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財務管控

思考

如何有效預防和處理企業的財務危機?

證券之星、復旦大學金融期貨研究所研究表明:用國際通用會計準則衡量,我國80%以上的上市公司存在財務隱患;根據中國國情,大幅度降低評價標準後,仍有將近20%的上市公司存在較為嚴重的財務問題。

除了上市公司,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當中,60%以上的企業在財務方面沒有一個明確的管控體系和模式,還只是採用一種簡單的支出和收入的做賬方式。所以,無論你的企業有多大,或者你想把企業做大做強,你都將不可避免地遇到財務上的問題。

◎ 關鍵四:成本管控

一個企業的成本越高,利潤就越低;成本越低,利潤就越高;成本和利潤成反比。比如你賣了100塊錢,成本是90元,你只賺了10元;如果把成本降低到70元,你就賺了30元;成本降低20元,但利潤卻翻了兩番。由此可見,控制成本對於利潤有多麼大的影響。

領導人以身作則

雖然降低成本是一種有效的提高利潤的策略,卻往往被企業所忽視。首先,降低成本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其次,透過降低成本來提高利潤不會像銷售額大幅度增加那麼令人注目,而光靠財務人員想管控企業的成本,只不過是一句空喊的口號而已!

所以,成本管控首先要得到企業的領導人及各個部門經理的重視,成本控制的成果是企業管理水平和領導者素質的體現。

案例

王永慶生前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這樣一句話:“節省一元錢等於淨賺一元錢。”他的這個思想被臺塑集團員工奉為經典,併為國內外企業管理者稱為“王永慶法則”。

作為一位天才的企業家,比爾·蓋茨認為:花錢像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淡而無味,鹽多了,苦鹹難嚥。哪怕只是幾元錢甚至幾分錢,也要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一年夏天,32位世界級企業家(總資產超過英國一年的國民經濟總收入)舉辦了一次“夏日派對”,蓋茨應邀出席這個盛會,身穿的一套服裝,是他在泰國菩提島休假時花了不到10美元買的,還抵不上“歌星”、“影星”乾洗一次衣服所花的錢。蓋茨說,一個人只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要想管控好成本,作為企業領導人,一定要以身作則,並帶領全體員工養成節約的習慣。要知道,你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你的純利。

管控成本的十大方法

方法一:訓練砍價高手。最頂尖的業務員,一定是一位砍價高手。他不僅可以用最高的價格賣出產品,也能用最低的價格把別人的產品買走。這是老闆最喜歡的一類人才。

思考

今天你到一個酒店去籤合作協議,希望得到一個最低的會場費用,你如何砍價?

砍價第一招:塑造合作價值。結合上面的問題,首先我會告訴這家酒店:“我不僅要在這裡開會,還要在這裡住宿、用餐、招待客戶;我不僅來一次,以後還會來很多次……”把合作的好處全部列出來給對方看。

砍價第二招:放大、加強好處。我會跟酒店講:“我要租用你的會場一年,用餐、住宿都在你這兒”這時,酒店會給我一些優惠但不會很多。然後我再說:“我準備跟你籤3年的合約,我們一年要開3次會, 3年就是9次,3年就是45萬元;但是我想你給我優惠,每次少1萬元,那麼一共是36萬元。你給我打折看似少賺了9萬元,但是你將立刻得到36萬元的現金,難道你會因為這9萬元的優惠讓36萬元變成零嗎?”這就是透過放大、加強好處來刺激他。

砍價第三招:細數不合作的損失。因為損失會帶給他痛苦,這種痛苦可以刺激他,讓他暫時放棄一些利益來贏得客戶。有一次,我在一個酒店講完課,臨走去結賬,無意中我發現這次的房價跟以前不一樣,於是就問:“怎麼回事啊?房間為什麼比平時貴了200元?”服務員說:“對不起,現在是五一長假,很多客人想訂房間都訂不到,所以就漲了200元。”我說:“請問一年有幾個五一啊?難道就因為一個五一,你就損失掉其他11個月的收入嗎?”然後,我還繼續放大他的痛苦,說:“5天的住宿費你才多收1000元,5天的會場費是多少錢?你想就為了這5天的住宿費而損失未來50天、5年的會場費?”

