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武威祖厲人,驃騎將軍張濟的族子,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金城人麴擊殺祖厲縣令劉雋,張繡是縣裡小吏,伺機殺死了勝,郡里人都認為他是義士,他就趁此召集鄉里少年,成為當地的豪傑。

董卓敗亡後,張濟和李傕等人攻打呂布,為董卓報仇,張繡追隨張濟,憑藉軍功逐漸升任建忠將軍,封宣威侯。

張濟駐軍弘農,士兵飢餓,向南攻打穰縣,被流箭射中死去,張繡開始帶領他的部眾,駐紮在宛城,與劉表聯合。

曹操向南征討,駐軍消水,張繡看曹操這架勢也無心抵抗便率領部眾投降,曹操一看張繡這麼沒骨氣都不抵抗就獻出城池,就不免輕視起了張繡,收納張濟的妻子,張繡十分痛恨,感覺受到了奇恥大辱。

曹操聽說他不高興,暗中設下殺死張繡的計策,計劃洩露,張繡向曹操發起突然襲擊,曹操兵敗,自已險些身死,兩個兒子戰死。

張繡此戰後退守穰縣,曹操第二年進攻那裡,但沒有取勝,曹操在官渡與袁紹相持,張繡聽從賈詡的計策,又在曹操最缺人並需要建立能容人的寬闊胸襟人設時率領部眾投降了。

張繡到了,曹操拉著他的手,與他歡快地宴飲,為兒子曹均迎娶他的女兒,任命他為揚武將軍。

官渡之戰,張繡奮力作戰立下功勳,升任破羌將軍,他又跟隨太祖在南皮打敗了袁譚,又增加采邑共二千戶,當時天下戶口銳減,十戶只剩一戶,眾將封地沒有滿一千戶的,只有張繡的采邑這樣多。

他追隨曹操在柳城征討烏丸,還沒到達,就去世了,諡號為定侯。兒子張泉繼承爵位,因魏諷謀反獲罪被誅殺,封國削除。

張魯字公祺,沛國豐縣人,他的祖父張陵,客居蜀地,在鵠鳴山中學習道術,偽造道書來迷惑百姓,跟隨他學道的要交出五斗米,所以世人稱他為米賊。

張陵死後,兒子張衡推行他的五斗米道,張衡死後,張魯又繼續推行,益州牧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率兵攻打漢中太守蘇固,張魯於是襲擊張脩將其殺死,奪取了他的兵眾。

劉焉死後,兒子劉璋繼位,因為張魯不順服,殺光了他的母親和妻室,張魯於是割據漢中,用鬼神之道教化民眾,自稱“師君”,來學道的人,最初都稱為“鬼卒”,接受教義並且已經信服的人,稱為“祭酒”,祭酒各自率領部眾,兵士多的稱為治頭大祭酒。

信眾都被教導誠信不欺詐,有病就承認自已的過錯,大多數教義與黃巾軍類似,各位祭酒都開設義舍,就像現在的亭傳。

他們又準備免費的米肉,懸掛在義舍裡,路過的人根據自已的飯量取來填飽肚子,如果多拿了,鬼神之道就會使他生病。

犯法的人被原諒三次仍不改悔,才動刑,不設定地方官,都由祭酒來治理,民眾安居樂業,張魯佔據巴郡、漢中郡而稱雄三十年。

漢朝末年,朝廷無力征討,於是恩寵張魯為鎮民中郎將,出任漢寧太守,只是通使進貢罷了,有個民眾在地裡得到一枚玉印,部下們想要尊張魯為漢寧王。

張魯的功曹巴西人閻圃勸他說:“漢川的民眾,戶口超過十萬,財富眾多,土地肥沃,四面險阻;對上可以匡扶天子,成就齊桓公、晉文公的霸業,其次像竇融一樣,最起碼不失掉富貴,現在尊稱朝廷的命令和部署,勢力足以割據一方,不必稱王,希望暫且不要稱王,不要先招致災禍。”張魯聽從了他的建議,韓遂、馬超作亂時,潼關以西的民眾從子午谷前來投奔的有幾萬戶。

建安二十年,曹操從散關出武都去征討張魯,來到陽平關,張魯想要獻出漢中投降,他的弟弟張衛不同意,率領部眾幾萬人佔據關隘固守,曹操靠運氣攻破陽平關,張衛於是逃入蜀地。

張魯聽說陽平關已經被攻陷,想要跪拜歸降,閻圃又說:“現在因為迫不得已而前往,功勞一定很輕,不如依附杜演到樸胡與之抗拒,然後委身歸順,功勞一定多。”

於是他就奔向南山進入巴中,身邊的侍從想要燒光收藏財寶的倉庫,張魯說:“本來想要歸順國家,然而心意還沒有滿足,現在退走,是避其鋒芒,沒有惡意,收藏財寶的倉庫,歸國家所有。”於是他封好倉庫走了。曹操進入南鄭,果然對他的做法非常讚賞,又認為張魯本來就有善行,於是派人前去安撫勸喻。

張魯率領全部家人出降,曹操迎接並任命他為鎮南將軍,用賓客之禮招待他,封他為閬中候,采邑一萬戶,太祖又封張魯的五個兒子以及閻圃等人都為列侯,他還為兒子曹彭祖迎娶張魯的女兒,張魯去世後,諡號為原侯,兒子張富繼承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