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沉默了片刻,抬起了頭問道。

“不知大王與夫人,對益州劉焉如何看待。”

那祝融夫人聞言道,“呵呵,尊使不必顧左右而言他。”

“劉焉之事,難道與你們大漢同我們交流有關係嗎?”

諸葛亮聞言,心中早已有了應對之法。

“夫人此言有失偏頗了,劉焉也是我大漢的益州牧,豈能說與我們無關?”

“雖然劉焉此番與張魯的戰事,並未讓我們朝廷插手,但前期的防禦工作,還是我大漢的皇叔親自領兵完成的。”

“如此論下來,大王只不過是接了我們皇叔的班罷了。”

祝融夫人點了點頭道,“倒也能言善辯得很。”

“好,既然你說有關,那我便與你直說了。”

“劉焉一開始同我家大王商議出兵之事,我便是不支援的。”

“自這劉焉掌管益州以來,雖不能說不好,但與我們卻也沒有什麼深厚的關係。”

祝融夫人頓了頓繼續說道,“往日並無交集,有了難處卻花了大力求我大王出兵,如此事情放在尊使眼中,可能取信?”

諸葛亮聞言笑了笑,“自是不能取信的。”

“在下也聽聞了此事,所以特意在此地停留求見夫人。”

“方才在下所言的所有好處,皆是陛下許諾,並非一定要透過劉焉執行,夫人可明白此理?”

“哦?尊使得到意思是劉焉是劉焉,大漢天子是大漢天子嗎?”

祝融夫人立刻身子前傾,表示出自己的興趣道。

“自然是如此,陛下對劉焉應對朝廷援兵之事頗為不滿。”

“且劉焉已經年長,沒有那麼多精力管理益州,而我大漢皇叔又本與劉璋談妥了防禦事項。”

“劉焉如此橫插一腳,將事情攪黃,陛下遠在京城都覺得他另有所圖。”

諸葛亮說罷,祝融夫人立刻露出了贊同的表情。

“大漢天子倒是頗有見地,怪不得能在大漢衰微之時,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原來夫人遠居益州,卻也知道朝廷之事,如此一來,我等後續的商談便好做許多了。”

諸葛亮繼續道,“此番帶來了些許禮物,與一些錢糧,望夫人笑納。”

“等等,事情未說清楚之前,我可不敢收你們的。”

“你們大漢的軍力我已經見識過了,雖然我有信心在這山林間阻敵於外,卻也不能為我部平添禍端。”

“夫人倒是謹慎得很,只是夫人的這份謹慎,在下也有。”

“夫人說無法取信於我大漢朝廷,那我大漢朝廷又如何取信夫人能說服大王呢?”

諸葛亮說罷,祝融夫人冷笑一聲道,“你是個聰明人,一路前來,也定然知道我們部族有多少欠缺錢糧。”

“自從那張魯與劉焉開戰之後,劉焉便終止了與我族的貿易。”

“不然大王也不會為了錢糧與劉焉許諾的兩郡之地的管轄權,就發大軍前去支援的。”

“尊使要是能給我們部族第二條出路的,我相信,大王會認可的。”

祝融夫人走下了石椅,命人抬上了吃食道,“兩位請入席吧。”

“不過是山林野味,還請兩位不要嫌棄。”

祝融夫人說話間,各色的野味便被一眾南蠻女子端了上來。

“夫人客氣了,先前夫人說道第二條出路,不知要的是權還是利。”

祝融夫人聞言,哈哈大笑道,“我夫君已經是部族之王,益州南部各大部落皆要聽從我夫君的號令。”

“難道我們還需要留戀管理你們漢人的權利嗎?”

“既然如此,此事便好談多了。”

“若夫人只是要利益,可聽在下一言。”

“荊州乃是中原商貿的集散地,我等入益州便是從銅仁出發,雖然路途艱險,但總算還能通人。”

“若是夫人能遣族人在銅仁一側建立互市,豈不是又多了一條路?”

諸葛亮立刻將自己的想法講述了出來。

祝融夫人聞言道,“此法雖好,但折損卻大,遠不如同成都貿易來得划算。”

“至多隻能算是添頭罷了。”

“既然尊使已經表明了朝廷對劉焉的態度,不知道朝廷是能替換益州牧,還是能勸服劉焉為我等通商呢?”

說到此處,祝融夫人才算是說出了自己的真實需求。

南蠻部族在山林之間生息,基本沒有農田,平日裡全靠採集與狩獵。

這個兩個方法在人口不多的時候倒也可行,不過一旦人口上升到了一定的程度,光靠採集和狩獵是無法養活自己的族人的。

這時候就需要部族之間的聯合,並與外界產生貿易,以自己特有的商品,換取外界的糧食。

然而作為益州牧的劉焉,在同張魯開戰的時候立即切斷了與南蠻的商貿,可見其逼迫之心。

“夫人難道只想靠貿易來填飽自己族人的口腹,卻不想如何在部族中推行能自己養活自己的法子?”

諸葛亮不解地問道。

“哼,你以為我們沒有試過嗎?”

“且不說這山高林密之間難有良田,光是開墾便要耗費大力。”

“再加上部族之中的老人幾位反對向你們漢人學習,此事便是大王也是無可奈何的。”

祝融夫人嘆了口氣道。

“在下一路走來,的確未見良田,但尋常能做田地開墾之用的倒也不在少數。”

“其實夫人面對的難題無非是說服族內老人,以及組織起一批願意開墾的族中青年罷了。”

“勸服別人,最好還是用成果說話。”

“至於開墾農田所需的農具與耕牛,甚至是規劃農地的典農人才,這些我們朝廷都能提供。”

祝融夫人聞言,兩個烏黑的眸子微微發亮。

“嗯,尊使所說的,的確令我動容,但即便今日便開墾,明日便種下,想要收穫糧食只怕也要等到明年了。”

“明年此時,只怕不知有多少族人要餓死了。”

“我需要更快速的辦法,不知漢使可有?”

諸葛亮聞言躊躇了片刻道,“有倒是有,不過夫人要答應在下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祝融夫人放下手中的肉食問道。

“在下需要,帶上南蠻部落的人,一同去到成都,見過劉焉,也好如實回稟陛下,益州之事該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