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備策馬向後的同時,張遼迅速將他攔了下來。

“皇叔莫急,此地林高路窄,是十分適合伏擊的地點。”

“我正要去隊尾重新排布前行的陣列,皇叔便與我同去吧。”

劉備聞言,立刻道,“張遼將軍當真是好本事,在下雖然不才,卻也領了多年的兵馬。”

“竟在將軍的提示下才發現此地的地形有問題。”

兩人一邊說,一邊策馬來到了隊尾。

經過張遼的重新安排,負責運輸糧草禮物的民夫們,被排在了一萬元戎弩兵的佇列陣中。

畢竟一旦有賊人來襲,最容易被伏擊的,就是民夫的隊伍。

原本那些民夫都不願意去隊伍當中的。

但看到了當兵的在自己身邊護衛著,便也是欣然的接受了下來。

林中本就難見天光,此刻剛過下午,林子裡便暗了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僅靠日頭已經難以完全照明。

恰逢此刻,張遼正在佇列之中巡視,耳聽得周遭林間淅淅瀝瀝的響聲,起初還以為是什麼獸類。

但多年的征戰經驗告訴他,此事有些不對勁。

他毫不猶豫,立刻發令。

“全軍停駐!就地結陣!”

這一萬元戎弩兵,雖然不如天子親軍來的精銳,但卻也比普通郡兵強得多。

張遼的命令立刻被周遭的傳令官傳遍了整個隊伍。

元戎弩兵迅速集結響應,一萬人中,三千刀盾兵,舉盾持刀在前,掩護著後方的弩兵嚴陣以待。

同行的劉備剛想詢問發生了何事。

就見一側林中,不斷閃出了幾百個黑影,那些黑影身上皆是穿著旗官的護甲,手中拿的兵器對比漢軍也顯得有些落後。

但他們依舊口中呼號著原始的叫喊,在身後並不整齊的箭矢掩護下,衝向了張遼已經做好準備的漢軍陣前。

“放!”

張遼一聲令下,三千把元戎弩,立刻不斷從弩機中吐出弩箭,直奔這群南蠻兵而去。

但張遼預想中,觸箭倒地的場景竟然沒有發生。

那群南蠻兵依仗著身上奇怪的盔甲,頂著弩箭便衝了上來,與護衛弩兵的刀盾兵戰作了一團。

這一幕也被諸葛亮看在了眼中,他暗歎道,“奇了,一般鐵甲都抵擋不住的弩箭,竟會被這奇怪的甲冑所擋。”

諸葛亮看到此處,立刻衝著張遼高喊道,“張遼將軍,可以地擒下一兩個南蠻兵,我想看看他們的盔甲。”

“嘿嘿,孔明靜待,這有何難?”

張遼聞言,立刻下令道,“全軍拔刀,圍!”

弩兵們聽到了張遼的命令,立刻收起元戎弩,抽出腰間的佩刀與身後揹著的盾牌,便立刻從弩兵又變成了刀盾兵。

在古代,遠端兵種看似弱不禁風,但實際上,近戰兵種需要練的專案,他們也會訓練。

一般來說,弓弩兵,手中拿著什麼武器,他們便有什麼兵種的戰力。

這南蠻兵雖然仗著身上奇怪鎧甲的防禦力有恃無恐,但人數上卻始終是個無法逾越的劣勢。

他們見漢軍一擁而上,倒也是有些驚慌失措。

正當漢軍即將要把他們全部包圍的時候,南蠻兵身後的林子中傳來了奇怪的鼓聲。

這群南蠻兵,一聽那鼓聲,沒有絲毫猶豫,也不顧身旁受傷了的同伴,立刻向著密林中撤離出去。

這場襲擊,來得快,去得更快。

好在漢軍在張遼的小心下提前做了準備,換了佇列,不然只怕這次突襲,會死上大半民夫的。

南蠻兵撤去之後,原本的戰場上,稀稀拉拉的還倒著幾個受了傷的南蠻子。

張遼將他們一股腦綁了起來,全部抓到了諸葛亮的面前。

“你們是附近的部落的?”

諸葛亮看著他們臉上特殊的紋繪,以免他們聽不懂,他還特意將嚮導請了過來。

那嚮導一來,見跪在地上的南蠻俘虜便嚇了一大跳。

“哎喲,漢家的大人,這些可都是孟獲大王的兵啊,我可是惹不起的哩。”

“大人問完話,能否將他們放了,不然日後定要找上我哩。”

諸葛亮看著嚮導,露出了和善的微笑道,“放心,我不想要他們的命,只是想問些問題罷了。”

“你剛剛說,他們是孟獲大王的兵?這孟獲,是南蠻的頭領嗎?”

“是的哩,孟獲大王是我們各個部落一起推舉的首領哩,此刻大王去幫劉州牧打仗了,在家裡守著的該是祝融夫人哩。”

“漢家大人,你有什麼話,就快些問吧。拖了時候,他們回去也要挨罰的哩。”

諸葛亮聽聞想到所言,立刻道,“請問他們身上的盔甲,是何物所做的,是否能為我留下一副來?”

諸葛亮並非是沒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問,只是他轉念一想,這留守的祝融夫人既然派人來試探,必然不會只有這一波攻勢。

其餘的問題下次再問也來得及,而這奇怪的盔甲,卻是十分重要的情報。

不論是日後朝廷要平定南蠻,還是要與劉焉談判,都是能用得到的籌碼。

那嚮導一聽,朝著跪在地上的戰俘嘀咕了幾句,那幾名戰俘看了看向導,又看了看諸葛亮,脫下了那奇怪的盔甲,便緩步往後退去。

“漢家大人,這東西叫藤甲,他們知道的我都知道的哩,你放他們去吧。”

諸葛亮聞言,揮了揮手中的扇子,示意兵士們仍由他們離去。

那嚮導見戰俘都走遠了,拿起地上的藤甲遞給了諸葛亮說道。

“漢家大人,這藤甲可不好做的哩,先要找藤條,再讓婦人編製成型,期間還要不斷用桐油浸潤,一遍油曬一遍太陽。”

“反反覆覆七次才能成型哩。”

哪想到說罷,諸葛亮摩挲起了手中的藤甲。

手指捏過之處,的確感覺到了一股油潤的質地。

見此,諸葛亮立刻向一旁兵士要來了環首刀,不論是扎、劈還是砍,均是隻能在藤甲上留下一道印子。

那嚮導見此說道,“這有了印子的,泡一泡桐油,再曬一遍太陽,便能把印子消掉哩。”

諸葛亮聞言,認真地點了點頭。

張遼與劉備見他對藤甲如此感興趣,也是立刻就湊了上來。

“皇叔、將軍,這東西的防禦力只怕不比陛下的精兵鐵甲差。”

“這藤甲,不僅堅韌,還輕便,倒是一種十分厲害的防具。”

諸葛亮立刻讚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