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上中下三策(2)
在下姑蘇藍氏藍思追子晴 青衫煙雨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殿之內。
不僅嬴政沒想明白,李斯、扶蘇等人也沒想明白。
大秦一統六國,花費十年時間,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賈誼的《過秦論》裡寫的很清楚:『...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從先王秦孝公開始,一直積累了六世之餘烈,嬴政才得以以掃平六國、一統天下。
這豈是說放棄就放棄的?
若是歷代先王地下有知,怕是得掀開棺材板跳出來罵人了!
“很簡單,相比於秦二世而亡,放棄東方六國,固定函谷關大門,起碼可以保住關中老秦之地,日後徐徐圖之。”
慕容復淡淡的說道:“以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哪怕外面打出狗腦子,也無法攻破關中的防禦。”
“大秦的矛盾,不僅是軍功制的弊端初顯,大秦各階層的矛盾,還有著六國貴族與大秦的矛盾。”
“因此,朕才會建議直接放棄東方六國的地盤,將勢力收縮回關中。”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首先是減少統治成本,大秦統一天下之後,對於六國舊地的統治並無太大成效,否則始皇也就不必數次東巡,以震懾六國貴族了。”
“放棄六國之地,收縮回關中,能大幅度減少在六國舊地的各種投入,包括駐軍、行政機構的運轉、基礎設施的建設等開支,極大的減輕經濟壓力。”
“同時,這樣更能緩解六國遺民和大秦之間的矛盾,六國貴族盤踞數百年,他們不甘心失去原有的地位和權勢,時刻想著復國,若是大秦主動退讓,他們勢必會跳出來爭權奪利,打得不可開交。”
“而且,在六國舊貴族的引導之下,六國百姓也對大秦的統治有著牴觸情緒,一直無法接受大秦。”
“除此之外,始皇陛下雖然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但這些改革並不被六國貴族和百姓接受。”
“若是大秦主動退讓,六國貴族便會挑起戰爭,百姓就知道誰才真正對他們好了,這樣也能間接提升六國百姓對大秦的接納程度。”
“總之,在這一方面的矛盾能夠得到有效緩解,減少了外部不穩定因素,為大秦爭得一定的喘息之機,方便集中精力解決內部問題和矛盾。”
“關中乃大秦故地,收縮回關中之後,大秦可以更有效地集中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避免因統治地域過大而導致的管理失探和政令不通等問題。”
“地盤小了,改革的阻力就更小,比如始皇你想效仿後世的科舉制,如果退回關中,僅在關中老秦舊地實施的話,就很方便了。”
“除了科舉制之外,我後世大燕還有許多更為先進的制度和技術,朕都可以無償贈予大秦,比如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馬鞍三件套、紅薯等高產糧種、水利設施、曲轅犁等。”
“待得大秦全盤改革關中舊地,重整旗鼓,上下一心,而東方六國卻亂成一鍋粥,六國舊貴族打得不可開交之際,大秦的精銳大軍再次東出函谷關,重新收回失地便是。”
“只不過,始皇陛下你還是太過仁慈了,打下六國舊地,卻留下那些貴族,為大秦的統治帶來無邊隱患。”
“若是要換成朕來一統六國,必然將六國貴族屠光,殺得一個不剩。”
“殺人雖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卻是解決問題最好也是最方便的手段。”
“要是重新來過一次,朕建議始皇陛下還是別留下那些貴族,實乃禍患無窮也!”
對於大秦該如何逆天改命,改變二世而亡的結局,慕容復考慮了很久,才有退出六國舊地之策。
此言一出,眾人齊齊側目。
你這不是大燕皇帝,你這是活閻王啊!
始皇陛下已被六國舊貴族罵作暴君了,想不到後世的大燕洪武皇帝更為激進和鐵血,竟揚言要屠光所有舊貴族。
相比於這位鐵血激進的大燕洪武皇帝,始皇陛下都已經算是仁慈善良了。
“六國舊貴族本已失去了應有的權力和榮耀,你竟要將他們抄家滅族?”
扶蘇臉色鐵青,指著慕容復大罵道:“屠夫,十足的屠夫!”
