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66666666666666
星穹鐵道:我景元被二創瘋狂迫害 炸天幫幫主朵拉克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朱子彥:我認為在三國時代,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仍然是第一流的。面對綜合國力數倍於己的強大的魏國,諸葛亮以攻為守,主動向曹魏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而且能做到“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潰若摧,合戰如虎”,是很不容易的,可謂創造了古今戰爭史上的奇蹟。 [133]
唐長孺:諸葛亮和曹操一樣,也是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三國志》評論諸葛亮說,軍事不是他的專長,他在軍事上只採取比較穩重的策略,還說他的才能主要表現在政治方面。我看,諸葛亮在軍事上也是個傑出的戰略家,他對曹魏的進攻,迫使強大的曹魏採取守勢,陷入了被動的地位,這就是他的軍事才能。所以,諸葛亮既是一個政治家,又是一個軍事家。但是我們也要說明,諸葛亮雖然和曹操一樣,採取了阻止豪強勢力發展的政策,但他對四川方面的大族豪強還不得不讓步。 [152]
朱大渭:一個封建制時代的政治家,生前死後竟然得到各族人民如此熱忱的頌揚和懷念,在我國封建制時代實在是少有的。他們對諸葛亮的評價表明,諸葛亮確實是我國封建時代一位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綜觀諸葛亮一生的言、行、功業,處處體現著他的優秀品德。這些優秀品德,可以歸結為修身養德、盡忠為國、虛心納諫、廉潔奉公、嚴明法紀、一身正氣的典範精神;忠順勤勞、盡職盡責、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為實現國家統一、國富民安的遠大理想,“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為國家為民族利益而奮鬥的獻身精神。這些實際上已成為我國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它將永遠昭示來者。 [153]
田餘慶:
①蕭何於漢初論功為最,位次第一。而在劉備死前,諸葛亮徒有《隆中對》籌劃之名而實際表現無多。他在荊不得預入蜀之謀,在蜀不得參出峽之議,這些關鍵之事不論正確與否,都與他無干系。以之與蕭何“發蹤指示”、“便宜行事”之任比較,是頗不相稱的。
②歷史決定了劉備是一個奔竄求存的角色,歷史只給了諸葛亮一個小國寡民的政治舞臺。不論個人的素質與才能如何,諸葛亮能起的作用總是要受歷史條件的支配。他的《隆中對》睿智非凡,但畢竟也只能是歷史條件的產物。 [155]
沈伯俊:誠然,由於諸葛亮的早逝,北伐未能取得最後成功;但若天假以年,蜀軍逼退或擊破魏軍,奪取關中地區是完全可能的;如果加上孫吳的有力配合,則可取得更大的戰果。儘管歷史不能假設,但我們也不應簡單地以成敗論英雄。僅就其臨終前的戰略態勢而言,諸葛亮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以弱擊強的典範,完全當得起一流軍事家的稱號。當然,作為軍事家,諸葛亮奇謀不足,究竟是一個明顯的缺陷,這是其整體成就不及曹操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應該看到,北伐未能最後成功,從根本上說,還是受到蜀、魏綜合國力對比的制約。陳壽就指出:“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這個分析是比較客觀的。 [156]
軼事典故
播報
編輯
蜀主八劍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221年 [193]),劉備在金牛山採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取了好聽的名字,並讓諸葛亮在劍上銘字。 [95]
蜀漢滅亡後,蜀主八劍一直下落不明。後來諸葛亮佩劍章武劍被李師古所得,李師古將此劍據為己有,並改名師古劍。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