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走上前把暗紅色的木盒子取出,開啟盒蓋遞給老太君觀賞,只見那玉高約有半個手掌高,立體圓雕一仙人坐於鳳鳥背上,手執玉笙捧於胸前,神情自若、姿態飄然,身著博頻寬衣束以穿帶,袍袖迎風飛揚,線條簡練,小巧精緻,白玉通透,看著就是上成品。
老太君看得眼睛發直,她不是沒有見過白玉,手裡也有幾件收藏的白玉掛件,但是雕刻得如此栩栩如生,強工巧匠,確實是難得一見的稀罕玩意兒,在這縣城裡不多見,可能只有知縣和主薄以及縣裡有頭有臉的人家裡才有的。
“二郎君有心了。”老太君說道:“你能有這份孝心,我已覺得十分欣慰。”
“二哥這是發達了?”趙志看著老太君一改對老二的不屑,轉而是讚揚,揶揄道。
可趙立卻並不惱,只是微微頷首:“三弟,莫要打趣我,當兒做女的,略表心意,自然是母親開心比千金還可貴。”
他這話說的有水準,還挺有針對性的。同樣是兒女,他趙立為了母親可以一擲千金。
果然老太君聽了這話心情更是大好,眼角的笑意更深,嘴角的笑意更是沒停下來,這個不成器的兒子,真是給她長臉了。
可這話說的趙志卻是羞愧難當,但是他還不認輸,繼續追問道:“二哥孝心至善,我深感佩服,也勢必向二哥學習,二哥最近可是有找到了什麼發達路子了?可否說給我聽聽。”
他問的直白,一文不名的二哥本來就是家裡人唾棄,在茶餘飯後消遣的物件,如今卻是光鮮歸來,難免讓人不平衡,心生嫉妒。
趙志問出此話,除了老太君注視著想要知曉答案,廳中的一干人等自然也是停止了攀談,一副看熱鬧的模樣,早就聽聞兩兄弟不和,互相看不順眼,如今可以近距離坐山觀虎鬥,何樂而不為,自然是點心果脯備齊,看好戲。
趙喜娣坐在靠門的最不顯眼的位置上,嘴裡吃著點心,眼睛卻斜飄著,看向上座的幾人。
點心精緻,而且美味,不知不覺中吃了好幾塊也沒覺得膩。
趙立笑哈哈:“有好的門路自然是兄弟齊上陣的,也算不上搭上了什麼貴人,只不過是碰巧機緣巧合在京東與幾個商人一起謀事,賺得不多。”他說得很謙虛,但是從回來的大手筆上來看,就跟暴發戶似的,回鄉耀武揚威,好不風光。
這無疑讓趙志非常眼紅,自已忙裡忙外一整年,掙的錢還買不上這塊不到巴掌高的白玉。
“好了,如若是有適合咱們家做的生意,也可告知你大哥和三郎一起。”老太君暗示趙志。
趙志也是非常上道:“母親,那是自然。”說完又走到家僕身前拿起托盤上的幾本書,雙手舉著,獻寶一樣:“母親,孩兒知道您最愛聽話本子,這是孩兒在東京特意給你尋得最時新的,您閒暇時候可以讓家童讀給您聽,權當消遣。”
老太君素來喜歡聽戲,自打中風後,心情鬱結,倒是少了這份閒情逸致,如今有趙喜娣每日給她講《紅樓夢》解乏,勾起了她的興致,倒是興致勃勃地接過了書,隨意翻開了幾頁,雖然眼睛不算好使,但是心裡高興,嘴一直合不攏,露出一口層次不齊的牙。
趙喜娣的父親趙安來得是最晚的,臘八節前幾天,他已經早早地給掌櫃們說明,但真到了這天,還是有很多瑣碎事。來得晚,自然就錯過了看熱鬧。
“母親,兒子有事來遲了。”趙安作福後看到趙立和趙志也圍在老太君身邊,也一一打了招呼,他對這個不務正業如今卻穿得光鮮亮麗,被老太太稱讚的二郎君,有了如今的變化也沒有感到驚訝。
倒是趙立注視著趙安和一同前來的李大娘子:“哥哥嫂嫂,好久沒見,此番回來,也給哥嫂帶了些禮物,稍後我差人送過去。”隨後又轉頭對一旁的趙志說道:“三郎和弟媳也有份。”
“家裡幾個小孩,我也逐一挑選了些時新玩意兒,等下一併送到。”
此話一出,幾個小輩早就興奮起來,圍著許久不見的趙志嘴裡甜甜地喊道:“叔父叔父。”
趙喜娣跟二弟趙悟文正在門後面坐著說悄悄話,聽到二叔父說有禮相送,他們兩個在這群小孩裡面算是大哥大姐了,自然不能顯得太幼稚,急忙站起身來作福:“謝謝叔父。”
被圍著的趙立十分得意,還解開了腰間掛著的玉佩給他們說明來歷,聽到一塊小小得玉佩都要十貫錢,幾個小輩都驚呆了。
十貫錢,趙喜娣攢了好多年也才十貫錢。
趙志卻看不過去了,催促溫媽媽開飯。
於是一屋子人按照就餐順序坐好,老太太自然是坐在長桌最上面的主位,貼著老太太左邊坐著趙安和李大娘子,右邊坐著趙志和辛大娘子,靠著李大娘子坐著的是趙立,他成過家,後來在外面拈花惹草的,家中大娘子母家條件好,兩人便協商後和離。
他作風不太好,縣裡條件好一點的女子看不上他,他也嫌棄別人,要麼說別人貌醜無比,要麼說人家是胸中沒有墨汁,跟他不配,慢慢地也就沒有媒婆肯給他說媒了。
其他的孫輩都按照大小順序一一落座,趙喜娣坐在趙志對面,她不露聲色地觀察著這個剛才裝b成功的二叔父,臉上沒有讀書人的清高,也沒有鄉間人的老實,臉上總是堆著笑,明明是很有福氣的面相,卻總讓趙喜娣覺得虛偽。
她提醒自已儘量不要以貌取人,尤其是二叔父似乎還有一些很能上臺面的人脈資源。
等到正式開席,看著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菜被端上桌來,趙喜娣不禁是喜上眉梢,除了有七寶五味粥,也就是臘八粥,還有一滿桌好菜、這對每天省吃儉用的趙喜娣來說,簡直是比過年還開心。
趙喜娣坐在矮凳上,看著長桌上有葷有素,羊肉,東坡肉、雞肉、炙鵝、煎鴨子、青蝦辣羹、紅熬鳩子、辣瓜兒、藕鮓、筍鮓、菱白鮓、皮醬、脂麻辣菜、拌生菜、豆腐羹……
好多菜趙喜娣都沒有見過,只能從配菜中知道一二,心中一陣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