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都不怕,我這個做嚮導的自然樂得輕鬆些。”

送走了嚮導,諸葛亮便開始佈置這幾日的紮營安排。

說是佈置,實際上除去巡邏的兵士,加上保衛民夫的兵士,其餘兵士都能儘可能地得到修整。

除此之外,張遼自然也是安排了自己的親衛,負責在營地幾里外隱藏蹤跡,觀察是否有南蠻子的靠近。

如此休整,一休便休了三日。

不僅極大地緩解了民夫與兵士們的疲勞,更是讓一些有輕微不適的人得到了一定的恢復。

而諸葛亮趁著三日光景,不僅將如今的情況寫了信發回了京中,還徹底將藤甲相關的東西研究了一遍。

這一日,諸葛亮的帳中,張遼有些坐不住了。

“孔明啊,三日了,他們還不來,只怕是被上次嚇破了膽子。”

“我們卻是不可再拖了呀,在這樣下去,軍心渙散,再去趕路,只怕兵士們會怨聲載道啊。”

諸葛亮聞言也是點了點頭,“今夜若是不來,那我們便按照原計劃去往成都。”

“孔明,你看著倒是很有信心啊。”

“倒也有一些的,這兩日,我與那嚮導聊了許多。”

“自從這孟獲出兵去幫劉焉之後,在益南留守的大半是婦孺老幼。”

“沒有戰鬥力不說,吃的也都是往年的存糧。”

“想來這南蠻的情況也不算太好,不然也不會對劉焉的錢糧動心。”

“孔明,你的意思是那南蠻缺糧?”

“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諸葛亮剛說完,營中的戰鼓便響了起來。

“來了!”

“好!孔明稍坐,某這就去將這批南蠻抓起來,好叫孔明做戲!”

張遼一拍大腿,立刻起身衝向營外。

這三日,雖然漢軍都在休整,看似散漫,但營壘之間的佈置還是按照張遼多年戰爭的經驗所下的。

根據第一次與南蠻的交戰可見,此刻南蠻並沒有什麼戰術戰法。

往往是在頭領的帶領下,一股腦地衝入敵陣,廝殺一番能勝就搶,不勝就撤的。

所以若是等漢軍列陣再打,這南蠻只怕撐不住幾刻時間,便要大舉撤退。

然而此刻,南蠻是攻入了漢軍的營中。

這營壘經過了張遼的佈置,便有了迷惑敵人,阻攔敵人的效果。

片刻之後,張遼策馬來到交戰之處。

此刻南蠻已經順利的突破了沒什麼人駐守的前寨。

只見南蠻們一邊向前,一邊仔細地掏著每個營房中的物資。

張遼見狀,立刻讓身邊的旗官,改變了金鼓的節奏。

金鼓之聲立刻從急促變得平穩且富有力量。

跟隨著金鼓聲響的改變,漢軍各個營壘之間的兵士,也開始行動了起來。

“繼續,從中軍抽調兵力去兩翼,讓南蠻再往前推進些。”

張遼縱觀全域性道。

那旗官領了命令,鼓聲又有變化。

這鼓聲落在漢軍耳中是指揮命令,然而落到了南蠻的耳中卻與雜音無異。

這次來襲的南蠻顯然比上次多出了一倍有餘,他們掠劫完了前寨的物資,剛一集合,便朝著漢軍的中軍營寨而去。

卻不知,此刻的漢軍兩翼兵馬已經運動到了他們的兩側,隨時準備合圍這群南蠻。

又過了一刻時間,張遼所駐守的中軍營寨前也響起了戰鬥的響聲。

他當即下令合圍。

金鼓之聲再次變得急促。

原本即將突破中軍的南蠻們,正想高呼一番便入營劫掠的,卻不料自身兩側片刻之間便殺出了許多漢軍兵士。

“降!”

兩側的漢軍兵士,一邊合圍,一邊用環首刀敲打著漆盾高喊道。

那前來掠劫的南蠻子,本就不是部落中的中堅力量,面對如此局勢,瞬間便被嚇得有些六神無主了。

張遼見此,立刻策馬上前,在自己親衛的擁護之下,來到了南蠻兵士的陣前高喊道。

“降者不殺!”

那群蠻子雖然聽不懂張遼所言,但見漢軍大將如此威風,竟不自覺地放低了手中的武器。

勸他們投降的話喊了多次,他們雖然沒有動彈,卻也沒有徹底投降。

這倒是讓張遼為難了起來。

“快去請向導來。”

張遼看著身邊的傳令官說道。

“將軍,諸葛侍郎帶著嚮導來了呀。”

那傳令官一指身後。便見諸葛亮帶著嚮導快步向著陣前走來。

諸葛亮對著嚮導說道,“你速速勸他們放下武器投降,我們不會動粗,只想求見他們的祝融夫人。”

那嚮導看了看一千多個被圍在漢軍營中的南蠻子,又看了看諸葛亮。

“漢家的大官,你可得給咱一個承諾,你當真不殺他們哩?”

“你若是不真誠,屆時孟獲大王回來了,不光是我,連我部落都要遭殃哩。”

那嚮導雙手顫抖著,嘆氣道。

“嚮導放心,我願指天起誓,必不傷這些人,只是求見祝融夫人,若是我出爾反爾,必受天罰。”

諸葛亮真誠地說道。

那嚮導見狀,點了點頭,也不多說,徑直走到了南蠻們面前,用這大家聽不懂的話,說了一通。

那嚮導說完,南蠻們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刀盾,垂頭喪氣地坐到了地上。

“漢家的大官,我用自己的性命保證了你不會殺他們,還讓他們放下了武器。”

“但是你要見祝融夫人,他們卻沒一個肯傳話哩。”

諸葛亮聞言,擺了擺手,“不礙事,有勞嚮導了。”

諸葛亮轉向張遼道,“張將軍,埋鍋造飯吧,這群南蠻子,一看便是這幾日內沒吃過幾頓飽飯的。”

“行啊,軍中的糧草倒是還夠。”

張遼聞言,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不出一個時辰,嫋嫋的炊煙便在營中升起。

飯食的香氣,與漢軍用餐的景象看得這群投降了的南蠻子不停地嚥著口水。

“嚮導,有勞你告訴他們。”

“讓他們排好隊,一個個去領了吃食,吃罷了便能回去了。”

那嚮導聞言,有些不解地問道,“漢家的大官,你這是什麼意思哩?”

諸葛亮立刻解釋道,“我們漢軍與他們南蠻本來就沒有什麼仇怨。”

“我們來也不是來結仇的。”

“而他們既然在我大漢朝廷治理的郡縣內討生活,那麼放下了刀兵便也算是我大漢的子民。”

“大漢的子民忍飢挨餓,我等未見也就罷了,既然看到了,自然是要給大家吃頓飽飯的。”

“嚮導也不必多慮,這些飯食,我們的兵士已經先行吃過了,請大家敞開了用飯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