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一定很好奇他的選擇,曾經我看到這裡的時候也是如此。放心,答案肯定會告訴你。只是,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選擇吧。
第一個選擇肯定是一次壯舉,孫老師如果真的到了京城,讓他面見了朱同學。魏公公你雖然是小夥伴,但是仍舊沒有辦法和孫老師相比。
但是,這也冒了很大的風險。違抗聖旨,不管孫承宗有沒有帶兵硬闖皇宮,就可以給他定罪謀逆了。當然了,其實到底有沒有罪還是皇帝說了算。
百足蟲死而不僵,東林黨輝煌尚在眼前,他們作為戰友,肯定會選擇支援。至於皇帝大人,他自已還給魏公公開玩笑,說你放心,就算孫老師真的帶兵清君側我也絕對安全,自然也不會拿你怎麼樣。
同時孫承宗還要面做好準備面臨萬一的失敗。我雖然不是什麼聰明人,但是看了這麼多的歷史。所以也深刻的知道一旦失敗了,必定會萬劫不復。
其實我個人希望他這樣,事實證明魏公公胡來把大明最後一口氣也折騰的差不多了。我覺得如果他真的選擇了這樣,或許能夠嘗試搶救一下。
很可惜,他選擇第二個。
這體現了孫承宗這個人的缺點,他是一個合格的謀略者,但不是一個優秀的決斷者。缺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使他一直猶豫不決,並最終選擇了這樣一個最保守,也是最安穩的選擇。
就這樣,孫老師辭官回家了。很遺憾,唯一慶幸這不是終點,他還沒有謝幕。
重新上臺的時間等了太久了,一直等到崇禎年間震驚天下的那場劇變。
在那之前,崇禎皇帝上任,把閹黨整的奄奄一息時,東林黨也重新煥發生機,捲土重來。可為什麼沒有人想到孫承宗這位閒賦在家的老臣呢?
還記得王在晉嗎?就是那個被孫承宗直接踢回南京養老那個官員。時過境遷,他重新回到朝廷,大權在握。試問,他會有可能以德報怨嗎?答案是肯定的,用腳趾頭想這樣的人絕沒有那樣的胸襟。
王尚書(升官了)一再堅持,東林黨也沒有辦法。畢竟皇帝大人現在天天盯著,一直在找東林臣子結黨的苗頭,現在咱自已都畏畏縮縮,也不敢拉你一把,您老就先在家多歇幾年吧。
直到那年,明白自已頭也不是很鐵的皇太極突然開竅了,充滿想象力的他開始了一次偉大的嘗試。
明朝面對不辭辛苦、遠道而來的皇太極也是關懷備註,非常熱情。馬上調集各路重兵前來歡迎。
這其中就有袁崇煥這一路鎮守遼東的兵馬。袁同學突然得知這個訊息後差點跳起來,因為他作為朝廷督師遼東的重臣,面對這個突發事件那是難辭其咎啊。
所以袁督師兵分兩路,一路馳援邊關,一路迅速趕往北京保衛皇帝。從應對上來講,袁同學還是有條不紊,面面兼顧。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居然只派了一萬人前往支援遵化。
馬上就要到京師了,袁同學終於得到了一個好訊息。由於皇帝覺得兵部尚書太過於無能,重新啟用了他的老師,讓他擔任明軍“總司令”。
孫老師知道袁同學親自帶人來了,心中總算安定下來。遼東軍既是嫡系,忠誠可靠,還是精銳,英勇善戰。
只是讓他沒想到,幾年不見的袁同學升官了,但人也變了。
換句話說,袁同學翅膀硬了,準備自已單飛。孫老師指揮他不要再追在皇太極屁股後面轉圈了,趕緊去通州佈防。袁同學沒有執行老師的計劃,依舊堅持我行我素。
不知道袁同學究竟是是一時疏忽,還或者是故意而為之。反正原本一直尾隨在皇太極身後的他們趕到北京城下之後,皇太極也突然出現,準備北京一日遊。
袁崇煥終於和皇太極正面硬剛了一架,只是付出的代價太過於昂貴。論拼命,還是少數民族要比漢人厲害一點。明軍雖然暫時擊退了敵軍,但是也損失慘重。
其實損失一點也沒什麼,現在孫承宗手裡已經聚集了足夠的人馬防守。事實已經證明敵人沒有辦法立即攻破京師,現在為了避免被已方援軍包圍他們必須要在這之前撤退。到時候也恰好正是孫承宗率軍反攻的時候。
不過徒弟袁崇煥被抓了,措不及防的孫承宗還沒來的及反應,又得知袁崇煥手下的第一大將祖大壽因為害怕同樣遭受朝廷議罪,居然直接就帶著部問他要去哪裡,他回答說要去守護遼東。
你在幹什麼老兄?人家後金都已經打到你水晶了,你告訴隊友你要去守你的邊路一塔。
孫承宗略微思考,馬上去牢裡找到袁崇煥同學。一番民族大義,好說歹說,這才讓他動筆寫下文書勸屬下老實回來保衛京師。
接著,孫承宗又找來了因為失去他的庇護被擼到底的馬世龍,承諾他只要把信送到,立馬給他官復原職。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人不顧生死穿越戰場把信帶到祖大壽麵前。
袁崇煥是祖大壽的上司,祖大壽是袁崇煥的親信。袁同學雖然不想聽孫老師的話,但是也只能陽奉陰違,因為想當初他也只是孫老師身邊提包的跟班。
我們常說,官大一級壓死人。那領導的老領導,也就是孫老師,官到底要大多少了呢?請大家自已琢磨。不過不論結果如何,我們能理解——他的話祖大壽還是必須要考慮的。
更何況,還收到了袁督師親筆信。淚流滿面的祖大壽如約回到京城和馬世龍部匯合。
此時皇太極一看沒辦再進一步擴大戰果了,也就帶著收穫心滿意足的離開了。當然了,他雖然走了,但是為了方便下次再來還是留下了精銳部隊佔領了大量地盤。
對於非法佔地經營,孫承宗肯定是不能允許的。他在重新集結了遼東系的精銳和部分支援部隊後,知道攻守異勢,機會來了。
時間短,就不多說(其實也是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
孫承宗已經熟練掌握了炮兵、騎兵、步兵多兵種的聯合作戰。每次戰役前先送給敵人豐厚的見面——火力覆蓋之後,迅速指揮關寧鐵騎以勢不可擋之勢沖垮敵陣,再派步兵方陣和剩餘小股騎兵配合補刀。
後金這邊一路連敗,不斷丟失陣地。他們的統領一看到這樣的情況,知道自已沒辦法交差。決定最後集合部隊背水一戰,就算不能擊潰明軍,也不能丟失後金的威風。結果,就因為他腦子發熱這個決定,後金再來一場大敗。
孫承宗終於驅逐了敵人,不過自已的弟子袁崇煥卻因為種種原因被皇帝親自判了死刑。他只能親自坐鎮遼東,準備重新使用舊戰術,把遼東防線陣地往前推進。
皇太極一看孫承宗又來了,又在修城,立馬驚呼!這太熟悉了,他爹努爾哈赤當初就是放任不管,結果讓他修起了寧錦防線,死死拉住了他們這麼多年,就連他爹的死也和這個脫不了干係。
一想到可能的後果,皇太極坐如針氈,馬上集結部隊前去攻打。孫承宗本人也沒有想到後金反應會這麼快,放鬆了警惕的他猝不及防下捱了一頓痛打。
朝廷裡面一看,你孫承宗敗師辱國。立刻彈劾,群起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