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很快便行至姑蘇南門,一進城門,喧囂的氣氛撲面而來。

許多稚童飛快跑來,抱著雙手大聲喊著恭賀的話,一邊討要喜糖和喜餅。

江家的兩個護院挎著竹籃,沿著道路兩側分發喜糖,見者有份。

而一身大紅喜服的蘇簡言更是成為全場的焦點,因為他實在太耀眼了。

無數道火辣辣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似要把他“生吞活剝”了一般。

蘇簡言現在有些埋怨江老,坐轎子其實挺好的,不用這麼被人盯著看。

但事已至此,他只能噙著笑容,不停地向兩側的路人頷首示意。

所幸距離江府的路程並不遠,不然饒是他的臉皮也有點發麻,都快要笑僵了。

此時的江府人來人往,更是熱鬧非凡。

前來觀禮的人,有不少姑蘇有名的官紳和德高望重的長者。

當隊伍行至江府大門前,頓時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我說江老太公怎麼弄這麼大陣仗呢,這孫婿當真是一表人才啊。”

“這就是姑爺嘛,天吶,這生得也太俊美了。”

“大小姐真是好福氣,老太公是從哪尋到這樣一位美少年的。”

在人群竊竊私語的時候,蘇簡言翻身從馬背上下來。

江府大門口放著一個火盆,裡面燃著炭火,火苗足有半尺高。

媒婆掐著蘭花指指向火盆,高聲道:“新郎官,跨火盆,祛除晦氣,以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蘇簡言神色淡然地走向火盆,一甩喜服的下襬,從容不迫地從火盆上跨了過去。

這番氣度,直讓附近的女子垂涎得雙眼放光。

隨後,蘇簡言跟著媒婆穿過偌大的庭院,走進張燈結綵的大廳裡。

剛一進大廳,就看到坐在主位上的江老正慈眉善目地看著他。

旁邊還坐著一男一女。

男的儒雅俊美,女的雍容華貴,想來便是蘇簡言未來的“父親和母親大人”了。

不知道要不要改姓。

就在蘇簡言在心裡小聲嘀咕的時候,那一男一女也把目光落在了他身上。

男的目光驚詫,女的目光一亮,心中因為她公公自作主張招婿的怨氣瞬間消散,眉毛和嘴角同時上揚,越看蘇簡言心中越是歡喜。

蘇簡言被看得有些不自在,稍稍把目光移開。

女婿在面對丈母孃的時候,心裡總是沒有底氣的。

主位的另一邊坐著江家的二房三房,面色不善,卻也沒多大的敵意。

還有兩個位置是空著的,顯然是為蘇簡言的家人準備的。

雖然知道蘇簡言孤身一人,但禮數是一樣沒少。

媒婆見有些冷場,開口提醒蘇簡言:“新郎官別急,新娘子馬上就到了。”

蘇簡言微微頷首,扭頭看向門外。

他就要“成親”了,還是一個只見過一面的女孩,心裡難免會有些緊張。

媒婆提醒完蘇簡言後,大廳裡又安靜下來,前來觀禮的人都沒有說話,神色各異地打量著蘇簡言這位新郎官。

有些女子臉上的表情就更精彩了,恨不得當場取代新娘子嫁給蘇簡言。

過了沒多久,外面傳來一聲吆喝。

“新娘子來啦!”

一群丫鬟圍著身穿紅色喜服,蒙著紅蓋頭的新娘子緩緩走來。

新娘子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蘇簡言能得到的唯一資訊就是新娘的個頭很高挑。

跟在新娘子身邊的兩名丫鬟長相倒是十分俏麗。

這兩名丫鬟把新娘子攙扶到蘇簡言身邊,便往後退了幾步。

媒婆清了清嗓子,看了一眼杵在原地的蘇簡言,咳了兩聲提醒道:“新郎官快牽起新娘子的小手,準備拜天地了。”