“呵呵,始皇陛下的長公子竟如此仁義,實乃大秦之福也。”
慕容複眼中寒光一閃,譏笑道。
嬴政臉色鐵青,直直盯著扶蘇,眼神中的失望越來越濃。
“長公子此言差矣,相比於我大秦二世而亡的結局,殺光六國舊貴族又如何?”
“難道在長公子看來,所謂的仁慈,竟比大秦的基業更重要?”
李斯已看到慕容復和嬴政的臉色都不好看,立時站出來反對。
實在太過天真,大秦都要被滅國了,還擱這講仁慈呢,腦子進水了吧?
扶蘇一聽,臉色一滯,說不出話來,無言以對。
他再溫順善良,也不可能視大秦滅亡而固執己見。
“呼....”
嬴政吐出一口濁氣,對扶蘇說道:
“善良仁慈不是你的錯,但你用錯了地方。”
“你首先是我大秦的長公子,應該為大秦基業和大秦百姓著想,而非六國遺民!”
“這是最後一次,若再有下次,寡人廢除你長公子的身份,貶為庶民!”
再如何失望,嬴政還是決定給扶蘇一次機會。
“犬子愚昧不堪,胡言亂語衝撞了洪武陛下,寡人代犬子道歉。”
接著,嬴政轉過身,對著慕容復一躬到底,滿臉歉意的說道。
這一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始皇帝,而是一個為了兒子操碎了心的老父親。
“阿父!”
扶蘇見狀,驚呼一聲跪了下來,淚流滿面。
他第一次看到,始皇陛下竟然彎腰向他人道歉。
而且,這一切都是為了他這個不孝子!
“陛下!”
殿內其他人也齊刷刷的跪了下來。
“始皇陛下言重了,令郎年幼不懂事,朕又豈會和他一般計較?”
慕容復扶起嬴政,話裡帶刺的說道。
被扶蘇指著鼻子罵,他確實很生氣,只想一劍斬了扶蘇。
但轉念一想,這種‘大聰明’還是留給嬴政去頭疼吧。
“哎,寡人真是無顏見人,犬子年長於洪武陛下,卻一點都不懂事。”
聞言,嬴政只感覺臉上火辣辣的,這是他教子無方啊。
仔細一看,慕容復不過二十歲左右,卻已是一國皇帝。
而扶蘇呢,已經三十歲了,實在是不堪造就。
跟慕容複比起來,他更是想一把掐死扶蘇這個不孝子。
“還不滾過來給洪武陛下道歉?”
他轉過頭,對扶蘇大喝一聲。
“別,咱們就此揭過吧。”
慕容復擺了擺手,懶得計較。
“哎,若非如此,我大秦也不至於二世而亡了。”
嬴政嘆息一聲,心裡已經將扶蘇劃入了黑名單。
“洪武陛下所說的退守關中之策,確實讓寡人耳目一新,所言有理。”
頓了頓,嬴政不再糾結此事,轉回正題,問道:“不過,寡人還想知道,洪武陛下的中策和下策是什麼?”
“中策嘛,與上策類似,但並不退縮勢力,而是舉起屠刀將六國舊貴族屠光,奪走他們數百年積攢的財富,將財富發放給大秦貴族和百姓,以此來緩和各階級之間的矛盾。”
慕容復接著說道:“利益均沾之下,既解決了六國貴族遺患,又能安撫因軍功制崩潰所引起不滿情緒的軍方。”
“這樣一來,大秦絕不至於三年滅亡,怎麼也能再撐個百八十年。”
還是那句話,大秦滅亡的主要原因是軍功爵制的崩壞,以及六國舊貴族暗中作祟。
只要解決這兩個主要問題,為大秦贏得喘息之機,大秦就不會滅得這麼快。
至於其餘的小問題嘛,就可以慢慢來了。
“奪六國貴族而撫大秦,此策確實可行。”
嬴政也明白了此策的意義,微微點頭讚許。
“至於下策嘛,在朕看來,始皇陛下的廢分封之策並不完美,完全可以學漢朝的政策,改為郡縣與分封並重。”
說到這裡,嬴政和李斯似乎頗為不悅,但慕容復又接著說道:“為何朕會這樣說呢,因為往上數一千年,歷代都是分封制,始皇你冒然改為郡縣制,雖然此舉有利於大秦的統治,但大多數人都難以接受。”
“說的直白點,跟著始皇陛下你打天下的功臣們,他們也希望能得到分封,只因始皇陛下的威望壓制,他們才敢怒不敢言。”
“如若不信你問問李斯,如果你給他分一塊封地,他會高興的接受還是爽快的拒絕?”
