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闕殿內靜悄悄。

始皇帝嬴政手扶天問劍,沉思不語。

李斯躬身而立,章邯好似石人一般,站在一旁一動不動。

扶蘇等公子公主們,更是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唯有胡亥的哀嚎聲,不時斷斷續續的響起。

如觀看電影般走馬觀燈看完了一千三百餘年後的未來,給眾人帶來了太多的震撼。

扶蘇等公子公主們只是震撼於後世大燕皇帝慕容復的神奇手段,嬴政和李斯考慮得就多了。

首先,嬴政看到的是,這一千多年來的人才選拔制度已經過數次變化。

說到人才選擇制度,其實從商周朝時期就有了相應的制度,其名為世卿世䘵制。

世卿世䘵制說的是,天子或諸侯們,世世代代、父死子繼,連三公九卿這等高官也是繼承製,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享受著祖輩的官職爵位和封地的管理權,以及封地上的一切財政收入。

說白了,就跟種姓制度是同樣的道理,龍生龍、鳳生鳳,祖輩是貴族,子孫後代也是貴族。

貴族子弟無需考核、無需選拔,僅憑出身就能繼承官職和爵位,享受應有的待遇。

這一制度當然有利有弊,好處是維護了統治階級的權力地位和社會秩序,也為商周兩朝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貴族子弟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養,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學習政治、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為朝廷培養了專業的人才,有利於朝廷的穩定和發展。

但弊端也很明顯,社會階級固化嚴重,平民百姓幾乎沒有機會進入統治階層,嚴重限制了人才的選拔範圍,使得許多有才能的人無法施展抱負,朝廷也難以獲得更為廣泛上的人才支援。

而且,三公九卿官員貴族們的素質也參差不齊,畢竟龍生九子,貴族的後代有優秀者,必然也有頑愚之輩。

再加上貴族子弟養尊處優,天然就可以繼承官職和爵位,缺乏競爭力,最終導致整體官僚隊伍的素質下降。

因此,到了春秋戰國末期,由商鞅在大秦開展變法,依靠軍功的大小定貴族身份之高低,迅速打破了世卿世䘵制的壟斷,為底層平民百姓提升了上升通道。

這一制度的演變,瞬間就激發了秦國百姓的熱血和戰鬥積極性,提高了大秦軍隊的戰鬥力,使得秦國迅速崛起,為大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正如前文所述的一般,軍功制也有利有弊,好處是大秦憑著全國上下所有人一心,掃滅六國,一統天下。

弊端卻是使得整個大秦都變成了軍事帝國,人人嚮往戰爭,使得百姓更加功利化,士兵們為了獲取軍功,不擇手段的追求殺敵數量,甚至於主動開戰。

而且,過於強調軍功,卻忽視了其他才能,導致一些只會打仗卻缺乏治國能力的人進入統治階層,對朝廷的長治久安產生不利影響。

軍功制,說白了,得有仗可打,才有軍功可言。

大秦一統天下,幾乎沒了大戰,也很難再立下軍功,底層的人升不上去,軍中各級軍官們也頗有怨言。

大秦各階層的利益得不到滿足,就像一座火藥桶般,一旦被點燃就會轟地一聲炸開,所有人一起玩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嬴政和李斯及三公九卿們想了很久,都沒有找到適合於大秦目前處境的解決方法。

好在。

慕容復的到來,為他們演示了大秦一千三百餘年後的未來,讓嬴政和李斯看到了後世的人才選拔制度數次演變。

首先是秦之後的漢朝,其改軍功爵製為察舉制,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朝廷,經過考核再任命官職。

此制的好處是落實了唯才是舉的觀念,使得天下各地的優秀人才有機會入仕,為朝廷選拔了一批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員,改狀況了官員隊伍的結構。

同時也激發了教育的積極性,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和傳播,使民間讀書風氣日益濃厚。

但弊端也很明顯,因為察舉制的主觀隨意性太強了,它完全依賴於地方長官的推薦,缺乏明確的標準和客觀的考核機制,導致選官過程中出現任人唯親、徇私舞弊等現象。

到了東漢末年,竟然出現了『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的現象,以及累世門閥的誕生,諸如四世五公、累世公卿、累世經學的官僚門閥。

