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行山帶著人來武州了。

汪掌櫃立馬派人來通知了徐仙兒。

“宜川郡守真不是個東西,九曲峽堵塞,宜川河口發不了船,停船加收泊停費。所有貨物交了鈔關改走陸路,又要重新過關卡。我們送的是軍需,居然也被卡了。”

“他不怕得罪平江軍嗎?”對於宜川郡守的大膽,徐仙兒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平江管不到楊江。他們咬著我們的通關書上是江船運貨,貨品、數量都必須對得上才放行……”

“楊江郡的河口太窄,進不了大船,我們改了小船往下,被宜川人發現了,直接堵了河口,斷了楊江水流……”

堵河口?

這宜川郡守做事真是魯莽又愚蠢。

如果說九曲峽開鑿灰巖反而堵了河道算是無知之過,這宜川郡堵河口的行為,妥妥的“土匪”行徑了。

徐仙兒對於這些官場爭鬥沒多大興趣,見到祝行山只想打聽方大石和徐春兒的訊息。

“大石只幹了三個多月,就回家中守孝了……”祝行山只知道這些。

鄰座的一個鏢護倒想起不久前方大石到鏢局借馬車的事情。“方大石?上田村的那個小子,是吧?前些日子,還來投過鏢,可是鏢局忙著平江軍的事兒,接不下來。我看他去驛馬店借馬車了,後面就不知道了。”

“多久的事兒?”

“就是上個月,我們出發前。”

上個月,那就是十月中旬。“你們路上沒遇見他們?”

如果他們那時從上田村趕出來,走山路應該能與鏢局的人線路重合。

鏢局的人不明所以,只當徐仙兒擔心親人路上出事。

“妹子,我們押軍鏢風雨無阻。這些時日,雨雪交加的,一般人家可不會強行趕路。他們肯定在中途哪個地方停著的,過些時日就到了……”

鏢局的人說得在理。

只要他們出發了,至少能躲開楊江郡的洪水。

“你們打算何時回去?”汪掌櫃給祝行山補了熱茶。

“明早就走。壓的貨還得運過來。”

徐仙兒心裡一緊,按照路程,祝行山再回楊江郡已經是洪水肆虐的時候了。

徐仙兒不知道該不該勸,沒有人會相信冬日會洪澇。

而且臨近新年,這些人的家人大多也在楊江……

徐仙兒最後什麼也沒有說。

還是那句名言,各人有各人的命。

她已經救過他們一命了。

這行人都是有些本事的,洪水並不一定會致命。

祝行山本來就注意著水路,水位變化這些相信他能看得出來。

她給鏢隊買了幾壺酒,希望能幫他們能御禦寒,路上好過一點。

祝行山離去以後,徐仙兒又回到“死宅”的狀態。

自從在商城買到銀霜炭,徐仙兒動廚房的心思都少了,吃喝和活動也都集中在主屋裡。

徐仙兒知道商城升級主要靠交易量,把家裡搜出來的“二手廢品”都拿到商城賣,不為賺錢,只為刷量。

這點行為讓妞妞很不齒,但系統它收啊。

沒把前主人的子孫桶賣了,徐仙兒覺得自已還是有些道德的。

之前買的雜文,留了幾本,看不上的丟進系統,竟值回了原價。

果然,什麼時代,知識和文字是不會讓人虧本的。

上次升級後,徐仙兒已經交易了六十五次了,正當徐仙兒悠悠自樂的時候,妞妞突然發出標準音,“警告!警告!鑑於姐姐惡意刷單,系統將清零之前所有的交易量,同時將升級標準提升至兩百單……”

“妞妞,你不講武德!”

“姐姐不是我哦,是系統監察到你販賣垃圾,嚴重影響了商城環境。”

“垃圾?我沒賣垃圾。”

幾個缺了口的破碗、徐仙兒的舊衣服彈出在徐仙兒面前……就很突然。徐仙兒還賣過兔頭、雞毛……,這些好像被系統收了。

“就這幾樣,就清零我的交易量,系統會不會太過分了。”

“姐姐,勿以惡小而為之。在人世間,你要做奸惡之人,妞妞都陪你,但你不能對系統不敬,這可是……”妞妞指指天,又指指地,“給你的恩賜。”

好吧。這事兒是她稍微有些偷奸耍滑了。徐仙兒心裡也知道是不對的。就是可惜啊,還差三十多次就升級了,結果這下要兩百次了。

“妞妞,姐姐知道錯了。你看,一下扣掉我所有的交易量,那其中還有老虎了。升級,能不能還是保持原來的標準啊!”

