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投稿的回覆。

投稿的問題: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或者鴻溝呢?

這種感覺應該可以類比為羨慕嫉妒恨的產生吧。差距越大,實際物件對自已的感觸越虛無,差距越小,感受越深刻。

就像是如果能稱作鴻溝,大機率是時間或者是天賦這種自身所不能夠選擇的東西。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人性的極致,比如極致努力,或者是極致善良。也屬於自已做不到的範疇,當然,這種站在自已角度說不能做也不一定,只是這種都只是存在腦子裡覺得自已也可能做得到,但實際上絕對會有各種藉口導致做不到。

而這種巨大的落差是很難給自已帶來實際的不安的。他們基本上已經被明確為“我所不能及”,甚至可能直接超脫了羨慕,而是崇拜。對於這裡的態度,基本上就是學習就好了。接近這樣的人,會有特別的感受,不管你能不能夠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你總是會欽佩他們的。而相處是否愉快這件事情,並不取決於你,而是這些人是否願意相容你。

而卡在中間不長不短的差距,區別在。你覺得自已現在趕不上,但是到了那個人的時間點你就可以了。你會嫉妒的是,ta擁有的機會和能夠抓住機會,其實會有一些和懷才不遇相似的感覺。

這種嫉妒是很難避免的,只要是一個稍微要強一點的人,也難免在對比的時候有一種感受。“我明明比他好,為什麼得不到那樣的結果”。但是我始終相信,實力就是實力,他不會因為目光的偏移就不是金子。

厚積薄發慢慢積累才是真諦,花太多的情緒去在意差距,不如研究一下人家是如何做到用比自已差勁的東西獲得更高的效益的。

其實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原因的,不是別人的缺漏,是自已的問題,總是會有不好卻沒有修改的地方,也許那個人也不怎麼樣,但是自已變好才是最適合的結果。

至於“恨”這種情緒,我倒是沒有過。並不是我不太會嫉妒,是因為比我優秀的人都有我可以卻不願意做或者說不願意做得好的地方。

我欣賞並且坦誠的接受這種“差距”。因為我也會在別的地方比他們高一節。

我會有不明白情緒的物件,基本上都在於,“確實不怎麼樣,不是個人主觀看法,而是客觀來說確實不如何但是就是獲得了不匹配的地位和利益”。就比如現在很多的流量。

我眼裡對他們是不理解,因為我覺得這種紙臺子遲早會塌掉,然後對他們的持久表示不理解和厭惡。但是說不上是恨。因為恨太強烈了。沒必要的東西還是不要放在心上比較好。

最後總結一下,其實主要就是坦誠地認識自已和他人,理性客觀地評價優劣最後選擇自已願意且合適的方向進步。

情緒不是重要的,解決情緒,獲得收益才是重要的。

這是一個很浪漫的題目,希望你會喜歡。

當然,我寫的時候也期待你們也可以聽見我的聲音,在我做到勇敢的條件下,或許可以錄出音訊。

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個說法,是關於天賦和才能的。

大概意思是,大家對與生俱來的天賦總是會下意識地浪費,而對才能卻要精心呵護才能夠保持擁有。

我覺得說的很對,甚至我講,如果人確認自已擁有某個天賦是一件很爽的事情,我的佔有慾和邪惡的慾望會忍不住凌辱它然後再在某一天突然想起來的時候撿起來拍拍打打洗乾淨再用。愧疚是有的,重蹈覆轍也是一定的。

是真的會仗著有天賦為所欲為。

浪費是常態。甚至驕傲也是。

喜歡的一個博主說:“天賦大多是一種感知力,才能大多是一種輸出方式。”

於是我寫下了這個浪漫的題目。

不是所有人都聽得見風的聲音。

再把它形容成夏日的涼快,又或者翻滾著熱浪卷席你,甚至是掠過身邊揚起落葉或者是露出樹葉的背面。

或許生活就是平淡的像是鏡面般的湖面,興不起一絲波瀾。直到燃燒血液般的刺激神經才能夠有巨浪拍下來。

不是這樣的。

點綴才是平凡生活的生動。

像是畫龍點睛一般的,一滴水落入湖面就會泛起一層一層的波瀾,能夠在陽光下打出漂亮的顏色。

甚至不必駐足,只要經過,小小的瞥過去,也許就能看到一抹亮色。

如果不能夠,我才會遺憾。這時候才發現,原來這樣的值得我心緒起伏甚至心潮澎湃的些許碎片原來只有我能看到。

可是當我展露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卻又能夠得到一樣的歡喜。

奇妙。

也有趣。

不是所有人都能聽見風的聲音,

那我就帶給你聽。

用你能夠感知到的那種方式。

不浪漫嗎?

這,不就是分享欲嗎。

就算那個證明有多在意你的東西。

會覺得失落。

在被在意這件事情上。

前段時間和一個朋友聊天,我提起我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給別人過生日,而且是那種驚喜,精心地,認真的,確實給到快樂的。

遮掩不住的那種快樂作為我努力的意圖會讓我無比滿足,就像是我喜歡逗人笑一樣。

但是我也說,我從沒經歷過驚喜。

這是我很遺憾的。

我說這大概是因為我的生日不在上學的時候。

但是我依然會為大家順口的祝福而感到快樂。那天給我的喜悅,全然是被短暫的關注了一下。我發現原來淺淺的關係線也傳遞過來了溫熱。

這樣其實我就足夠滿足。

只是每次在給別人驚喜的時候,自已也依然會遺憾。

於是我又在想,認識一個人交往一個人很難嗎。

不難的。

只要你願意。

只要你願意,你會找到無數的方法去了解去尋找什麼才是合適的方法,什麼樣的說話會讓人接受。

真誠向來是最好的武器。

就像我絮絮叨叨寫了快60+

即使沒有提過,字裡行間也會被發現究竟是什麼樣。

不是偽裝的,是發現的。

只要你願意。

於是我遺憾的點,就會轉變為這裡。

我認識很多朋友,很多很多,五花八門,各個地方,我吃瓜都能吃到當事人,吃到認識的。

但是卻很少讓他們變成願意的人。

因為我沒有去做願意的事。

單方面衝動,在沒有得到反饋以後就會被勸退。

一種叫做圈子的東西,把你和嚮往隔絕開。

於是自已也給自已畫了一個漂亮的圈。

可是難道我對我的朋友不夠真誠嗎。

好像也不是。

有時候很難懂,也確實很難懂。

就像是走一段路,擦肩遇過很多人,然後在休憩的時候,和恰好的那個一起坐在了公共長椅上。

可是繼續走,就分開了。

但也不是完全的分開,卻還是缺了什麼。

於是走得越來越遠,缺的也越來越大。

好像可以跳回在長椅上的時候,但事實做不到。

不過這些東西都變成了習慣。因為情感對我來說一直都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東西,就像是考試時候的數學大題,和平時做的卷子好像差不多,卻總是解不出正答。

我是弄不明白的,於是就說著順其自然。

好像人生就是這樣,大家總是會對著渴望卻得不到的東西說著順其自然。

完全磨人的一種感受,明明那樣渴望,卻還在安撫自已的蠢蠢欲動,說著沒關係。

一點都不誠實。

因為,誠實也得不到。

或者說,因為不知道怎麼得到,又害怕做了什麼就誤入歧途,就乾脆什麼也不做。

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只要我願意,就算不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法,但起碼會有所改善。

但是我不願意。

這種拒絕不是因為現在,是因為過去。

所以拒絕。

所以打上了死結。

或許有機會,它變成了蝴蝶結。

那我興許就可以輕巧的解開了。

但起碼現在,不行。

我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