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元年春季正月壬辰日,山茌縣報告說當地有黃龍出現。於是有關部門上奏,認為魏朝已得地統,應該以夏曆十二月為正月。

三月,制定新的歷法,改換年號,以這個月為孟夏四月。服飾的顏色崇尚黃色,祭祀用的牲畜使用白色的,有戰事乘坐黑頭白馬拉的車,樹立大紅色的旗幟,朝會時樹立大白色的旗幟。改太和歷為景初歷,新曆法春夏秋冬的三個月雖然與夏曆不同,但是郊外祭天、迎接四季、宗廟祭祖、秋冬二祭、巡視地方、春季狩獵、分至日的到來、按照季節頒佈政令、中氣到來的早晚、委派徵用民力,都按照正歲北斗星運轉所指方位作為曆法的推算次序。

五月已已日,明帝回到洛陽宮。已丑日,大赦天下。六月戊申日,京都發生地震。已亥日,明帝任命尚書令陳矯為司徒,尚書右僕射衛臻為司空。丁未日,朝廷分出魏興郡的魏陽縣、錫郡的安富縣、上庸縣設立上庸郡。廢除錫郡,把錫縣劃歸魏興郡。

有關部門奏報:“武皇帝治理混亂局面,使之恢復正常,為魏太祖,音樂使用武始之舞。文皇帝順應天道,領受天命,為魏高祖,音樂使用鹹熙之舞。當今皇帝創制禮樂,實現太平,為魏烈祖,音樂使用章斌之舞。三座祖廟,萬年不毀。其他四座宗廟,親緣關係盡絕就譭棄更換,效仿周朝后稷、文王、武王的祖廟制度。”

秋季七月丁卯,可徒陳矯去世。孫權派將領朱然等人率兩萬人圍攻江夏郡,荊州刺史胡質等人迎擊敵軍,朱然撤退。當初,孫權派使者漂洋過海與高句麗聯絡,想要襲擊遼東郡。明帝派幽州刺史母丘儉率領各路軍隊和鮮卑、烏丸軍隊駐紮在遼東南部邊界,用加蓋御璽的詔書徵調公孫淵的部隊。公孫淵發兵反叛,毌丘儉進兵討伐他,正趕上連續十天下雨,遼水暴漲,朝廷詔令冊丘儉引兵退回右北平。烏丸單于寇婁敦、遼西烏丸都督王護留等人居住在遼東,率領部眾隨冊丘儉歸附朝廷。已卯日,下詔宣告遼東將官軍民中被公孫淵脅迫而無法歸降的,一律赦免罪責。辛卯日,太白星出現在白天。公孫淵自從毌丘儉撤走後,就自立為燕王,設定百官,建年號為紹漢元年。

下詔讓青、兗、幽、冀四州大規模建造海船。九月,冀、充、徐、豫四州民眾遭遇水災,朝廷派侍御史尋訪淹沒死亡和損失財產的災民,在當地開倉賑濟。庚辰日,皇后毛氏去世。冬季十月丁未日,月亮執行到熒惑星附近。癸丑日,在愍陵埋葬悼念毛皇后。乙卯日,在洛陽南部的委粟山上營建圜丘。十二月壬子日是冬至,明帝開始在那裡祭天。丁已日,朝廷分出襄陽郡的臨沮、宜城、疹陽、邵四個縣,設定襄陽南部都尉。已未日,有關部門奏請為文昭皇后在京都建立祠廟。朝廷分出襄陽郡的都葉縣劃歸義陽郡。

景初二年春季正月,朝廷詔令太尉司馬宣王率兵征討遼東。

二月癸卯日,明帝任命大中大夫韓暨為司徒。癸丑日,月亮臨近心宿的距星,又執行到中央大星附近。夏季四月庚子日,司徒韓暨去世。壬寅日,朝廷分出沛國的蕭、相、竹邑、符離、蘄、銼、龍亢、山桑、汶、虹+個縣,設定為汝陰郡。宋縣、陳郡的苦縣都劃歸譙郡。朝廷將沛、杼秋、公丘、彭城郡的豐國、廣戚共五個縣組成沛王國。庚戌日,大赦天下。五月乙亥日,月亮臨近心宿的距星,又執行到中央大星附近。

六月,撤銷陽郡的狐奴縣,重新設定安樂縣。

秋季八月,燒當羌的首領芒中、注詣等人反叛,涼州刺史率領各郡駐軍征討,將注詣斬首。癸丑日,有一顆彗星出現在張宿附近。丙寅日,司馬宣王在襄平圍攻公孫淵,大破敵軍,把公孫淵的首級送到京都,大海以東各郡平定了。

冬季十一月,朝廷評定討伐公孫淵的功勞,太尉司馬宣王以下將官增加采邑、封賞爵位各有差別。

當初,明帝商議派遣司馬宣王去討伐公孫淵,發兵四萬人。商議的大臣都認為四萬兵士太多,花在兵役上的費用難以供應。明帝說:“跋涉四千裡去遠征,雖說要出奇兵制勝,也要注重實力,不應該計較兵役的費用。”最終派出四萬人出征。等到司馬宣王來到遼東,天降大雨,得不到進攻的有利時機,有的大臣認為公孫淵不能一下子被打敗,應該把司馬宣王召回。明帝說:“司馬懿臨危不亂,隨機應變,擒獲公孫淵指日可待。”後來的事情都像他所預料的。壬午日,朝廷任命司空衛臻為司徒,司隸校尉崔林為司空。閏十一月,月亮臨近心宿的中央大星。

十二月乙丑日,明帝病重臥床不起。辛巳日,冊立皇后,賞賜天下男子每人進爵兩級,鰥寡孤獨賞賜糧食。朝廷任命燕王曹宇為大將軍,甲申日又將他免職,由武衛將軍曹爽接替他的位置。

當初,青龍三年時,壽春有個農民的妻子自稱為天神下凡,自名為登女,應該宿衛皇宮,祛除邪僻,進獻福祉。她給人水喝,又用水清洗瘡口,有很多人痊癒了。於是明帝在後宮設立館舍,下詔書稱頌她的功績,很受恩寵。等到明帝病了,喝她的水卻沒見效果,於是把她殺了。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太尉司馬宣王回到河內,明帝派人騎著驛站的快馬把他召回,領進寢宮裡,握著他的手說:“我病得太嚴重了,把後事託付給您,您要和曹爽共同輔佐我的小兒子。我能見到您,就沒有遺憾了!”司馬宣王叩頭流淚。當天,明帝在嘉福殿去世,當時年紀為三十六歲。癸丑日,葬在高平陵。

明帝深沉剛毅,善於決斷,見識廣博,遇事隨心意來處理,具備了君主至高的氣魄。當時百姓困苦,國家分裂,他不先繼承和顯揚祖宗的德業,開拓洪偉的基業,卻急著追仿秦始皇、漢武帝,廣建宮室,以遠大的謀略作為標準,大概這就是他的缺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