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內,二人端起飯碗,圍在灶臺邊,你一口我一口地扒拉起來。

柳玉娥誇道:“這幾個孩子,真貼心。”

以前,孩子是柳玉娥觸不可及的痛,在陳月家住了幾日,也沒那麼忌諱了。

對幾個孩子的愛意也絲毫不掩藏,在陳家,心結好像也在慢慢開啟。

“對了嫂嫂,有件事兒忘記和你說了。”陳月突然想起,“明日你和我去一趟雲方藥鋪。”

柳玉娥不解:“好端端去哪裡作甚?家裡就有個現成的郎中。”

陳月怕柳玉娥不肯去,便賣了個關子,“哎呀,你和我去了就知道了,順利的話,應該是喜事。”

“喜事好啊,我最喜歡喜事了。”柳玉娥一聽,隨即便應下,“我明日和你去便是。”

“嫂嫂,你這個月來月事了嗎?”陳月假裝問的不經意,“我的快來了,我明日想去買些紅糖和姜備著,不然疼的難受。”

柳玉娥說:“來你家那天,剛好結束。”

“那就行。”陳月鬆了一口氣。

只要沒絕經,孩子的事就還有盼頭。

嫂嫂是個極好的人,又如此喜愛孩子,即便為她尋遍世間名醫,也是值得的。

“這女人來月事啊,最是難受,來月事那幾天,你可別碰涼水,不然疼的更厲害。”

“知道了嫂嫂。”又扒拉了一口飯,“不得不說,福貴做的飯菜,當真不錯。”

至少,很對自已的胃口。

“你吃的還沒我快呢,你還說我。”柳玉娥嗔怪,“我一會兒下山一趟,通知一下四哥我要做生意的事情。”

“哈?通知?”

“你在奇怪什麼?這個家我說了算,不是通知,難道還是商量?”

午後的陽光總是比清晨的來的愜意。

陳月慵懶地躺在床上,耳邊時不時傳來幾個孩子的讀書聲。

突然間覺得,日子比剛來這裡那會兒,更有盼頭了。

村子的生活質量,也因為自已,在慢慢得到提升。

山腰上,柳玉娥正在和陳四說開鋪子的事。

“啊?玉娥,你當真要在桃溪村開個鋪子?咱家就住在鎮上,依我看,還是在鎮上開好些。”陳四聽了之後,很是震驚。

就拿客流和消費水平來說,就是傻子,也知道在鎮上好些。

“村裡都是些莊稼戶,最是節省,你進的那些東西,能不能賣不出去都是個問題。”

柳玉娥反駁,“怎麼就賣不出去了,擦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都是生活必須品,賣不出去就留著自已吃,左右不會虧本。”

村民去鎮上不方便,我就不信這些個東西,一份也賣不出去。

“玉娥你別激動,你幹啥我都支援你,可你在桃溪村整個什麼鋪子,難不成以後都住在這裡了?不回鎮上住了?”

“我瞧著桃溪村倒是挺好的,山清水秀,最主要的,阿月在這。你都不知道在鎮上的時候,你天一亮就去收債,天黑了才回家,我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反正咱家又不差這幾個錢,你就當做我花這銀子用來消遣便是。”

陳四有些愧疚,這些年只顧著掙錢養家,對妻子的陪伴是少了些。

“成,玉娥,只要你不後悔,便放手去幹,你要在桃溪村,我便陪你留在桃溪村。”陳四握著柳玉娥的手,“我明日去找里正買幾塊地。”

柳玉娥依偎在陳四肩上,溫聲道:“記得尋一處在村子中心的。”

陳四點頭,“交給我便是。”

陳四做事向來很有效率的,就拿修上山的路來說,今日他帶來的那些人,已經開始挖泥階梯了。

再有一日,便可鋪上青石板,把石板鋪好後,再一條簡易的木質扶手。

如此一來,以後陳月一家上下山會方便很多。

至少,再也不用摸著草叢上下山了。

山路已見雛形,遠遠望去,宛如一條黃色的巨龍,盤旋而上,直至山坳,消失不見。

眼下的柳玉娥,滿腦子都是做生意,生怕慢一秒,這錢就要被其他人轉了去。

催促陳四,“四哥,你別明日了,你一會兒就下山找到桃溪村的里正,商量買地事宜。明日再請個風水先生過來瞧一瞧,哪個位置的風水好。”

“好好好,都依你。”陳四笑道。

柳玉娥又和陳四分享了些今日在縣城裡的所見所聞,才滿意離去。

回到家時,孩子們也結束了今日的學習。

此時,陳月正在廚房裡搗鼓著今日的糯米粉。

晚飯打算做一個家鄉特色吃食——餈粑。

玉兒站在灶臺旁,“娘,今晚吃肉包子嗎?”

娘又是和麵又是剁肉餡的,除了肉包子,一時間也想不到其他的。

陳月一邊揉著糯米粉,一邊往裡添溫水,“不是肉包子,是水餈粑,是娘小時候經常吃的一道傳統美食。”

清明吃青團,冬至吃餈粑,都是滿滿的回憶。

玉兒思索了一番,“娘,餈粑是什麼?好吃嗎?”

“可以理解為鹹味的湯圓。”這是陳月能想到的,比較通俗一點的解釋。

“好吧,那玉兒知道了。”

“嬸子,你要的筍子我給你剝好了,你看還需要做些什麼。”柱子抱著一根去了殼的竹筍跑進來,“要切嗎嬸子?我可以。”

“沒事柱子,把筍子放那兒吧,嬸子一會兒再弄。”

福貴挑來兩桶水,舀了幾勺進大鐵鍋,“柱子,你燒火吧,我來切筍子。”

“福貴,切的時候小心些,別切著手。”陳月不由地叮囑道。

福貴比三兄妹年長些,加上家裡的飯,基本都是他做的,用刀這一塊,陳月還是比較放心他的。

“阿月,你看這些金剛藤的葉子成不?”

柳玉娥摘葉子回來了。

陳玦跟在屁股後邊,“別的葉子葉子我和舅母不認識,怕有毒,只摘了金剛藤的。”

陳月拿起一片,瞧了瞧,正好可以放一個餈粑的大小。

“可以,玦兒,玉兒,你們把這些葉子洗一洗。”

在老家,都是拿柚子葉放的。

餈粑就著柚子葉一起上鍋蒸,入口時,會有一股淡淡地清香。

柳玉娥見大家都在忙活著,自已也不好閒著,便道:“我和玦兒他們一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