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縣人,是夏侯嬰的後代,十四歲時,他拜師學習,有人侮辱他的老師,他就把那個人殺了,從此憑藉性情剛烈而聞名。

曹操最初起兵時,夏侯惇經常擔任副將,隨從征討四方,曹操行使奮武將軍職權,任命夏候惇為司馬,另外帶領軍隊駐紮在白馬津,又升任折衝校尉,兼東郡太守。

曹操征討陶謙,留夏侯惇鎮守濮陽,張邈背叛曹操迎接呂布,曹操的家人在鄄城,夏侯惇派輕裝部隊前往,正好與呂布遭遇,雙方交戰,呂布退回,於是攻入濮陽,襲擊而繳獲夏侯惇軍中的輜重。

呂布派將領佯裝投降,一起擒獲了夏侯惇,索要財寶,夏侯惇軍中十分震驚害怕,夏侯惇的部將韓浩於是領兵停在軍營門口,召集各位將官,命令部眾按兵堅守,各營這才安定下來。

韓浩來到夏侯惇被捕的地方,斥責挾持人質的人說:“你們這些兇暴的逆賊,竟敢挾持逮捕大將軍,還想活命嗎!況且我接受命令討伐賊寇,難道會為了一個將軍的緣故,就放了你們嗎?”

接著韓浩流著眼淚對夏侯惇說:“為了國法又能怎樣呢!”他立即召喚兵士進攻挾持人質的人,挾持人質的人驚恐慌張地叩頭求饒,說“我們只想乞求一些財物帶走罷了”!韓浩多次斥責他們,將他們全部斬首,夏侯惇得救了。

曹操聽說此事後,對韓浩說:“您的行為可以被幹秋萬代所效法。”於是他制定法令,從今以後有人挾持人質,都要合力打擊,不要顧及人質的安全,從此挾持人質的事情就絕跡了。

曹操從徐州回來,夏侯惇跟隨征討呂布,被流箭射中,左眼受傷,他又兼任陳留、濟陰兩郡太守,加授建武將軍頭銜,封高安鄉侯。

當時發生了嚴重的旱災,蝗蟲肆虐,夏侯惇於是截斷太壽水修建蓄水池,親自背土,率領將士鼓勵種植水稻,民眾藉此獲得了實利,轉而擔任河南尹。

曹操平定河北,夏侯惇為大將軍的後援部隊,攻破鄴城後,夏侯惇升任伏波將軍,還像以前一樣兼任河南尹,被授予遇事自行處理,不必拘泥於規章的特權。

建安十二年,朝廷評定夏侯惇前後的功勳,增加封邑一千八百戶,加上以前的共二千五百戶。

建安二十一年,他隨軍征討孫權回來,朝廷派他統領二十六軍,留在居巢,朝廷還賞賜歌伎舞女,下令說:“魏絳憑藉與戎族和睦相處的功勞,尚且獲得了鍾、磬等樂器,何況將軍呢!”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在摩陂駐紮,經常召夏侯惇與他同坐一輛車,對他特別親近和器重,他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臥室,這是眾將領所不能比的。

朝廷任命他為前將軍,統領各路軍隊回到壽春,又遷到召陵駐紮,文帝曹丕登上王位後,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幾個月後夏侯惇去世。

夏侯惇雖然身在軍中,但是親自迎接老師學習知識,他性情清靜儉樸,有多餘的財物就施捨給別人,不夠就靠官府資助,也不置辦家業,他的諡號是忠侯,兒子夏侯充繼承爵位,皇帝追憶夏侯惇的功勳,想要讓他的子孫都封候,分出夏侯惇的采邑一千戶,賜給他的七個兒子和兩個孫子並且都封為關內侯。

夏侯惇的弟弟夏侯廉及其子夏侯楙以前單獨封為列候。

當初,曹操把女兒嫁給夏侯楙,就是清河公主。

夏侯楙歷任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將軍,授予符節,夏侯充去世後,兒子夏侯廙繼承爵位,夏侯廙去世後,兒子夏侯劭繼承爵位。

韓浩,河內人,沛國人史渙與韓浩都憑藉忠貞勇武而聞名,韓浩官至中護軍,史渙官至中領軍,都掌管禁軍,被封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