“姐姐,有懲罰才能記住教訓。妞妞幫不了你哦,妞妞每日會提醒你交易的,只要每日努力買買買,交易量很快就起來了。你看,商城也有賣鮭魚哦!”

徐仙兒用手對著妞妞的頭虛晃一槍,“吃吃吃,就知道吃……我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賺,你一開口就是五兩十兩。”

“姐姐,你一隻老虎賣的一千兩……”除了那些破爛,系統的出價可是很良心的,其實對破爛也很良心。

還不是姐姐你太擺爛了……

……

算了,不要生氣,氣回頭,都是自已的錯。

煮一杯桂圓紅棗枸杞茶,甜甜口,順順氣。

進入臘月,整個武州城瀰漫著歡騰的氣味,這氣味混雜了肉味和香火味,溫得空氣裡的寒冷都少了幾分。

浮生悠閒,歲月靜好。

二十九午前,徐仙兒出門打了半斤桂花釀,慢悠悠的往回走,心中尋思著年夜飯要做紅燒肉,糖醋魚,芙蓉豆腐……

剛轉到家門口的巷子,就瞧見安平客棧的小二猛敲她家的門。

“馮寶兒,拍這麼急,我門壞了可要找你賠。”

“哎呦,徐娘子,就是有著急的事兒。有人送口信兒到客棧,說你姐姐一家在西城門外等你。”

“他們沒進城?”

“好像是沒有路引。”

徐仙兒把桂花釀遞到馮寶兒手裡,轉身就往城門跑。“謝啦,也替我謝謝汪掌櫃。這酒,給你們添個香。我先去找人了。”

