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即將被“趕出”周家的其他人,群龍無首,亂作一團。
他們雖知道,周太傅是要他們避開“全族犯上作亂”的風險,但他們被帶領慣了,即使嫡系留給了他們大把錢財,可亂世之中,如何保住穩住,卻是真真兒的難題。
大多數人就準備賴在永樂郡或者周邊,還想永樂周氏不會不管他們。
可這就讓周太傅和永樂侯都困擾,畢竟分宗分風險的目的不能達到。
那時,永樂侯甚至親自動員族中長老,一個一個的幫他們盤點出路,但是仍說不動人離開。
他們明白,這也有老人離不開宗地的情感原因。
困境之時,不知從哪裡跳出了一個週三萬,對,週三萬。
週三萬在永樂侯召集族親商議的時候,大聲說,他要攜母往靖西走,他要族裡分給他的錢財,還要永樂侯答應兩年內,只要他要,永樂周家就得借他商貨,供他在外闖天地。
週三萬雖是周氏子孫,但父輩、祖輩、曾祖輩都是庶子旁支,在周氏族譜中,已經是很邊緣的周氏子孫了。
身著一套補丁長衫,這是週三萬進族學的“體面”衣服,在一眾不知道他是誰的大長輩面前,要分家,要分家銀。
他甚至不是他家的家主。
可就是這樣一個只十五歲,還沒有成家,甚至飯都吃不飽的庶子,抓著了翻身的機遇。
在周太傅和永樂侯的認可下,脫宗分家,先來了靖西闖天地。
據說,最初的幾年他每回一次永樂郡要商貨,都送永樂侯一盒寶石原石,然後在那些瞧熱鬧的老族親面前吹噓他在靖西如何站住了,如何有了大展宏圖的天地,就差一心一體的族人共享富貴了……
先是一群跟他一樣不得重視的庶子庶女相信他跟著也去了,後來,但凡靖西有一個人回來,就忽悠走一批。
週三萬足足騙了永樂郡五年的商貨,也終於在靖西混出了名堂。
直到第六年,週三萬抱了二十幾個牌位和六箱黃金回了永樂郡。
哭著向永樂周氏懺悔,他騙了族裡人。
那時,大家才知道,靖西與亂著的天下一樣,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掙出名堂的。
靖西土著多、蠻族多,禮儀有而廉恥無。
在靖西的五年,本想做一名文士儒商的週三萬,遭遇了算計和打擊之後,硬逼自已像地頭流氓一般,用詭計、用拳頭掙前程。
每掙一份族地,就死一個兄弟。
他去時就沒有退路,被他騙去的人也沒有退路,他們只能一份一份的掙,掙到足夠強勢,不用事事都以命相拼了,這才算安定了下來。
“倉廩足而知廉恥。”
安定下來,始終得周氏教導的週三萬原諒不了自已對族親的陰險訛詐,在安頓好靖西的一切後,選擇向永樂周氏請罪。
永樂周氏族親確實想發落他,但知道一切的周太傅,送了一封信給族裡和週三萬。
“堂弟允義,開宗立祖,凋敝之時,萬事尤艱。靖西周氏,乃兒郎歸宗之地。新宗新義,立業初成,當得建祠以祭,享後世供奉……”
周太傅的意思很明白,分出去的,還是跟去靖西的,都是靖西周氏的子孫,不按永樂周氏記。
他們的宗主是週三萬。
週三萬讓他們做什麼都是靖西周氏內部的事兒。
周太傅甚至用他的嫡系字輩大方的給靖西周氏家主起了新名周允義,既有認可之意。
自此之後,永樂侯正式大刀闊斧的斬斷旁支關係,而大部分無宗相依的旁支,最後都悄悄的歸了靖西周氏。
如今這位了不起的宗老,靖西伯親自到城門迎接徐仙兒進城,著實把她嚇了一跳。
“別緊張,靖西偏遠,親戚又多,老夫這個伯爺是想借郡君的勢擺擺伯爺的架子罷了。”
……
“靖西一郡所轄二州十縣,東西千八百里,南北千二百里,地廣事繁。雖有郡守掌制,但老伯爺多年經營,至少半郡在伯府掌握之中,又為皇室宗親,更為皇后親祖父,難不成還有人在情面上為難靖西伯?”
