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漢軍送糧食,南蠻請貴客。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那嚮導,經過這幾日與諸葛亮的接觸。
基本已經認可了他的承諾。
嚮導趕忙用南蠻語告訴俘虜們,排好隊,用飯。
那群南蠻子一聽,有的面露疑惑,有的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搶了最先的位置。
直到那些搶了最先位置的南蠻已經開始食用漢軍的飯食時,剩下的南蠻們是再也忍不住了,立刻一擁而上。
若不是在那嚮導的叮囑下,只怕這群南蠻都要將放飯用的鍋灶給毀了去。
小半個時辰後,這群南蠻子都吃飽喝足,老實地坐在了地上,也不亂動。
諸葛亮立刻走到那嚮導跟前道,“告訴他們,放下刀兵盔甲,便能回去了。”
“若是家中有困難的,還能領一袋糧食回家。”
“這…漢家的大官,我多嘴問一句,你為啥子對他們那麼好哩?”
“就是管著益州的劉焉,也不曾如此體恤我等部族人啊。”
諸葛亮點了點頭,認真道,“你們久居山林,只知道我大漢腐朽,卻不知此刻已換明主。”
“這些都是我們陛下的意思,不論漢人還是部族人,一律一視同仁。”
“我們這個使團,此番前來,一來是為了訪問劉焉,而來便是想要與你們的孟獲大王獲得聯絡。”
諸葛亮說罷,指著那群俘虜道,“我們不僅會給你們帶來更好的農具,開墾山地的經驗,運水上山的工具。”
“還能提供耕牛,教育、醫者等等好處。”
那嚮導聽罷,微微一愣道,“哎呀,大官呀,你咋不早說哩?”
“早說那還用受著苦啊。”
“嚮導,我若早言,你也不會信嘛,只有先建立了信任,才能好好坐下談事嘛。”
諸葛亮笑道。
“好嘞,我這就去給他們說哩,讓他們回去後告訴祝融夫人。”
那嚮導說罷,立刻便奔向了那群俘虜。
他高呼了幾句南蠻話後,那群俘虜中膽子大立刻褪下了鎧甲,緩緩向著漢軍營外走去。
後面的南蠻見真的無人阻攔,也是有樣學樣。
知道最後,那群南蠻子逃也似的全部衝出了營外。
諸葛亮見此,微微一笑,告知張遼可以收兵了。
次日清晨。
漢軍剛欲拔營,便有一隊未穿盔甲的南蠻子,出現在了營外。
營中的嚮導上前問了幾句,立刻將諸葛亮請了出來。
“漢家大官,祝融夫人請你去哩。”
“好,我準備準備,這就與他們同去。”
諸葛亮聞言,立刻奔回營中,將此事與劉備、張遼說了一遍。
“此刻她既然請我前去,我覺得不宜帶兵前去。”
“我們三人需留下一人再此領軍紮營。”
張遼聞言點頭道,“孔明說得極是,此番就由我和孔明前去吧,皇叔可留下領兵。”
“我等帶二十個人,將南蠻子們留下的兵器鎧甲收攏拉車,給他送回去。”
張遼的提議得到了兩人的認可。
諸葛亮開口道,“除了他們的鎧甲兵器,我們還是需要分些錢糧帶去見禮。”
“侍郎思慮周全,我沒有異議。”
劉備點了點頭道。
三人商議完畢後。
張遼帶上了自己最精銳的二十名親兵,領著幾十名民夫,拉上了禮物與南蠻的武器盔甲。
便跟隨著前來拜訪的南蠻們鑽入了林子中。
初入那林子之中,只覺得步履艱難,林間的路忽高忽低,若不是有那南蠻領路,憑誰都不會往這林子中走的。
但走了約莫兩刻時間後,腳下的路開始平坦起來,周圍的林子也變得稀疏。
諸葛亮望著遠處山腳下揚起的炊煙,微微點頭道。
“張將軍,管不得他們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隱匿在林子裡。”
“原來他們的大寨離我們那麼近啊。”
張遼也是點頭道,“是啊,林子的樹木高深,遮擋了我們的視線,饒是軍中最好的偵騎,怕是也查不出這山腳下的寨子呢。”
眾人跟著南蠻子們又走近了些,才發現這山腳之下的寨子,連線著一處天然的山洞。
那張遼見了山洞,連連稱奇,“孔明啊,這麼大的山洞,只怕是能屯兵五萬有餘啊。”
“張將軍啊,你倒是滿腦子本行,依我看來,這山洞是用來儲存錢糧,是讓那孟獲大王住的。”
諸葛亮笑道。
又往前走了入寨子,這寨子依靠山洞而建,寨中有水井,民宅,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只是那些房子都頗為奇特,與漢家的不同。
漢家的住宅往往要深入地下打樁建造,而這裡的房子卻憑空騰起了一截,並不與土地相連。
“山林之中多有蛇蟲,故而才挑高建屋。”
諸葛亮順著這聲音的方向望去,說話的正是一位穿著南蠻特色服飾的婦人。
那婦人有著古銅色的面板,一張俊俏的臉上掛滿了金銀飾品,顯得十分華貴。
諸葛亮當即便猜出了這婦人的身份,立刻拉住了張遼,見禮道,“見過夫人。”
“夫人的漢話說得真好,想必定然是學了的。”
祝融夫人聞言,微微一笑,挑眉道,“我的部族歷來與漢人來往頻繁,所以從小便學了漢話的。”
“倒是你們漢家的使者,為何如此想要見我大王?”
“此事在下已經與夫人的族人說過了,我大漢天子有意幫助大王的子民,所以特地遣我等出使。”
祝融夫人一聽,冷哼了一聲,擺了擺手,讓領路的南蠻子都散了去。
隨後她示意諸葛亮與張遼將人留在寨子裡。
兩人照做之後,才又跟著祝融夫人進入了那山洞之中。
這山洞果然同諸葛亮預料的那般,是孟獲與祝融的居所,同時還負責儲藏寨子裡的錢糧。
那祝融夫人坐上了洞中的石椅,挑著眉頭問道。
“兩位漢使,這裡也沒有旁的人,有話不妨直說。”
“我雖然自幼學習漢話,與漢人多有交流,但我也知道你們並可不能無緣無故地幫助我們。”
“如果在不知道你們目的前提下,我即便答應了你們,到時候也是可以不認賬的。”
“畢竟我在你們漢人眼中不過是個女子罷了。”
諸葛亮聞言,微微一拱手,從祝融夫人的話中可以看得出他對大漢的瞭解程度比之一般的嚮導都是要高的。
應對這樣的人,只怕有任何錯漏,都會導致最後的結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