魏晉時期,魏文帝曹丕設立九品中正制,由朝廷任命的大中正官到天下各州主持品評,州下面的各郡也設有中正官,以此來評定人才的品級,將人才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被評為上等計程車人就有機會被推薦去做官。

此制的好處是,在初期一定程度打破門閥壟斷,選擇出一些真正有才能之人,但門閥勢力太過強大,這一選官制度很快就被世家門閥所把持,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直到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創立、唐朝完善、宋朝不斷發展,形成了科舉選官制。

由朝廷開設科目,士子自由報考,主要以考試成績的優劣決定取捨。

科舉制的好處是公平公正,相對於前面的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制度,科舉制相對的更為公平公正,為天下平民百姓提供了一個長期有效的平等競爭的平臺和機會,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使得出身低微的人也有機會透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官場,促進了社會的流動和階層的融合。

然而,相對於世代貴族門閥,科舉制所選拔出來的官員素質也高低不齊,導致宋元明清歷朝的貪汙腐敗禁之不絕。

同時,科舉制也在後期逐漸僵化,固定的考試內容,限制了考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使得士子們成了只會讀書的書呆子,缺乏主觀和創新。

而且,科舉制也使得教育的目的過於功利化,使教育成了科舉考試的附庸,學生為了當官而讀書,缺乏對知識的理解和探索甚至是敬畏。

這種應試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可能他們很適合當官,但卻很難再誕生如孔子、老子等春秋諸子百家那樣的大賢。

畢竟,自春秋諸子百家之後,也就明朝出了一個‘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心學大賢王陽明。

嬴政還注意到,從大秦之後,一千三百餘年的王朝興亡之中,卻再無超過三百年國祚之王朝!

兩漢雖有四百年天下,卻因王莽篡漢而兩分,亦未超過三百年江山!

難道這是上蒼的詛咒?

亦或是中央集權郡縣制的弊端?不該廢除分封制?

還有,匈奴等異族竟敢入侵中原,中原漢人險些亡族滅種,真是豈有此理!

三國之末,司馬家當街誅殺皇帝,自此皇帝威信跌至谷底,當街弒君的行為開了一個極壞的頭,此後王朝更迭中,前朝皇帝的生命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這種暴力奪權、殺害皇帝的行為,成為一些野心家效仿的物件,使得政治鬥爭更加殘酷和血腥,產生了極為深遠的負面影響。

“李斯,你說科舉制能否在我大秦實施?”

沉思良久,嬴政突然開口問道。

“回陛下,難難難,我大秦缺乏科舉制成長的土壤。”

李斯上前一步,躬身回道。

想要實施科舉制,大秦的硬條件和軟條件都不行。

硬條件是紙墨筆硯,這些都沒有,大秦還在使用刻刀和木牘,如何普及教育,培養士子?

軟條件是民間普及教育,大秦也沒有,大秦僅有一幫整天只想打仗的戰爭狂熱分子。

“是啊....”

嬴政下意識的附和了一句,腦海中的千頭萬緒依然難以理清。

大秦的問題太多了,即便他知曉了後世的未來,也難以進行改革,可謂積重難返。

“大燕洪武皇帝陛下,寡人之前失禮怠慢了,恕罪恕罪。”

待得回頭看到一旁站著的慕容復時,嬴政這才如夢初醒,恍然大驚。

是啊,有一位後世的帝皇在此,他何不請教對方呢?

“無妨,始皇陛下自便。”

慕容復笑了笑,也沒有在意。

“寡人想請教洪武陛下,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我大秦該如何改變?”

嬴政微微頜首,誠懇的開口請教道。

“哦?他們...”

