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重編整軍
大宋開局娶梁山女將軍 逍遙散人張不三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威勝軍州,已經處於四面合圍中。
北面,索超率領的破軍騎,祁偉率領的太原府廂軍,忻州、憲州、嵐州等兵馬都監紛紛率領本州廂軍趕來。
東北,許貫忠率領的飛石軍、降兵、收編的家丁兵。
東面,顧誠率領的大軍。
南面,關勝率領的巨門軍、絳州廂軍、降兵等。
西面,楊志率領的廉貞軍、韓世忠率領的開陽軍,慈州、隰州、石州廂軍,降兵。
唯獨晉寧五軍家丁兵,沒了身影。
隨著包圍圈越來越小,叛軍望風而降。
有了慶祚和平定兩軍的榜樣,殺俘的行為誰都不敢有。
叛軍也就降得更快了。
八月二十五,各軍會師威勝城。
當天下午,田虎主動開城投降。
田虎叛亂平定。
接下來,顧誠將更加忙碌。
田虎、田豹、田彪三兄弟,以及房學度、張禮、趙能、張雄、項忠、徐嶽等賊將,三千作惡多端的叛軍,將會押往京師御前獻俘。
其餘投降的賊將、賊兵的處置工作開始進行。
跟淮西的做法有所不同,叛軍中的老弱病殘家中獨子也沒有挨殺威棒,悉數發放回家,還來得及秋收。
至於精壯降兵,顧誠開始整軍。
掌旗營。
擴編到一千二百人,四百主力,六百輔兵、兩百醫護。
指揮使:任原。
四大都頭:鐵狂、劉南天、徐逞和孫望。
醫護都頭:郝善。
陷陣營。
重甲戰兵一千,輔兵兩千,馬車五百輛配一千車伕,合計四千人。
指揮使:武松。
十大都頭:馬松、石開、魚望、廖哀、伊勇、古三甲、胡劉子、石遜、卞祥、山士奇。
陷陣營攻守具備,一千重甲步卒主攻,兩千輔兵和馬車伕除了服務重甲步卒外,將主守,打造車陣。
貪狼軍。
兩千五百主力騎兵,兩千五百輔兵,合計五千人。
軍都指揮使:霍童
營指揮使:郝吉、宋魚、魏定國、單廷圭、廖遠(巨門)。
巨門軍。
兩千五百主力戰兵(兩營騎兵、三營步卒),兩千五百輔兵,合計五千人。
軍都指揮使:關勝
軍都虞侯:郝思文兼營指揮使。
營指揮使:舒晃、徐堯(貪狼)、王大發(開陽)、喬其(天權)。
祿存軍。
兩千五百主力戰兵(兩營騎兵、三營步卒),兩千五百輔兵,合計五千人。
軍都指揮使:宣贊
軍都虞侯:呼延灼兼營指揮使。
營指揮使:魏大勇、隋園、喬槍(貪狼)、張武(開陽)。
破軍軍。
兩千五百主力戰兵(四營騎兵、一營步卒),兩千五百輔兵,合計五千人。
軍都指揮使:索超
軍都虞侯:杜壆兼營指揮使。
營指揮使:西門喚(貪狼)、喬望(開陽)、蘇一撞(破軍)、豐都。
開陽軍。
兩千五百主力戰兵(三營騎兵、二營步卒),兩千五百輔兵,合計五千人。
軍都指揮使:韓世忠。
軍都虞侯:魯智深兼營指揮使。
營指揮使:胡坎、凌峰、黃力(天權)、馬潮(廉貞)
天權軍。
兩千五百主力戰兵(兩營騎兵、三營步卒),兩千五百輔兵,合計五千人。
軍都指揮使:張清
營指揮使:龔旺、丁得孫、孫虎(破軍)、古樹元(巨門)、陳遠開(祿存)
廉貞軍。
兩千五百主力戰兵(兩營騎兵、三營步卒),兩千五百輔兵,合計五千人。
軍都指揮使:楊志。
軍都虞侯:林沖
營指揮使:文泰、武橧、儲林(天權)、段餘(祿存)、陳生(開陽)
兩千家丁兵打散編入各軍。
叛軍降將選能力優者擔任輔兵軍官。
顧誠就在威勝州整編九軍,等著官家的旨意,以及梁山和方臘的動態。
當然,顧誠也不會放過插足河東的機會。
在索超的舉薦下,太原府兵馬都監祁偉投效顧誠,升任兵馬鈐轄兼兵馬都監,原兵馬鈐轄以活抓田豹的功勞調入京師。