“哈哈,郡君說得老夫像是一方霸主,可如今也不是說什麼都管用的哦。”
能讓一個風雲老人在情面上為難的,想來都是內裡事兒。
徐仙兒不想摻和,但架不住有人鬧到她這裡來。
“讓郡君見笑了。”靖西伯幫徐仙兒趕走了一撥又一撥的人。
“我老了,是該確立繼承人了。郡君該知道老夫出身,本想在我靖西不分嫡庶,只憑能力取繼。如今也是不好使哦!”
今日的天氣有點陰沉,但沒有下雨,風也不算大,落葉不停地飄落在屋簷之上,一部分會隨著風來風去飛舞,似在找尋新的停落位置。
靖西伯府的心事大概就如落葉,本來在這個房簷落下了,可風一吹又可能會往另一個簷頭飄去。
長子健在,靖西伯在繼承上有猶豫,那應是想讓小兒子繼承爵位吧。
嫡長繼承製是廣義人群能接受的世俗約定,雖然靖西伯說他不以嫡長參詳,但眾人有願又不得不聽。
再者,皇后為長子之女,這要輕了長子,也就是輕賤了皇后,更有對皇室的不敬之義。
靖西伯看著不像是不懂的,卻有想法,還向徐仙兒討教,很不正常。
徐仙兒大概明白了靖西伯特意高調迎接她入城的理由,一個郡君的普通出遊也被詳裝是武州宗親的巡訪,頗具皇權的代表意義。
若真是重視她這個宗室,以伯府的能力斷不會讓七七八八的人來嘈雜後才離開。
靖西伯使了心計,又太明顯。
“其實,大郎君也不是不好,對吧?”靖西周家的壯大是在近二十年,不難猜出靖西二代也是有衝勁兒有能力的。
“若是隻管靖西郡內瑣事,他那才智倒是夠用。”
老伯爺說話說半邊,可徐仙兒不喜歡這種說話的方式,追問道,“伯爺,本君是問的‘大郎君好不好?’,而你隱喻‘二郎君比他更聰明。’恕我直言,這話聽著就知道老伯爺就是有些偏心了。”
徐仙兒笑著飲茶,繼續欣賞落葉漂浮,“伯爺大約也知道拗不過世俗,但你又有些不甘心。”其他人何嘗不是鑽營著老伯爺的心了。
“哼,自古嫡長佔盡了便宜。”靖西伯攤牌。
“那你可以不娶妻,只交由妾室幫你操持家務。”
“她們也不是不能做好。”
“當然,賢者自然能做得好,可做得好就會想要正室之位,想要堂堂正正的站在伯爺身旁,以女主人之姿與各家娘子論相夫教子之道。此為人之常情。”
“都說郡君是大慶第一叛逆,難道也是守舊之人?”
“守舊不守舊,在於何為舊,何為守。我郡君府沒有舊制,我只有一雙兒女,也沒有伯爺你的煩惱。
舊制、新制,去糟粕,取其精華。可無論哪種,仁愛孝悌總是底色。
大郎君可是做得不好?
我看伯爺心中守著的舊,也不像是舊制,更似舊怨。伯爺若把過去在你身上發生的錯誤轉移到兒子身上,我只想說大郎君何其不幸。”
“老夫的家業是老夫闖出來的,還不能憑老夫心願想交給誰就給誰嗎?”
“可以,但伯爺你能想到,後果並不好。”
如那樣做,長子與後族會對靖西生怨,靖西伯府更是打了皇室臉面,以前亂世一隅無人在意也就罷了,如今皇后的公公鎮國公鎮守著靖西郡,出手不難……
而靖西的親族家,不妨有一學一者,家家都鬧一場繼承之戰,“內耗”無休止。
“郡君不知,我為何喜愛幼子,我家二郎天資聰穎,肝膽過人,頗有老夫當年之風……”
“若他真有伯爺當年勇謀,那白手再開一篇天地,不更應子承父志的佳傳。”
“郡君是說,老夫只能傳位於長子了!”
