、胸悶等。
老年人、脾虛者更要慎用。
二、銀杏葉喝未經處理的銀杏葉茶很可能出現陣發性痙攣、神經麻痺、過敏等副作用。
三、決明子長期喝決明子茶會導致腹瀉。
四、甘草甘草裡面含有甘草酸,這種物質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會促進水、鈉瀦留,增加排鉀量。
長期、大量喝甘草茶,會導致水腫、血壓上升、血鉀下降、四肢無力等症,腎病患者更應慎用。
五、野菊花一小部分人在飲用野菊花茶後會表現出胃部不適、胃納欠佳、腸鳴等症。
……其實,像這樣不能隨意飲用的茶還是很多的。
實際上,中藥茶飲是適合有較輕疾病、慢性病患者的,現代人卻常常誤將養生、保健、治未病混淆在一起,加上中藥藥材為天然草木,通常被認為是無害之品,可隨意飲用。
事實上,濫用藥茶對健康是有危害的。
中醫和養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應當分辨清楚,用中醫治未病的方法並不可靠,因為沒病到醫院去開藥,大夫也不會開給你。
對於什麼都不偏的人來說,每天喝清熱解毒茶,會損傷陽氣,久而久之,反倒對身體健康不利。
預防疾病應當從飲食、起居幾方面來調理,不能動不動就用藥去預防,因為藥的主要作用還是治病。
南方人常常會將當歸、黃芪等與肉類食物一同烹飪,殊不知,血稠的人經常食用黃芪很容易導致淤血。
當歸為溫補之品,能夠治療虛寒型痛經,但對溼熱者無用。
再比如人參,是溫補之品,有的人吃過人參後會出現嘴上起泡、失眠等症狀,這類人很可能屬於燥熱體質。
高血壓患者通常不宜食用人參,但部分患者屬虛寒體質,此種高血壓患者應用黃芪、人參,血壓能夠降下了,但是食用治療高血壓的龍骨牡蠣湯血壓反而會上升,還會導致胃腸不適。
這是因為,虛寒體質者應當用祛寒之法降壓,由此我們也能看出,中藥茶飲飲錯體質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