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宣政殿,早朝。
“太子,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是這樣。老臣罪該萬死,未能保護好陛下,求太子懲罰。”辛雲飛哽咽著將雁門關之變的經過詳細告訴大臣。
二皇子周邦興一下子被這一驚天暴雷嚇著跌坐在龍椅上,不料又有‘驚喜’。
“報,前線緊急軍情。”一個傳令兵衝入大殿。
周邦興扶額,道:“說。”
“啟稟太子,冒頓單于挾皇上兵臨雁門關城下,揚言要帶兵護送陛下回京,要求沿途關卡開啟放他進去,否則就要聯合馬哈木和脫脫不花出兵,以武力護送陛下回京了。”傳令兵道。
周邦興還未開口,朝堂上就炸開了鍋。
“什麼?陛下被抓了,冒頓兵臨京師。”
“這可如何是好,趕緊逃離京城吧,晚了就逃不掉了。”
“匈奴人兇殘至極,會屠城食人肉,趕快逃命吧。”
當下幾個大臣嚇得軟在了朝堂上,論調更是一邊倒的悲觀。
“簡直豈有此理,老夫頭一回見有人將入侵說得如此清新脫俗,簡直是戲弄我大周。”於彬憤慨道,“太子,老臣建議,出兵討伐匈奴,保衛京城,打擊匈奴銳氣。”
“太子殿下,冒頓大軍來勢洶洶,我軍三大營在雁門關一戰中損耗慘重,餘者守衛宣化大同無法調離參戰,眼下京城只有京營和御林軍不到兩萬,遠遠擋不住匈奴的數十萬大軍。為今之計,只有求和,方可保一線生機。”刑部尚書範統提議道。
“太子殿下,匈奴與我大周是世仇,太祖時將他們趕出中原,永盛時五徵漠北,一口氣將他們打出草原,趕到蠻荒之地。匈奴這次你是為復仇而來,是不可能接受我們的求和的。依臣之見,眼下匈奴逼近,我們只有暫時丟下京師南遷,到南方秣兵歷馬,伺機北伐,才是上策。”吏部尚書苟東溪道。
“簡直放屁,京師乃國本,一動則大勢去矣。朝廷一撤,京師必將淪陷,數萬百姓怎麼辦?苟東溪你妖言惑眾,居心何在?主張南遷者可殺!”於彬怒罵。
“好你個於彬,小小侍郎居然頂撞上官,有辱斯文,目無法紀。”苟東溪懟道。
“苟東溪,老夫只是據理力爭,你不要無理取鬧。”
“你居然罵我狗東西,我今天就要好好教訓你這匹夫。”苟東溪怒了,他最討厭別人取笑他名字的諧音梗了,平時別人都敬重他,叫他苟大人。
“你本來就叫苟東溪,我說的不對嗎?”耿直的於侍郎顯然沒有get到那個梗。
“你還叫?!”苟東溪怒了,走過來就掐於彬。
“夠了,給本太子安靜。是戰是和,我們詳細討論一番。”周邦興一聲怒吼,打斷了上手的兩人。
大殿靜了下來,周邦興道:“辛將軍,你先起來吧,依你之見,如何應對此次危機?本太子畢竟長於處理政事,於帶兵作戰不熟。但我也知曉南遷之弊,若抗擊匈奴,取勝把握幾何?”
辛雲飛起身,從袖子中取出那份聖旨,遞給太監總管,道:“太子殿下,這是當時陛下最後關頭拼盡全力交付給我的,是時候開啟了。”
周邦興開啟那道戰袍,望見血書內容,心中暗暗一喜,面上卻驚道:“萬萬不可,父皇尚未轉危為安,我怎能登基稱帝?”
“什麼?”諸臣皆驚,尤其是四皇子一黨。
周邦興將那血袍傳於眾臣查閱,工部尚書蔡機質疑道:“這聖旨是真是假?陛下被匈奴追殺,怎麼方便寫下它,況且也無玉璽蓋章,怎能保證天下信服?”
辛飛虎這時候站出來,吼道:“蔡大人這是質疑我爹聖旨作假嗎?”
“不敢不敢,辛大將軍滿門忠烈,一心衛國,豈是如此小人?”蔡機假惺惺。
辛雲飛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一番蔡機,解釋了一番,道:“請太子早做定奪,以防匈奴人挾陛下要挾我們。”
說曹操曹操就到,殿外傳令兵又來了,並且帶來了更壞的訊息。
“啟稟太子,邊關告急,脫脫不花拿下大同,兵指寧武關,馬哈木分兵攻打偏頭關,冒頓已於今日進攻雁門關。外三關紛紛開戰告急,請求朝廷支援。”
“啟稟太子,京城百姓不知怎麼得到匈奴快要殺入城中的訊息,如今亂作一團,都在拖家帶口,準備逃難,京城九大關口現在擁堵不堪,十分混亂。”御林軍統領雷鳴進入宣政殿,再次暴雷。
“什麼,匈奴來得這麼快嗎?”一時間幾乎所有文官都慌了。
“啟稟太子,匈奴使者求見。”殿外站崗太監公鴨的嗓音叫道。
“宣。”
“哈哈哈哈,對,怎麼樣,怕了吧。”殿外傳來一聲粗獷的嘲笑。
眾人回首,只見一個身材魁梧、濃眉大眼、一身豹皮的鬍鬚男手拿一根方杖走入,也不向太子行禮,倨傲道:“大單于託我通知你們,把山海關外所有土地割讓給我們,並且放棄對西域一眾附屬國的控制,向我草原部落稱臣,每年納貢二千萬兩白銀,就放了你們皇帝,否則戰場上見。不過那時候就不是這麼點隨禮了,而是整個大周的土地、資源、百姓。”
“放肆!”晉文正怒罵,作為戶部尚書,他知道每年上交的賦稅不過七千萬兩白銀,每年給匈奴這麼多,朝廷一定會財政危機。
“好大的胃口。我大周自立朝以來,從來都是開疆拓土,豈容你匈奴不費吹灰之力就將祖宗土地送人,甚至納貢稱臣,簡直痴心妄想,告訴冒頓,我大週會與匈奴死戰到底!”二皇子周邦興道。
宰相魏無羨、驃騎將軍辛雲飛、戶部尚書晉文正、兵部尚書霍天義、兵部侍郎於彬、禮部尚書張系民、御林軍統領雷鳴等一眾大臣紛紛贊同:“太子聖明。”
“哼,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戰場上見吧!”匈奴使者拂袖而去。
幾個贊同抗擊匈奴的大臣對視一眼,齊聲道:“請太子登基主持大局。”
周邦興見還有一半左右的大臣沒有表態,道:“我已是監國太子,有一定權利,現在父皇還在匈奴手中,貿然登基恐有不妥。”
支持者見狀,道:“太子殿下,監國職權遠不如皇權大,如今皇帝被俘,民心不穩,為天下計,宜登基,統攝六部,抗擊匈奴。”
“可是……”周邦興的目光瞥向四皇子黨,意思不言自明。
四皇子一黨見狀,也自知阻攔不成,遂也不情不願道:“請太子登基主持大局。”
殿上所有朝臣紛紛跪地,人聲鼎沸:“請太子登基主持大局!”
周邦興見時機成熟,順水推舟,“好,為了大周不被匈奴顛覆,為了百姓福祉,朕只好暫時臨危就任,希望諸位愛卿與朕一起戮心同力,打贏這場京師保衛戰。”
你個老六,這麼迫不及待了還要假大義,四皇子一黨對周邦興的話甚是無語。
眾臣伏地,高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順六年,周邦興稱帝,年號景泰,世稱景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