西城門外,徐春兒一行人被守衛軍盯防著。

行李已經被檢查了一遍又一遍,儘管他們說了投靠親戚,但沒有路引,守衛只讓他們等在一邊。

城門進進出出,往來不少,但像他們家因為沒有路引又想進城的,不多。

又冷又怕的徐春兒心裡忐忑,不時來回踱步。

他們一家這一出來,可回不了上田村了。

對來武州,徐春兒最初是不情願的,她不太相信徐仙兒說的洪災、流民什麼的。當徐仙兒說的第三場雨落下時,她才稍微有些動搖。

方大石是最早相信他小姨的人,小姨多厲害啊,就憑几壺茶水就讓他搭上了鏢局的活路。

可惜,祖母突然離世。

自已還沒混個模樣就不得不回家守孝。

那場冰雹砸傷了他爹的頭和手臂,可惜,小姨的信來晚了,沒能讓家裡人避開傷害。

信是他找鎮上的老書生幫忙讀的,方大石也問過老書生,他小姨的夢能不能信。

那書生說,信不信應該看小姨的為人。

方大石信了。

小姨到他家小半年,送米、送衣,帶著他們吃肉,這為人怎麼不值得相信。

可惜,老書生的話只有方大石一人聽明白。

他把信裡的內容轉述給他娘聽,他娘一直不願意相信。

他爹更是捨不得家裡的地,說他們人不走,地就永遠在。

好在小燕和大安,站在他這一邊,幫著他偷了他娘藏的銀錢,買了架驢車,做足了要走的架勢。

在捱了一頓打之後,方大石終於說服爹孃也同意了。

出發前,他爹去找村長和大伯說了洪災的事兒。

村長信沒信,方大石不知道。

但是他大伯跑來把他家的門給踹了,罵他爹不孝,說家中重孝未出,剛分家就想著出門。

甚至為了出門,還編排村裡要遭大災。

反正就是不信了。

他大伯還把他爹的腿給打斷了,讓他走不了路。

這頓打,反而把他爹的決心打出來了。

腿一綁,隔天就把地賣給了牙行,帶著一家人離了村子。

方大石給於四柱、秦三牛還有他師傅劉勁松也留了訊息,沒管人相信不相信,先走了。

一家五口一輛驢車,除了傷腿的爹可以坐車,他娘和弟妹揹著簍,方大石挑著擔,本就走得慢。

剛出了宜川郡,老天就一直下雨。

家裡人輪番病倒,不得不停在沿途的鎮上。

他出門的時候是辦了路引的,原本由坐驢車的他爹拿著。

可惜路上雨大路滑時,車翻了,放路引的那個包袱沿著懸崖邊邊掉江裡了。

之後一路上他們都沒有進大的城鎮,只在郊外歇息。

“你說那人會帶口信兒到安平客棧嗎?”徐春兒一家子進不了城,在城門求了好久,還是方大石機靈摸了兩個銅板給進城的菜農,讓他幫忙帶給信兒去安平客棧。

方大石本來請他帶話去成東街,但那菜農說,他不去私宅。這才折中去安平客棧。

“帶個口信,應該沒問題。”

武州郡的遠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方家一行路上斷斷續續走了兩個多月,遭了罪,身心疲憊,盤纏也所剩無幾。

如今武州城門就在眼前,卻進不去,雖說是徐仙兒讓他們來的,但沒見著人,母子兩人心還是懸著的。

“大石啊,你爹腿還沒好,若你小姨一直沒來,我們是不是得先找個住處?”徐春兒手裡還有幾個小錢和一個嫁妝鐲子,是最後的貴件兒了。

這一路上,徐春兒已經逐漸習慣聽這個大兒子的意見了。

方長貴硬氣的賣了地後,出門沒幾天又後悔了,一天天坐在驢車上不是唉聲嘆氣,就是悶不出氣。

若不是方大石的堅持,還有被徐仙兒說中的接連大雨,估計他們都要打道回府了。

“娘,再等等。”

天氣太冷了,這處沒有好打聽的場所。

沒有茶棚,城外原本有照顧車馬的棚子,可能是人回家過年了,也空著。

方大石還是個十四歲的半大小子,本事才開始學。

既然選擇相信小姨,就相信到底。

因為新年,城門進出的人流多帶著年貨和喜色,方大石心裡也祈願著早些見到小姨,一家人能團團圓圓過個年。

徐仙兒趕到西城門的時候,方家人蜷縮在樹根的一邊。

衣服還是去年她讓一家子做的,眼下從頭到腳和著乾巴巴的泥土,在冬風中,猶顯得可憐。

“姐?”

正啃著冷饅頭的徐春兒,仰頭瞧見徐仙兒,饅頭還噎著就哭了出來。

“仙兒,你可算來了。”

找到人,徐仙兒簡單安慰了一番,又趕緊去找了城防官解決他們進城的問題。

“戶書、路引確定都丟了?”

“是的。大人。”

“戶書補辦二十文,要等一個月。路引補辦五十文,有戶書,三日即可。”

徐仙兒掏出十個銅板,輕輕的交到城防官手裡。

“大人,今兒都二十九了,能加急嗎?”

十個銅板不算少亦不算多。

城防官掂量了又掂量,“不是我們不想快,這去往楊江郡一去一回,一個月已經是頂快的了。你家親戚既知丟了,當時就該回頭補齊文書。”

“這不是出門少,沒見識嗎?”徐仙兒又塞了二十個銅板。

“我姐姐一家本是來陪我過年,哪知道路上耽誤了,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讓他們先住進城裡。”

城防官見了方家邋遢的模樣,又瞧了瞧徐仙兒,“我看他們不止是來過年的,更像是來投靠你的?武州的規矩,你也知道。”

城防官頓了頓,“該補齊的還是得補齊。至於進城,進城費每人五文,城中有十人作保立刻就能進去。”

保,保,保……

徐仙兒只能再次請汪掌櫃找人幫了忙,給了每人二兩銀子做保金,才把人接進城裡。

“在戶籍和路引補好前,他們只能住在你落的這個地址。還有,他們一旦惹事兒,你負最大的責任。”城防官批入城票的時候,反覆提醒徐仙兒。

“知道了,大人。”

徐仙兒把方家一家人接回城裡已過未時,來不及讓他們歇著,趕緊拉著人上街買了新衣新鞋和現成的吃食。

一路走、一路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