砍價第四招:絕不主動報價。千萬記住,一定要讓對方拿出誠意,讓對方先報價。等對方報價之後我們要說:“×總,我已經看到了你的誠意,但是我還不能動心,我希望你的誠意再大一些。”於是開始降價。“我已經動心,決定合作了,但是我還要跟我的副總、財務總監商量一下,因為還有一個你的競爭對手比你的價格更低,而且品質一樣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優惠。”透過這些技巧,你就可以將價格砍到很低,從而節約更多的成本。

砍價第五招:趁熱打鐵。不管你是買產品還是賣產品,如果談判對你有利,就要趁熱打鐵,儘快簽字畫押,立刻付款,不給對方有反悔的機會。

砍價最後一招:出選擇題。談判到最後,往往是最關鍵的時刻,企業把握不好就會前功盡棄。所以,你千萬不能問“100萬成交,行不行?”之類的是否題;要給他出選擇題,讓他容易接受,同時也對你有利。比如你可以給他三種選擇,一種是7折優惠;第二種是8折優惠,並配送1萬元的產品;還有一種就是打7.5折,然後送一個或者搭配一個東西。實際上,不管用什麼方式,目的就是不要讓對方在一棵樹上吊死,讓他可以做出選擇,這樣才不會談死、談崩了。而一般情況下,對方最終都會選擇其中一個作為“答案”。當然,也不排除對方三個答案都不選的情況,那該怎麼辦呢?這時,你可以詢問:“三個答案,哪一個相對來說是你能夠接受的?”如果他說打8折送1萬元還可以考慮,其他的沒戲。然後你就知道應該在“1萬”上下工夫,1萬不行5千行不行?行就成交了。

方法二:設立全員節約獎。員工,無論用什麼方案、什麼措施、什麼渠道,只要能為企業省錢,你就可以給予他獎勵。比如他幫你省下了100元,你可以獎勵他20元、30元,最高可以獎50元。為什麼獎這麼多?一方面,獎勵越高,員工的動力也會越大;另一方面,你節約獎發得越多,說明你節省越多、成本越低,員工幫你節省的每一分錢都是你的純利。有一位學員在聽完我的課程之後,開始在公司推行“控制成本月,減少費用周,節約每一天”的理念,在半年的時間將其淨利潤提高200%。

方法三:設定底線(預設標準),即企業的費用開支都要預先建立一個標準。如果沒有預設標準,沒有設定底線,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把錢花掉了。

案例

一日,某老闆為表彰員工的業績出色,宣佈:“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辛苦了,今晚好好放鬆一下,公司請客!”於是,一幫人浩浩蕩蕩殺向餐廳,山珍海味、高檔白酒,盡興地吃喝;之後又是按摩、又是洗腳、又是KTV……第二天財務報賬,2萬沒了。老闆這個心疼啊,又發不出脾氣,這都是自已昨晚同意了的。

為什麼這位老闆會吃這個“啞巴虧”?就是因為他沒有預設標準,沒有設定底線,所以不知不覺中,錢就花掉了,之後再心疼也是白搭。從現在開始,不管是請客、接待還是出差,企業的費用開支都要設定一定的底線,預先建立一個標準,設定合理的底線,也就是各個專案的消費要有“度”。這樣做,可以節省很多的現金,砍掉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從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方法四:對浪費嚴重者開除警示。對於那些浪費嚴重的部門或個人,企業要毫不留情給予處分,該罰款的罰款、該降級的降級、該開除的開除。