慕容復看了一眼周圍,除了扶蘇之外,還有嬴政的一眾兒女們。

“無妨,他們都老大不小了,也是時候聽政參政了。”

注意到他的眼神,嬴政解釋了一句。

“呵呵,始皇陛下好手段,佩服佩服。”

慕容復沉吟片刻,瞬間就明白了嬴政的意思。

扶蘇明顯不堪重任,他這是打算將兒子女兒們帶在身邊教導為君之道。

教育的同時也觀察眾人,從中選取一位最適合大秦的繼位之君。

“呵呵。”

嬴政微微一笑,不言而喻。

李斯很快就明白過來,驚訝的看了始皇帝一眼,又立馬低下頭去。

他的心中掀起驚濤駭浪,想不到始皇竟開始考慮後繼之君的事。

不過想想也對,以前始皇一直認為自己能長命百歲,從未考慮過立太子。

如今始皇得知自己僅剩兩年壽命,若再不立太子,大秦難免會重蹈覆轍。

扶蘇倒是沒有想這麼多,只是一門心思考慮著,該如何勸說始皇,讓他釋放那被關押的四百餘名方士。

而他的一眾弟弟妹妹們,其中倒是有一兩個隱隱明白了始皇的打算,心裡大為振奮和激動。

一旁站著如木樁的章邯也明白過來,卻是不動聲色的觀察著諸位公子公主們,也不知心裡在想什麼。

慕容復將在場眾人的神態變化收之眼底,心裡頗感好笑,嬴政的好大兒扶蘇出局了還不自知。

他不由想到了後世網上的一個問題:如果扶蘇沒有自殺,大秦能否改變秦二世而亡的局面呢。

這個問題各種回答都有,但卻難以服眾,說服其他人。

眼下以慕容復的觀察來看嘛,即便扶蘇沒死,大秦也無法改變二世而亡。

扶蘇一直以來的理念可是廢除郡縣、恢復分封,這明顯是開歷史倒車。

若是扶蘇上位,雖然不至於三年亡秦,但更大的可能是將局面折騰得更糟糕。

他這種溫順的性子和理念,壓根就不適合接任大秦二世皇帝之位!

“大秦確實問題重重,想要改變二世而亡的局面,朕有上中下三策。”

收回心神,慕容復沉吟一番後,對嬴政回道。

“哦?上中下三策!請洪武陛下賜教!”

嬴政聞言,神情一震,愈發恭敬的請教道。

李斯、扶蘇等人也都神情激動的看了過來,豎起了雙耳,生怕漏半個字。

“呵呵。”

慕容復笑了笑,沒有再說話。

“洪武陛下需要什麼儘管開口,我大秦富有四海,寡人定能滿足洪武皇帝的要求。”

嬴政一看,這才明白過來,對方是想要好處,連忙答應。

想想也對,憑白無故的,人家憑什麼眼巴巴的將對策告訴你?

“朕只要明年從天而降於東郡的那顆殞星!”

慕容復微微頜首,始皇帝還是很上道的嘛。

“殞星?可以,洪武陛下儘管拿去即可。”

嬴政腦海裡瘋狂的轉動,他沒明白對方要那顆殞星有何用。

但轉念一想,區區一塊石頭而已,讓對方拿去便是了。

“好,一言為定。”

雖然慕容復不經過嬴政的同意也能取走殞石,但這也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要不然,他什麼好處也不要,就上趕著給對方出主意,憑白讓人給看低了。

“寡人一言九鼎,從不食言。”

果然,嬴政心裡卻是亮如明鏡,對方穿越時空,怕是為此殞石而來。

雖不知此殞石有何用,但相比較而言,嬴政更在乎大秦的統治穩定。

若是他知道那顆殞石是煉製長生不老藥的主藥,怕是就沒這麼淡定了。

“嗯,上策嘛,很簡單,放棄六國之地,關閉函谷關大門,將大秦的勢力盡數收縮回關中。”

既已約定,慕容復也不怕嬴政食言而肥,說起了他的上中下三策。

“什麼?放棄六國之地?”

李斯心裡咯噔一聲,臉色大變。

“什麼,我大秦打了十年才有如今的疆域,豈能說放棄就放棄?”

“不當人子,信口開河,置我大秦百萬將士於何地?”

扶蘇的一眾弟弟妹妹們更是激動的大喊了起來。

“呵呵。”

慕容覆沒有理會他們的叫囂,充耳不聞。

嬴政的眉頭不由得皺起,思考著此策的可能性和緣由。

對方為何建議放棄東方六國的地盤,其中是不是有他沒考慮到的地方?

“寡人沒想明白,洪武陛下能否解釋一二,為何此策為上策?”

但想了許久,嬴政依然沒想明白,慕容復為何建議他放棄東方六國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