“繼承之事本為靖西侯府家事,老伯爺心中只有定奪。外界誰都不能給你決定。”
徐仙兒心想你想打太極,還是孤注一擲,都是靖西伯自已的決定,哪裡需要拉些墊背的,好像誰能裹挾誰似的。
“不過,侯爺之所以是侯爺,不外乎仁壽夫人稱您堂叔。皇室宗親,說白了就是一個親字。皇后的父親若沒襲爵位,這爵位他叔叔受得起嗎?這份天恩,沒有技巧,全憑運道。而宗室之外,要得到名位,那就得憑本事掙。週二郎君如若有能,哪怕你只留三成家業與他,也不是不能做大做強。”
“只能三成麼?五成不得?”
看來,靖西伯還是想過各種方案的。
只要宗親的位置不亂給,徐仙兒不在意你靖西郡如何分配。
“爵位和財產本就可以分開。伯爺既為靖西周氏的當家人,自然該算全族的利益,而不是一房人之利。只要利於大家,說明緣由能得到族親支援便行。”
分家嘛,一旦計較了,怎麼分都難皆大歡喜。
靖西伯做不到公平公正,如果把自家搞散了,做親戚的看著煩人,但對慶國來說不定還是好事。
只是,這事讓徐仙兒對於傳聞中的靖西伯少了好感。
或許他曾意氣風發過,但人老了,似乎都有些難以理解的昏庸、專斷和執拗。
徐芷沅似乎也察覺到與周詩珊關係的變質,感覺到這位小娘子沒對與曾經的三姐妹之間的情誼有多少懷念,倒對未曾得到過的尊榮念念不捨,她提的武州歲月與她提的武州歲月,風景和樂趣好像是不一樣的。
人在長大,人也在變化。
揉揉女兒的腦袋,兩母女只能在不愉快中相互慰藉,等著靖安大營的好訊息和徐子瞻的早日到來。
橫山山崖山谷之中,四個土司,一人倒在血泊之中,另三人雖有怨氣但也將匍匐的姿態佝得更深。
誰都想多些土地,多些奴隸。
武力能夠征服的用上武力,武力不能征服的用上詛咒。
可無論哪種,都要承受的是,反噬!
幾百人的羅殿土司城,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永遠把別人對你的慈惠,當作理所當然。這是大慶軍隊給土司們的告誡和對羅殿部挑釁的懲罰。
三個土司,在懲罰結束之後趕來,跪著表明他們對羅殿部異心的不知情。
蔣天齊讓他們帶著鎮國軍挑剩的奴隸、土地,安心回巢。
“爹,為何把我們打下來的還分給其他土司?他們可不像是嘴裡說的那樣,一點兒心思都沒有。”蔣思遠問。
蔣天齊搖搖頭,不在意他們是否心服,說道:“一為名聲,雖然我們找了理由,但誰都不是傻子。正義不正義都不重要,給足了利益,他們才算真正的‘相信’。羅殿的下場會提醒他們,妄動就是給其他家送人頭。
二者,兒啊,你看這山頭頭這麼多,種糧食也好,走商也罷,土司們比我們擅長。每年他們的上繳也是我們用了,有人幫著管就好了。你看著土地是給了他們,但這土地何嘗不是我們大慶的。”
以前蔣天齊對佔領的理解就是把土地圈在他的管轄之下,駐兵派官。
後來周太傅和徐仙兒都告訴過他利益管理的方法。
佔領不是目的,除非你真的是需要這塊版圖。
若並非版圖的需要,利益控制便是上佳。
像西北肅寧的地界,西南往南各蠻族的山嶺,遼國北部的疆土,都不是一定得征服的區域,那裡不僅離武州遠,而且習俗和文化的不同,硬要管轄,花大力氣也不一定會管得好,而且人少、生產力低,賦稅收益也不好。
只有東部,原祖中原地區,兩河富饒之地才是大慶主要的目標地域。
拿下盛朝,大慶將像歷朝盛世一樣,以昌盛之國力,吸引萬國來朝。
徐子瞻撿了些土司書冊,又重新繪了沒有羅殿部的邊市界圖和新山水圖,準備回武州呈給慶元帝欣賞。
“所以,你是希望為娘向朝廷提檢查邊境官員可有腐敗、通敵叛國之事?”
徐子瞻趕到靖西郡與徐仙兒匯合後,提到了他們在羅殿部裡發現的慶人為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