案例

某公司的電話費超過5千元,對比上個月多出了近3千元,一查才知道是有個別人打無聊電話導致的。老闆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浪費問題,立刻召集全體員工開會,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3個平時打無聊電話最多的人。處理的方案是第一名開除,第二名、第三名張榜公佈,叫做打電話的“亞軍”和“季軍”。這個方案一出臺,接下來的1個月公司就省下了將近3000千元的電話費,而且公司的人員沒變、業績沒變。從此,話費的浪費現象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方法五:財務績效考核。銷售部門的核心工作是創造盈收,而財務部門的核心工作便是減少成本、管控成本。因為企業所有的費用支出都要透過財務人員,所有的費用明細財務也都非常清楚,所以他們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砍掉支出、哪些地方可以減少支出、哪些地方可以控制支出。關鍵是企業能不能給予財務人員足夠的動力,讓他們幫助企業去發現漏洞、彌補漏洞。如果在這一期的公司財務報表中,所有的正常費用開支比過去同期節省(或上升)了30%,公司可以按照30%的比例對財務人員的工資進行上下浮動。透過把成本管控納入財務人員的績效考核中,刺激他們真正把好成本控制關。

方法六:回顧企業創業的艱難史。把全體員工召集在一起,回顧創業時的艱苦歷程,告訴所有人,企業走到今天是多麼不易,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透過憶苦思甜,讓員工們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案例

柳傳志為了控制聯想公司的成本就曾開過這樣的會議。當時很多事業部都想找柳傳志要錢,說他們的預算如何如何。於是柳傳志就召集所有人開了一個會,回顧了聯想創業的艱苦歷程,聯想有今天是多麼的不易……最後他問了所有人一個問題:假設聯想沒有了,你們怎麼辦?每一個人都要發言。然後,偌大的會場裡有的人討論,有的人思考,有的人感動,有的人流淚。最後,各事業部都拿回了自已的預算方案,他們想的不再是公司要多少多少錢,而是在想如何為公司節約成本,從而消減很多不必要的開支。

方法七:招標比價。如果企業自身的談判能力、砍價能力不足,那最好採取招標的方式,借用各投標方之間的相互競爭來砍價。比如某公司要裝修,找來了兩家裝修公司。A公司的玻璃比較便宜,於是老總就跟B公司說:“看看人家的玻璃價格比你低多少?”; B公司地板比較便宜,老總又找到A公司:“你的價格怎麼比別人高這麼多?”透過低價比高價,自然就會把高價的一方比下去,從而到達降低成本的目的。

方法八:集中採購、分批提貨。如果你去採購,採購10萬元和採購50萬元,產品的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採購50萬元,產品的價格肯定要低一些,優惠也更多一些,但是一次性拿出50萬元又會佔用你很多現金。所以,這裡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集中採購、分批提貨”。跟廠家籤1年、2年的合約或者籤50萬元、100萬元的貨,但是我每3個月、6個月或每10萬元提一次貨,這樣,既能夠給客戶一個肯定的交代,又能夠給自已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方法九:產品互換。顧名思義,就是用你的產品去交換別人的產品,以物換物。特別是對於一方或雙方有資金困難,難以實現現金交易,但是雙方都需要對方產品的時候,就可以採取產品互換的方式,實現互惠互利。企業還可以把庫存的產品做一個ABC的分類,A類產品必須是現金交易,B類既可現金交易又可交換,C類是用來交換和送人的。同時,發動業務人員從庫存產品中發掘值得交換的產品,如果交換成功還可以給予一些獎勵,這樣,企業就能透過削減庫存來達到管控成本的目的。

方法十:轉賣固定資產。社會在進步,新事物在不斷取代舊事物,企業會有很多以前購買的固定資產,包括辦公桌椅、汽車、儀器裝置等,每天都在折舊、每天都在貶值,企業不妨把這些多餘的、陳舊的、淘汰的固定資產儘早轉賣出去,還能換得一部分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