李斯一聽,嚇得撲通一聲跪了下去,連道不敢。
“關中秦地,乃大秦的根本,這裡使用郡縣制,但六國故地,可以施行分封。”
見嬴政又有話要說,慕容復再接著說道:“但朕的意思是,分封也要靈活,不能胡亂分封。”
(秦朝版圖)
說到這裡,慕容復屈指一彈,光幕出現了一幅大秦全境的堪輿圖。
他指著光幕,對嬴政說道:“漢高祖劉邦開創大漢朝後,曾對諸侯說,非劉姓不可封王。”
“始皇陛下大可借鑑一二,將貴公子們分封為王,封到六國故地去,讓他們去應對那些六國舊貴族並管理六國故地。”
“至於立下大功的功臣,如王家和蒙家,還有李斯他們,你就將他們封到中原之外的蠻夷之地。”
“商周兩朝為何會使用分封制,不知始皇陛下你考慮過沒有?要知道,商周時期的中原可沒有現如今的大秦版圖,而且,你也看過後世的中原,其地盤比之大秦大多了。”
“正是因為商周兩朝分封制,不斷將功臣們分封出去,才一步步開拓我華夏炎黃民族的生存空間。”
(商朝的版圖)
隨著他的話音一落,光幕的一旁又出現了一幅商朝堪輿圖,很明顯就能看到版圖的擴大。
在慕容復看來,不能因時局的變化就否認某一種制度的曾經優勢。
比如分封制,對大秦來說是過時的舊制度,但對商朝和周朝來說,此制卻是擴大地盤的無上利器。
被分封了地盤的貴族們,哪怕地盤在很遠的地方,哪怕這塊地盤在異族的手裡。
貴族們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奪得這塊土地的歸屬權,並努力經營這塊地盤。
這樣一來,既為中原王朝節省下無數人力物力,又能讓貴族們自發的為中原王朝開疆擴土,不斷擴大華夏炎黃民族的生存空間。
“設分封和郡縣並行,以關中老秦故地為郡縣制,再將公子們分封在六國故地,將功臣們分封到中原之外的蠻夷之地?”
嬴政咀嚼著這句話,腦海裡不斷思索著其中的利弊之處。
“陛下,此策完全可行,哪裡是下策,分明是上上策啊。”
扶蘇大喜,他支援的就是分封制,自然高興的大聲說道。
其他公子公主們也都眼神一亮,若是能分封為王,總比被關在咸陽宮裡強得多吧?
李斯不敢說話,心如明鏡,哪怕始皇帝重啟分封制,也沒他的份。
“敢問洪武陛下,為何此策會是下策,而退守關中是上策呢?”
思索著上中下三策之中的差別,嬴政突然覺得,慕容復會不會弄反了。
這上策分明是下策、下策才是上策。
“呵呵,分封制有利有弊,好處是轉移矛盾,弊端是容易引起諸王內亂,極有可能導致大秦滅亡。”
慕容復笑道:“但退守關中,收縮兵力,任由外面鬧翻了天,但大秦受到的影響極低,輕易不會滅亡。”
想要獲得必然要先失去,有舍才有得,捨棄東方六國,卻能保障關中老秦故地的安全。
因此,對於大秦基業來說,這一條才是上策。
“原來如此,洪武陛下說的不錯。”
嬴政這才明白過來,贊同的說道:“唯有我大秦基業,才是重中之重。”
“不知始皇陛下有何打算?”
說了這麼多,慕容復也好奇嬴政會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