唐斌擔任隆德府兵馬都監,文仲容和崔埜擔任都虞侯。
寇孚擔任遼州兵馬都監,石遜擔任都虞侯。
馬擴奉命北上。
八月二十九,河東平叛大捷的訊息傳入京師。
從出發到平定叛亂,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般神速,令人驚歎不已。
顧誠的能力,再一次讓京師朝野歎服。
即使痛恨顧誠的高俅、王黼等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南來子的確了得。
趙佶龍顏大悅,下旨顧誠押送叛賊田虎等人進京獻俘,下旨提高獻俘規格令各部做好準備。
趙佶也收到了顧誠的密奏:岢嵐和寧化兩軍參與田虎叛亂,歷來軍功都是殺良冒功欺君罔上,請誅之以免後患。
趙佶勃然大怒,下旨令顧誠擒拿兩軍首犯回京,有頑抗叛逃,可先斬後奏。
為穩定河東,趙佶同意推遲顧誠進京獻俘的時間。
九月初五。
董平戰敗被俘投降梁山賊,童貫再次戰敗的訊息傳入京師,令趙佶勃然大怒。
幸好梁忠賢力挽狂瀾,盧俊義和霍安國兩部悍勇,連敗梁山各路首領殲敵兩萬餘人。
“官家,梁山由梁忠賢主導平定,更為穩妥。”
收了梁師成一大筆錢的李彥,在趙佶耳邊吹風。
“童貫真是太讓朕失望了,將他調回來,平定梁山賊就交給梁忠賢主導,盧俊義和霍安國兩部廂軍升為禁軍,二人升任捧日軍都虞侯。”
“官家英明!”
李彥目的達到,這錢收得心安理得。
梁師成大喜,這下好了,終於成為掌管軍權的太監了。
梁山。
宋江和吳用的心情如過山車一般,先大喜後大悲。
利用董平的狂妄輕敵,以及童貫的迫不及待,梁山兩路出擊,成功將董平和童貫誘入伏擊圈,大敗之。
豈料,梁忠賢這個死太監,來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盧俊義和霍安國兩軍,在梁山兩路大軍獲勝後的狂喜不備時殺出。
導致梁山五萬大軍潰敗。
折損首領十九人,兵馬兩萬餘人。
這一戰,打擊了梁山的囂張氣焰,令宋江和吳用當頭棒喝。
也使得方臘造反,宋江沒有跟,而是痛定思痛重振梁山。
九月初十。
方臘在漆園中誓師,舉兵造反。
自稱聖公大明教主,建元永樂。
江南被朱勔和王黼禍害很慘,百姓痛恨官府,方臘造反,不到五天就聚眾十萬,在息坑打敗並殺死宋將蔡遵。
不到半個月,就攻佔青溪,繼而攻佔睦、歙二州,並且南攻衢州,北打新城、桐廬、富陽各縣。
訊息傳到汴京,朝野震驚。
“不到一年時間,就三處造反,加上梁山宋江,就有四路反賊,這大宋天下,到底是怎麼了?”
有識之士對此無不是憂心忡忡,又見昏君當道奸臣橫行,各地官吏盤剝百姓官逼民反,不由得對大宋朝廷充滿悲觀和絕望。
趙佶大怒,就要下旨顧誠率軍南下平定方臘。
“官家,河東事關邊境安危,顧大總管還未穩定河東不宜輕動,且方臘不過王慶田虎之流不足為慮,臣以為派童樞密前往即可!”
“官家,河東安穩關乎社稷國本,區區方臘微末小疾,童樞密只是受挫於梁山八百里水泊屏障非戰之過……”
這回,不僅是王黼高俅,就連蔡京都不允許顧誠繼續南下平定方臘了,一旦顧誠再立下平定大功,那真的就難以遏制了。
在大家想來,方臘也就王慶田虎之流,即使童貫比不上顧誠,頂多也就多花點時間,平定方臘還是不成問題的。
童貫孤注一擲幾乎散盡家財……
十月初一。
趙佶下旨任命童貫擔任江浙總管,主持平定方臘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