蘇簡言連忙點頭,把手伸向新娘。

忽然,一道細微的寒意一閃而過。

蘇簡言扭過頭,狐疑地看了一眼蒙著蓋頭的新娘子,手也停住了,就懸在新娘子衣袖旁邊。

媒婆見他僵住,趕忙催促道:“新郎官快牽手呀,還害羞了不成。”

話音方落,新娘子似乎覺得有些不妥了,主動從衣袖中伸出白皙的小手,握上了蘇簡言的手。

兩人的身體同時一僵。

蘇簡言連忙屏氣凝神,心中暗自感慨:這小手真是柔軟嫩滑,就是有些涼,估摸著是氣血虧虛導致的,改天要好好給她調養一下身體。

一旁的媒婆看兩人成功牽手,頓時喜笑顏開,甩著紅手帕高聲喊道:“一拜天地!”

蘇簡言牽著新娘子衝著外面拜了一拜。

“二拜高...”

這時,外面突然傳來的一道驚喜的叫喊聲打斷了媒婆主持的拜堂儀式。

“張大儒來了!長歌門的張元張大儒來府上觀禮了!”

大廳裡頓時一片喧譁,不管是誰此刻都坐不住了,紛紛站起身,腦袋伸得長長的。

長歌門在江南的地位極高。

兩百多年前有位富商在千島湖中的一座島上建了一座山莊,廣發請柬邀請各地的文人以及奇人異士到山莊一聚,場面極為熱鬧。

富商後來又在山莊旁修建了一座書院,名為聚賢書院。

廣招學子,引得大批讀書人慕名而來。

神武王朝,民風尚武,讀書人喜歡吟詠詩詞,也喜歡仗劍遊俠。

因此,讀書人多為習武之人。

只有那些農門子弟以及常年留戀於青樓畫舫,被色慾掏空身體的人才被稱為文弱書生。

真正的文人通曉六藝,戰力相當恐怖。

當時有許多文武兼修的文人常駐山莊,平日裡以詩詞歌賦、吟詩作對等風雅之事為樂。

閒暇時,也常比武切磋,補全自身。

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學成文武術,貨與帝王家”。

漸漸地,這些文人就自成一派,對外自稱長歌門。

自此,長歌門一名在神武王朝中廣為流傳,引得不少名士官紳,隱士高人紛紛造訪。

名聲大噪,成為神武王朝的一處風雅之地。

門人多是當世文人豪傑和非常有名望的大儒,因此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

在後來,就有了“得長歌者,得天下”這一說法。

這倒不是吹噓,而是確有其事。

長歌門人何其之多,還沒算上這些門人私下教匯出來的弟子。

還有很多弟子都入朝做了官,開枝散葉,門生遍佈整個神武王朝,甚至還有神武王朝之外的異邦。

只不過長歌門不問世事,只管悶頭做學問,外界發生的一切都和長歌門無關。

哪怕教匯出來的弟子各為其主,互相廝殺,也置之不理。

這就是一個培養人才的教育機構。

長歌門不止有文人騷客、仗劍遊俠,還有各種能工巧匠、奇人異士,基本涵蓋了各個領域。

其中,最有名的當數長歌六絕,劍法、醫術以及琴棋書畫。

可謂是真正的當世第一。

尤其是十六年前發生了一件大事,更是讓江南的百姓對長歌門奉若神明。

當時,不斷走向衰敗的神武王朝終於動亂起來,幾大異姓王紛紛宣佈獨立封國,不斷蠶食周邊城市。

富饒的江南更是必爭之地,而長歌門門主一句話便止了干戈,避免了江南生靈塗炭。

江南是長歌門弟子云集之地,更是大本營所在。

在這裡只談風月,絕不許刀兵相向。

因此,江南的百姓才躲過一劫。

今日能見到長歌門的人,還是一位名滿天下的大儒,怎麼能不讓人激動呢。

江老迅速起身出門迎接,那位儒雅男子緊隨其後。

蘇簡言面色有些怪異。

這老頭怎麼來了,有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