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太守王匡,派遣泰山兵駐紮在河陽津,將要討伐董卓。
董卓派出疑兵假裝要在平陰渡河,暗中派遣精銳隊伍從小平津過河到達北岸,繞到敵軍背後,在河陽津以北大敗王匡的軍隊,王匡計程車兵幾乎都死了。
董卓因為東部的豪傑紛紛起兵,心中恐懼不得安寧。
初平元年二月,他就帶著皇帝遷都長安,焚燒了洛陽的宮室,將陵墓全部挖開,盜取裡面的寶物。
董卓到了長安,當上了太師,號稱尚父。他出門乘坐青蓋金華車,車廂兩側車播上都裝飾著精美的圖案,當時人們稱之為“竿摩車”。董卓的弟弟董旻擔任左將軍,被封為鄠侯;侄子董璜擔任侍中、中軍校尉,掌管兵權;董氏內外親族都在朝廷做官。
公卿見到董卓,也要跪拜於車下自報姓名,董卓從不回禮。他召喚職位在三臺尚書以下的官員自行到他府中稟報政事。修築郡塢,高度和長安城的矮牆一樣高,儲存的糧食足夠用三十年,說大事成功,就佔據天下稱雄,如果不成,守著這些家產也足以終老。
他曾經到郿塢視察,公卿以下的官員都在橫門外為他送行,董卓預先設定了帳篷,準備了酒席,誘降了幾百名北方地區的叛軍,在座位上先割掉他們的舌頭,或者斬斷他們的手腳,或者挖出他們的眼睛,或者扔進鍋裡煮死,沒有立即死掉的,都撲倒在桌子中間掙扎,參加宴會的人都嚇得發抖,筷子和湯匙都掉在地上,而董卓卻依舊喝酒吃菜,神情自若。
太史觀察天象,說會有大臣被殺害,原太尉張溫當時擔任衛尉,平素與董卓關係不好,董卓心裡非常忌恨他,因為上天將有災變,所以董卓想用他來抵擋災禍,派人揚言張溫和袁術有勾結,最終將他鞭打而死。
董卓的法令嚴苛殘酷,依據自已的愛憎濫用刑罰,人們相互誣陷,冤死的不下千人,百姓怨聲載道,在路上使眼色相互示意,董卓砸破銅人、鍾架,廢除五銖錢,改為鑄造小錢,價值五分,上面沒有文飾,錢體和錢孔沒有輪廓,也不打磨。
於是錢幣貶值,物價上漲,糧食達到幾十萬錢一斛。從此以後,錢幣就不通用了。
初平三年四月,同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董卓的部將呂布共同謀劃誅殺董卓。
這個時候,皇帝病體剛剛恢復,在未央殿大會群臣。呂布指使同郡的騎都尉李肅等人,帶著十幾個親信士兵,偽裝成衛士守衛掖門。呂布懷裡揣著詔書。董卓到達後,李肅等人與他格鬥。董卓驚慌失措,大叫:“呂布在哪裡?”呂布說“有詔書在此”,於是殺掉董卓,滅了他的三族。
主簿田景上前撲向董卓的屍體,呂布又把他殺死了,連殺三人,其餘的人就不敢再動了,長安官民都相互慶賀,那些依附董卓的人都被關進牢獄判處了死刑。
當初,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率領軍隊駐紮在陝縣,他分別派造校尉李傕、郭匯、張濟劫掠陳留、穎川等縣。
董卓死後,呂布派遣李肅到陝縣,準備以皇帝下令為名殺掉牛輔,牛輔等人迎戰李肅,李肅戰敗逃往弘農,呂布就把李肅殺死了。
後來牛輔軍中計程車兵有夜裡叛逃的,兵營中一片驚慌,牛輔以為士兵都叛變了,於是取出金銀財寶,獨自與平時關係不錯的支胡赤兒等五六個人一起逃跑,穿越城北,渡過黃河,赤兒等人貪圖他的金銀財寶,將他殺死送到長安。
等到李傕等人回來後,牛輔已經戰敗了,眾人無依無靠,想要解散回家。但既然沒有赦免罪過的詔書,又聽說長安城中將要殺光涼州人,大家都感到憂愁和恐懼,不知道該做什麼,李傕等人採納賈詡的計策,於是帶領軍隊向西進軍,一路上不斷收集殘兵,當他們到達長安時,部隊已經有十幾萬人了,與董卓原來的部下樊稠、李蒙、王方等人聯合圍攻長安城。
十天後城池陷落,他們與呂布在城中激戰,呂布戰敗逃走。
李傕等人放任土兵掠奪長安百姓,幾乎殺光了百姓,屍體散亂橫陳,他們誅殺了殺死董卓的人,把王允的屍體扔在街市上示眾。
李傕等人把董卓的屍體埋葬在郡縣,狂風暴雨震開了董卓的墳墓,雨水流進了墓室,棺材漂浮起來。
李傕擔任車騎將軍,封池陽侯,兼任司隸校尉,持符節。郭汜擔任後將軍,封美陽候。樊稠擔任右將軍,封萬年侯。李傕、郭汜、樊稠專斷朝政大權。張濟擔任驃騎將軍,封平陽侯,率兵駐紮在弘農郡。
這一年,韓遂、馬騰等人歸降朝廷,帶領軍隊來到長安。
朝廷任命韓遂為鎮西將軍,派遣他駐紮涼州,任命馬騰為徵西將軍,率軍駐紮在郡縣。
侍中馬宇和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範等人暗中謀劃,想讓馬騰率兵偷襲長安,他們在城內做內應,來誅殺李催等人。當馬騰率軍到達長平觀的時候,馬宇等人的計劃洩露了,於是他們逃到愧裡。樊稠率兵迎戰馬騰,馬騰戰敗逃到涼州;樊稠又攻打槐裡,馬宇等人全部被殺死。當時長安一帶的民眾尚且有幾十萬戶,李傕等人放任士兵燒殺掠奪,攻打搶劫城邑,人民飢餓困苦,兩年的時間裡,人吃人的現象經常發生,最後人口滅絕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