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的大官真是識貨啊,這藤甲可不好弄的哩,只有孟獲大王手下的兵士才能有這保命的東西。”

那嚮導豎著拇指說道。

“有勞了嚮導,麻煩你再去確認一下路線,我們準備一下就繼續上路。”

諸葛亮笑了笑,待那嚮導走開後,立刻拿著藤甲向張遼、劉備兩人走去。

對於藤甲的介紹,兩人也是聽了個仔細的,倒不用諸葛亮複述。

張遼拿起了藤甲道,“這東西確實不好應付。”

“若不是他們的兵器老舊,打不通我們兵士的甲冑,只怕此戰損失會很大。”

“嗯,張遼將軍說的不錯,且看這群南蠻兵,看著不像是他們的正規軍。”

“若是一旦穿著藤甲的大部隊前來截擊我們,只怕會大大影響我們去成都的任務。”

劉備也認同的說道。

“孔明,你在京中也負責百匠所的開發,你倒是說說,有什麼法子可以制住這稀奇古怪的倒藤甲?”

張遼拍了拍諸葛亮的肩頭問道。

“對付這藤甲不難,只是張將軍可要想好了,在下這計策一出,只怕就要與那所謂的孟獲大王結成死仇了。”

“若當真如此,只恐怕對於朝廷以後管理益州會有些不利啊。”

諸葛亮說罷,剛好此刻天色也晚了下來。

周圍的兵士都點起了火把照路。

諸葛亮見此,走到一名本事身旁,舉起手中的藤甲靠近火把。

只是接觸的一瞬間,那藤甲便全身燃火,下一刻風兒一吹,那火兒便高漲起來,不等張遼。劉備反應過來,那件藤甲就在地上噼裡啪啦地燒了小半了。

這一幕饒是久經沙場的張遼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戰場之上,死於刀兵之下,乃是兵士的宿命,倒也算不得有多痛苦。

而這火燒藤甲便是另一種極為折磨人的戰法。

這燒著的藤甲會緊緊貼住南蠻子的身體,從點燃的一刻開始,直到南蠻子被燒死,這個過程會持續很久很久。

“侍郎,張遼將軍,不如這樣,若是這群南蠻子再來,我等便以火嚇退他們便是了。”

劉備提議道。

“皇叔說的有理啊,且不論火燒之法如何殘忍,若是讓燒著的南蠻子入了林子,引發更大的火災,只怕我們也討不得好的。”

張遼認可了劉備的提議。

等三人討論完畢,大部隊又趁著夜色與微風,舒服地在林中行了幾個時辰。

直到後半夜才紮營休息。

而這一休息便是到次日的午後了。

這並不是兵士怠惰,而是根據當地的氣候與地形不得不做的事情。

經過這樣的調整後,隊伍裡患病、中暑、水土不服的人減少了大半。

“漢家的大官,前面便是越巂郡了,等過了這越巂郡,路邊好行多了,離著成都也就不遠哩。”

諸葛亮聞言,“這越巂郡還算是那孟獲大王的領地嗎?”

“嗨,大官這話說得,都叫郡了,自然是漢家地方。”

“但益南各郡的部落,終歸還是更尊重孟獲大王一些嘛。”

“你們漢家不是有句話,叫縣官不如現管嘛。”

那嚮導說得含糊,但諸葛亮卻知道其中的利害。

當夜紮營之時,諸葛亮便把此事同張遼、劉備說了。

“侍郎的意思是,這益南下半之地,本就是更聽從那孟獲的,而非是劉焉能直接控制的地方?”

“在下正是此意。”

“而有此可見,劉焉出了錢糧之外,能讓孟獲答應出兵,勢必是給了那孟獲一定的官職。”

“將本就無法控制到的區域,劃給了孟獲管理。”

諸葛亮說罷,張遼點了點頭道,“孔明說得有理。”

“若是真如在下所料,那劉焉不應該去選擇與張魯拉鋸啊,更應該速戰速決啊。”

“除非,劉焉並不是心甘情願放棄益南地區。”

“而是想要用戰事拖住孟獲,一面消耗張魯,一面消耗孟獲,從而漁翁得利。”

諸葛亮說罷,劉備一拍大腿道。

“侍郎所言,令我想起了一些事情,想當日我在成都之時,孟獲已經出兵,但人卻未到成都。”

“而等著孟獲一至,那劉焉便再也不見我等,只是一味地趕人走了。”

諸葛亮聞言,微微一笑,“皇叔如此說來,只怕在下的預想並沒有什麼大錯。”

“如此漁翁得利之計,最怕的便是有我等這樣的外部勢力插入其中了。”

諸葛亮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等只怕不用著急趕路了。”

“如此情況之下,劉焉不達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會允許成都城內的任何人與我們交流的。”

張遼聞言,立刻問道,“那我等應當如何?”

“看來,這益州亂局想要破之,還得是要藉助這南蠻之人。”

說到這裡,諸葛亮壓低了聲音,輕聲對著張遼與劉備兩人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孔明,是否太過弄險了?若是他們首領不來,不是白白產生了誤會,影響後續的接觸嗎?”

“張將軍莫急,即便他們首領不來,在下也有辦法,仗口舌,見到他們首領。”

“只是那時,恐怕要將使團的禮物送一大半給孟獲的部落了。”

“咱們能不吃這個虧,還是不要主動輥去吃。”

劉備作為此刻三人之中,名義上地位最高的人,站起身子道。

“我覺得侍郎的計策可行,與其趕到成都再去吃劉焉的閉門羹,倒不如先發制人,查清楚劉焉與南蠻之間關係。”

“若真如侍郎所料,那我等此番也算終不負聖心,不負益州百姓了。”

劉備說完,諸葛亮起身拱手道,“既然兩位都沒有異議,那我這便去安排。”

說罷,諸葛亮立刻找到了嚮導說道,“嚮導,這幾日咱們便在越巂郡邊境之地紮營休息。”

“營中漢人居多,比不得你們當地人,有些傷病員,若不及時治療,只怕拖得久了便是不治之症了。”

“漢家的大官,我收了你們的錢糧帶路,自然聽你們的調配。”

“只是有件事還需要和你們說清楚哩。”

“咱們留在這裡,可不容易再被祝融夫人盯上喲。”

想到說吧,諸葛亮擺了擺手,“不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