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發明

諸葛亮在四川地區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現代仍有頭戴白布的習慣,據說就是為諸葛亮戴孝,歷時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紀原》中,有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不能渡河,孟獲說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了,於是用麵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為饅頭。(又有一說,饅頭乃張飛征蜀時發明)。

另外,相傳諸葛亮擔任軍師中郎將時,因解決糧食問題,向百姓詢問了當時名為“蔓菁”的野菜的種植方法,並下令士兵開始種蔓菁,補充軍糧,後世便把這菜稱為諸葛菜。

亦有傳說指諸葛亮另有一兒諸葛懷與一女諸葛果。在晉朝時曾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但諸葛懷推辭,自給自足,在家終老。而諸葛果則相傳在成都西南乘煙觀修行和成仙昇天。 [97]

在山區的居民過去要放送訊息,會施放孔明燈,相傳是諸葛亮傳下來的。又有說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一種銅鼓,稱為“諸葛鼓”,白天做飯,晚間可敲它作警報。而現有許多成語,如“事後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過後才發表各種高論,自以為先知;也有“三個臭皮匠,勝個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在雲南(三國時南中之地),佧佤族有傳說指諸葛亮曾教他們祖先蓋房子、編竹籮;傣族傳說指當地的佛寺大殿屋頂就是仿照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 [98]

孔明擇婦

荊州名士黃承彥聽聞諸葛亮想要結婚,就去找諸葛亮對他說:“聽說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雖頭髮黃、面板黑,但是其才華可與你相配。”於是諸葛亮便答應了這門親事,迎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諸葛亮娶醜妻的事情遭受到了當時人的嘲笑,並因此流傳說一句諺語,叫作:“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99]但也有黃月英其實是美女,黃承彥為了考驗諸葛亮而故意將黃月英說成是醜女的說法。 [200]

三國臊子

公元201年到208年,劉備雄踞新野,與諸葛亮、關羽、張飛共圖大業。諸葛亮深感軍隊要行軍打仗,朝比暮彼,居無定所,置飲困難,便潛心研究試驗發明了臊子,作為戰時應急食品被軍兵交口稱讚,後來傳入了民間。 [203]

吝於寬赦

有人批評諸葛亮吝於寬赦他人的罪行。諸葛亮回答說:“治理天下應本著公正、仁德之心,不該隨意施捨不恰當的恩惠。所以匡衡、吳漢治國就不認為無故赦罪是件好事。先帝(劉備)也曾說過:我曾與陳元方(陳紀)、鄭康成(鄭玄)交往,從他們的言談中,可洞悉天下興衰治亂的道理,但他們從沒談及赦罪也是治國之道;又如劉景升父子(劉表、劉琮)年年都大赦人犯,但對治理國家又有什麼好處呢?

後來費禕主政,採用姑息寬赦的策略,蜀漢的國勢因此削弱不振。 [100]

人格魅力

司馬懿曾給諸葛亮寫信提到,降魏的蜀漢大臣黃權經常坐起來讚歎述說諸葛亮,甚至都不顧貽人口實之嫌。 [121]司馬懿本人在與諸葛亮交戰時,派人秘密檢視諸葛亮,只見諸葛亮乘坐素車,戴葛巾,手持白羽扇,指揮三軍進退。司馬懿聽說後嘆道:“可謂名士矣。” [122]

後來東晉桓溫徵蜀,曾遇見一個一百多歲的諸葛亮生前時的小吏,問諸葛亮可以與如今何人相比。小吏回答:“葛公在時,亦不覺異,自葛公歿後,正不見其比。”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