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像是逃避意義的晚睡。

解釋原因是因為外婆是不會叫我起來吃飯的,雖然晚睡被發現也會捱罵。

但是晝伏夜出的生活可以躲避很多社交,除了醒來時候心驟然下墜,下意識抓住手機檢視有沒有錯過的重要訊息。

真的會很煩躁,我不止一次的說討厭無效社交和應付,耐著脾氣的應付。

也不是說完全不願意,但是如果可以不那還是不要吧。

因為大部分的事情不會順我心意,而更多的社交就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雖然好的事情發生機率也會更高,但是壞的總是佔更多數。

摧毀一個人心態的大機率不是毀天滅地,而是雞毛蒜皮。

因為發洩不了。

所以被當作無理取鬧。

我太喜歡逃避了。

當然這應該也不能說是逃避,因為事情還沒有發生怎麼能算的上是逃,更為準確的說應該是規避。

在預料之內的大機率不友好事件,選擇了其他方式來遠離。少了拒絕的推脫,也少了應付的苦惱。

人還是很有意思的。

當你在做一件稍微有那麼點意義的事情,那其他的次品就會讓步,就連平時直接懟到臉上的質詢都會變得小心翼翼。

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啊。

意義把事情分了前後,雖然可能在事實上對本人來講做些小事不影響,可是卻突然多了一些別的選擇餘地。

這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可以採取在很多方面。

比如在邀請點拼多多的時候。

說一句現在在忙,過段時間行不行。

即使是有想點的意識的,但是推後可能帶來的忘記也不會在被強制催促。

當然,不建議撒謊,因為這種事情有些時候太微不足道了,以至於會被下意識的戳破,就和有人請病假出去玩還要炫耀一樣。

目的是請假,卻用了病的緣故。

不恰當。

所以規避的現實是確實這麼做了。比如我已經出門了,所以需要我在家幫忙的事情無能為力。比如我在學習,所以需要我跑腿的事情做不了。

於是安排自已的時間也變成了一個巧妙的工作。

要把一些滿足自我趣味的事情轉換成富有高價值的事情用來規避麻煩事。

當然也不是撒謊,也不是狡辯。

比如我喜歡看書,即使是課外書,也比看電腦上的七七八八顯得不像是在玩鬧。

甚至只要戴上耳機看著電腦對著本子寫寫畫畫都像極了學習。

雖然事實上可能也是在記錄吧,但是不是別人眼裡的那種學術。

這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值得體會的。

因為有的人他們不知趣,有的人是完全不懂事。

拿捏分寸會讓交往自如很多。

是拜託的事情就卑微些,即使是拙劣的藉口也應該接受。

是要求的事情就強硬些,看得出是藉口也要乾脆地抱怨。

說是問心無愧確實有點霸道。

但是想來想去,命令的事情大部分是應該,是為了他們,是集體的意義而不是我私人,所以確實應該硬氣啊。而拜託的事情,是死人的,是需要犧牲對方一定利益的,即使是以為最普通的時間。

因為一件事情,自已要有點數,所謂幫忙交換來的友誼究竟價值幾斤幾兩,是彼此都有個預判的。

這樣或許很冷酷吧,把一切都定義為物質的交換。

當然事實上相處起來不會計較這麼多,但是這些話是用來約束自已的。

是自已要知道分寸,然後才會是自已會不會介意。

因為介意別人不懂事所以疏離,才是一種合理的抉擇。畢竟前提是我有分寸。

最近是發現有些膽怯的最近。

我開始畏懼真實的故事。

就是那種你懂是在化名,是隱喻,是虛構卻過分真實的故事。

它或許被改編,上了電視,上了影評,也或許只是故事。

但,會讓我很害怕。

因為過分真實而無能為力。

能力和情緒上的無能為力,為這樣的事實自已卻做不到幫助,為這樣的悲慘而忍不住流淚心碎起起伏伏。

其實是搞不懂的,為什麼,會這樣?

但是,就是這樣了。

甚至開始躲避開啟這樣的故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我到現在沒有勇氣開啟,雖然知道隻言片語卻從來不敢多想,像是幸福到萬家就算直到了後續的結果卻也不願意繼續看。甚至微博熱搜的頭條。只是看了第一句介紹,就連忙退出去。

於是開始迷茫。

就是完全不知道做什麼。我想起來小時候執著的放縱的沉溺遊戲動畫書籍和各種絢麗。現在對自已來說卻成了不願意深思只想逃脫的現實。

長大以後確實不夠單純了,什麼話都能看出二五八道。

卻也不是什麼錯事,因為可能就是寫了這麼多,你,最初,沒有經歷過事故不曾看過灰色黑色白色的你沒看出來罷了。

我開始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崩潰失望和瘋魔。

看山不是山,終究很難走到看山是山,就被虛化打敗了。

想象力是最好的武器,卻也難免變成雙刃劍,刺向別人,攻擊自已。

而後者就不需要前者那樣,需要一副口舌來多此一舉。

夢境,沉醉在無端漫長睡眠來逃避現實的手段卻被這玩意無情擊碎。

它把那些瑰麗刺激的冒險打碎,締造了你心底的渴望,直白的給你看,給你的不承認。

多麼,惡狠狠,血淋淋的手段。

我覺得,人太古怪了。

不是說ta的所思所想所為,而是更嚇人的下意識,針對自已的依然強硬和逼迫。

他們沒有敵我之分,只有殘酷冷漠的執行,像是有什麼無聲無形的秩序和規律。

畏懼真實,於是拒絕看見,甚至把它戲化為一些什麼不得了的,這是很多人在做得。

其實就是膽小鬼的逃避,還應要套上虛偽的軀殼。

還有更多人在做的,是被現實的真相一次又一次的擊垮和重塑。

就像是玄幻小說主角經常乾的那種事情,涅槃重鑄以求得更為高深的修為。

逃避向來不是答案。

因為遲來的大浪只會因為積攢而更加聲勢浩大。

希望那個時候的當事人,不要哭不要鬧也不要面帶驚嚇,而是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這個自已接力完成的結局。

如果看見的真實無效,那不如親臨來感受。

這是我最惡毒的詛咒。

為無法共情還要譏諷為之付出努力之人的愚蠢豬玀。

不願意付出善意還試圖摧毀善意的人,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必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