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名叡,字元仲,是文帝的太子。

他是一個爭議人物,既能知人善任,優禮大臣,又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有人認為他是一代明主,有人認為他的暴虐堪比秦始皇、漢武帝,而才能又不及這兩位帝王。

曹操很喜愛他,經常讓他陪在自已身邊。十五歲時,他被封為武德侯,黃初二年封齊公,黃初三年封平原王。由於他的母親獲罪被處死,因此他沒有被立為太子。黃初七年夏季五月,文帝病重,這才立他為太子。丁巳日,明帝登上皇位,大赦天下。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眾臣的封爵也各有差別。癸未日,明帝追諡生母甄夫人為文昭皇后。壬辰日,他又封皇弟曹蕤為陽平王。

八月,孫權攻打江夏郡,太守文聘加強防守。朝廷議論將要發兵援救江夏,明帝說:“孫權熟悉水戰,他之所以敢於下船登陸攻城,差不多是要出其不意。現在他已經與文聘形成相持之勢,攻守雙方兵力相差幾倍,終究不敢打持久戰。”此前他派治書侍御史苟禹慰勞邊境守軍,荀禹到了,在江夏調集所經過各縣計程車兵和隨行的步兵騎兵一千人登上山頭舉起火把,孫權就撤退了。

辛巳日,明帝封皇子曹冏為清河王。吳國將領諸葛瑾、張霸等人進犯襄陽,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前去征討並打敗了他們,將張霸斬首,徵東大將軍曹休又在尋陽打敗了對方的另一路軍隊。明帝論功行賞各有差別。

冬季十月,清河王曹冏去世。

十二月,明帝任命太尉鍾繇為太傅,徵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將軍陳群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為驃騎大將軍。

太和元年春季正月,明帝在郊外祭祀武皇帝來配享上天,在宗廟的明堂祭祀文皇帝來配享天帝。朝廷劃出江夏郡南部,設定了江夏南部都尉。

西平人曲英反叛,殺死臨羌縣令、西都縣令,明帝派將軍郝昭、鹿盤前去征討並將其斬首。

二月辛未日,明帝親耕籍田。辛已日,在鄴城建立文昭皇后祠廟。丁亥日,在東郊祭祀太陽。夏季四月乙亥日,發行五銖錢。甲申日,開始營建宗廟。

秋季八月,在西郊祭祀月亮。冬季十月丙寅日,在東郊操練軍隊。焉者王派兒子進宮服侍。

十一月,明帝冊立皇后毛氏。他又賞賜天下男子每人晉升爵位兩級,鰥寡孤獨不能養活自已的賞賜糧食。

十二月,明帝封皇后的父親毛嘉為列侯。新城太守孟達反叛,朝廷詔令驃騎將軍司馬宣王前去征討。

太和二年春季正月,司馬宣王也就是司馬懿攻破新城,將孟達斬首,並把首級送來。朝廷分出新城郡的上庸、武陵、巫縣三縣設為上庸郡,改錫縣為錫郡。

不久蜀國丞相諸葛亮進犯邊境,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軍民叛變響應諸葛亮。朝廷派大將軍曹真統領關西各路軍隊,同時進兵。右將軍張郃在街亭進攻諸葛亮,取得勝利。諸葛亮撤退後,三郡平定。丁未日,明帝臨幸長安。

夏季四月丁酉日,明帝回到洛陽宮。朝廷赦免了囚禁在牢獄中沒有判處死刑的罪犯。乙巳日,評定征討諸葛亮的功勞,封賞爵位、增加采邑各有差別。

五月,發生了嚴重的旱災。

六月,明帝下詔說:“尊崇儒家,重視學術,這是帝王教化的根本。最近有些學官不夠稱職,這怎麼能弘揚聖德之道呢?應該用高標準選拔博士,才能足以勝任侍中、常侍的。命令各郡國,向朝廷舉薦的人才以考核經典之學為主。”

秋季九月,曹休率領各部軍隊來到皖縣,在石亭與吳國將領陸議交戰,被陸議擊敗。乙酉日,明帝封皇子曹穆為繁陽王。庚子日,大司馬曹休去世。

冬季十月,明帝詔令公卿近臣各自舉薦一名優秀的將領。

十一月,司徒王朗去世。

十二月,諸葛亮圍困陳倉,曹真派將軍費曜等人抗擊敵軍。遼東太守公孫恭的侄子公孫淵,奪取公孫恭的職位,朝廷就任命公孫淵為遼東太守。

太和三年夏季四月,元城王曹禮去世。六月癸卯日,繁陽王曹穆去世。戊申日,明帝追尊高祖大長秋為高皇帝,夫人吳氏為高皇后。

秋季七月,明帝下詔說:“禮制規定,王后沒有兒子,就選擇庶子來繼承王位,那麼應該繼承正統奉行公義,怎麼能顧念自已的親屬呢!漢宣帝繼承漢昭帝的皇位,卻為已故的父親追加皇帝尊號,漢哀帝以藩王的身份被立為皇帝,然而董宏等人卻援引秦朝滅亡的例子,迷惑朝政,追尊生父為恭皇帝,還在京都建立了宗廟,又尊崇藩王的妻妾,使她們的地位與長信宮的太后相當,在前殿排列昭穆的次序,四人同列於東宮,僭越而沒有差別,祖先和神靈都不保佑,而且非議和懲罰了忠誠正直進諫的師丹,導致丁氏、傅氏慘遭掘墓焚屍的災禍。從此以後,漢朝皇帝相繼這樣做。當年魯文公顛倒祖先次序來祭祀,罪過源於夏父弗忌;宋國不依法度厚葬國君,民眾譏諷華元。命令公卿及有關部門,深刻地吸取前世的教訓。後代萬一有以諸侯身份繼承皇位的,就應該明確作為先帝后代的道義。有人膽敢用奸佞邪僻的話誤導諂媚當時的君主,妄圖建立不正當的名號來擾亂正統,追尊生父為皇帝,追尊生母為皇后,那麼輔政大臣,就懲罰他不加寬赦。把詔令寫在金策上,收藏在宗廟裡,著錄在法典中。”

冬季十月,把平望觀改為聽訟觀。明帝曾說“刑獄,是天下人的性命”,每次決斷重要的案件,他就臨幸聽訟觀旁聽。

當初,洛陽宗廟還沒有建成,神主還在鄴城的宗廟裡。十一月,宗廟剛剛建成,明帝就派太常韓暨手持符節到鄴城迎接高皇帝、太皇帝、武皇帝、文皇帝的神主,十二月已丑日抵達,將神主供奉在宗廟裡。癸卯日,大月氏王波調派使者前來進貢,朝廷封波調為親魏大月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