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四年春季二月壬午日,明帝下詔說:“世風的質樸和浮華,隨教化而變化。兵亂以來,經典之學荒廢斷絕,年輕人進取功名,也不依據典籍學識了。難道訓誠和引導還不恰當,將要任用的人不因為道德而顯揚嗎?郎官,小吏精通某一經典,才能足以治理民眾,經過博士的授課和考試,提拔其中門弟較高的,儘快任用;浮誇虛化而不務正業的人,全部罷免辭退。”
戊子日,朝廷詔令太傅、三公:將文帝的《典論》刻在石碑上,立在宗廟大門之外。
癸巳日,明帝任命大將軍曹真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司馬宣王為大將軍,遼東太守公孫淵為車騎將軍。
夏季四月,太傅鍾繇去世。六月戊子日,太皇太后去世。丙申日,明帝視察上庸郡。秋季七月,武宣卞皇后陪葬在高陵。
明帝詔令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宣王攻打蜀國。八月辛巳日,明帝向東巡視,派使者用一頭公牛祭祀中嶽嵩山。乙未日,明帝臨幸許昌宮。
九月,天降大雨,伊水、洛水、黃河、漢水暴漲,朝廷詔令曹真等人撤兵。冬季十月乙卯日,明帝回到洛陽宮。庚申日,朝廷下令說:“沒有判處死罪的可以按照一定差別贖罪。”十一月,太白星進入木星所在區域。十二月辛未日,將文昭甄皇后改葬在朝陽陵。丙寅日,朝廷詔令公卿舉薦賢良之士。
太和五年春季正月,明帝親耕籍田。三月,大司馬曹真去世。諸葛亮進犯天水,朝廷詔令大將軍司馬宣王前去抗擊。從去年冬季十月到這個月,一直沒有下雨,辛巳日,舉行盛大的祈雨儀式。夏季四月,鮮卑附義王軻比能率領族人和丁零大人兒禪到幽州進獻名馬。朝廷重新設定護匈奴中郎將。秋季七月丙子日,因為諸葛亮撤退,封賞爵位提升官職各有差別。乙酉日,皇子曹殷出生,大赦天下。
八月,明帝下詔說:“古代諸侯朝覲訪問,是為了促進親善關係使各國和睦相處。先帝曾下令,不希望讓各位藩王留在京都,因為有年幼的君主在位,由母后代行政事,防微杜漸,關係到國家的盛衰。我已經有十二年沒有見到各位藩王了,思念之情,怎麼能不從心頭萌生!命令各位藩王和被封為公侯的宗室帶領嫡子一人入朝。以後如果有年少的君主、輔政的母后在宮中的,也遵照先帝的命令,明確著錄在詔令中。”
冬季十一月乙酉日,月亮執行到軒轅大星的區域。戊戌日,發生了日食。十二月甲辰日,月亮進入土星的區域。戊午日,太尉華歆去世。
太和六年春季二月,明帝下詔說:“古代的帝王,分封建立諸侯國,是為了作為王室的屏障。《詩經》不是說了嗎,‘心懷仁德國家安寧,宗子團結固若城牆。’秦、漢繼承周朝,或強化分封,或削弱諸侯,都失之公允。大魏建立基業,各位藩王建立封國,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而決定的,沒有固定的制度,不是可以作為後世繼承的方法。應該改封諸侯王,都以郡為封國。”
三月癸酉日,明帝向東巡視,慰問經過之處的年老之人和鰥寡孤獨,賞賜糧食布帛。乙亥日,月亮進入軒轅大星區域。夏季四月壬寅日,明帝臨幸許昌宮。甲子日,開始向宗廟進獻新鮮果品。
五月,皇子曹殷去世,追加封號和諡號為安平哀王。秋季七月,明帝任命衛尉董昭為司徒。九月,明帝臨幸摩陂,修繕許昌宮,營建景福殿、承光殿。
冬季十月,殄夷將軍田豫率領部眾在成山討伐吳國將領周賀,將他斬首。
十一月丙寅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現。有一顆彗星出現在翼宿區域,接近太微的上將星。庚寅日,陳思王曹植去世。十二月,明帝回到許昌宮。
青龍元年春季正月甲申日,有一條青龍出現在郟縣摩陂的井裡。
二月丁酉日,明帝臨幸摩陂觀看青龍,於是改元青龍;又改摩陂為龍陂,賞賜當地男子每人進爵兩級,鰥寡孤獨不用繳納當年的田租和賦稅。
三月甲子日,朝廷詔令公卿每人舉薦一位賢良高潔之士。夏季五月壬申日,朝廷詔令在太祖廟的庭院祭祀原大將軍夏候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戊寅日,北海王曹蕤去世。閏五月庚寅初一,發生了日食。丁西日,明帝將宗室女子中不是藩王女兒的都封為邑主。朝廷詔令各郡國山川不在祭祀範圍的不準祭祀。六月,洛陽宮中蹴鞠的房子發生了火災。
保衛邊境鮮卑大人步度根與反叛的鮮卑大人軻比能私下勾結,幷州刺史畢軌上表報告,請求朝廷出兵對外威脅軻比能,對內震懾步度根。
明帝閱覽奏表說:“步度根因為受軻比能引誘,本來就疑慮重重,現在讓畢軌出兵兩大部族在驚恐之下合為一體,怎麼能威脅和震懾得住他們呢?”他命令督促畢軌,讓出發的軍隊不要越過邊塞抵達句注山。當詔書送到時,畢軌出動軍隊駐紮在陰館,派將軍蘇尚、董弼追擊鮮卑人。
軻比能派兒子率領一千多名騎兵迎接步度根的部落,與蘇尚、董弼的軍隊相遇,在樓煩交戰,兩名將軍戰死。步度根的部落都反叛了,越過邊塞,與軻比能聯合進犯邊境。朝廷派驍騎將軍秦朗率領中軍前去討伐,敵軍因此逃到漠北。
秋季九月,安定保衛邊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等人反叛,司馬宣王派將軍胡遵等人追擊征討,打敗並降服了對方。
冬季十月,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人到幷州投降,秦朗率兵撤回。
十二月,公孫淵斬殺孫權派去的使者張彌、許晏,並把首級送來,朝廷封他為大司馬樂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