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椒是個豪爽的人,他談好價錢,就立刻吩咐下人帶這幾位貴客到瓷器店裡交割貨物。朱元璋一行人小心翼翼地拉著一車玻璃製品回去了京城。

夏椒很大方,看在對方是皇家背景的份上,他決定請這幾位貴客吃個午飯再走。他名曰:合作愉快!

午飯過後,夏椒在下人們的攙扶下回到他的豪華莊園,心滿意足地睡了個下午覺。這一覺睡得可真香啊!夏椒一定在心裡感慨道:“這皇家貴客也不咋地,還得讓我這個平民百姓請吃飯。哈哈,我這人就是這麼大方!不過,話說回來,這朱元璋一行人也真夠可以的,拉了一車玻璃製品回去京城,也不怕摔個粉碎。看來,這皇家貴客也不過如此嘛!”

在官道上一輛馬車緩緩行駛,車內的氛圍莊重而肅穆。大明皇帝朱元璋與他的兒子,馬皇后所生的朱標,正在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

朱標年輕而熱血,他無法理解父皇對某些事情的寬恕和包容。朱標忍不住發問:“父皇,您看到那夏椒貪了五萬兩銀子,怎麼沒有把他砍了呀?”他的聲音裡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朱元璋並未立即回答,他深深地看了朱標一眼,目光中充滿了睿智和沉穩。他淡淡地說:“標兒,你不懂。”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你沒看到那夏椒把這沛縣治理得多好嗎?如果能把謝水縣也治理得像這裡這麼好,五萬兩銀子也就不算什麼了。”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深遠的智慧,他解釋道:“畢竟只要是能造福的都是百姓,咱也不是不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一種包容的智慧,也是一種權衡的藝術。朱元璋並非對貪腐視而不見,而是他更看重治理的效果,更重視百姓的福祉。他知道,有時候個人的貪慾可以轉化為公共的福祉,只要能夠把握好這個平衡,就可以在寬容和嚴厲之間找到一條最佳的路徑。這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智慧,也是一種寬廣的胸懷。

朱標:“是,父皇,兒臣受教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他的目光透過車窗,落在了外面的農田上。那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長勢喜人,宛如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

他心中不禁感慨萬分,這是他走南闖北,歷經無數地方後,從未見過的景象。他轉頭對身邊的朱標說道:“咱走南闖北,也見過不少地方,但是從來沒見過這麼富饒的稻田,看來這個夏縣令之前確實沒有胡說。”

朱標:“是啊,父皇,兒臣長這麼大以來也沒見過這種景象,如果我們大明每個地方都像這裡一樣多好啊。”

朱元璋默然片刻,眼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他明白,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夏椒的治理有方。這位夏縣令,確實有著非凡的才能和遠見。

他沉聲說道:“標兒,你要記住,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每一個地方的努力和付出。我們要讓大明每一個角落都像這片稻田一樣,充滿生機和活力。”朱標鄭重地點了點頭,心中也充滿了憧憬和希望。他知道,有父皇的英明領導,有像夏椒這樣的地方官員的辛勤付出,大明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朱元璋,一代英明的君主,對於貪汙腐敗始終秉持零容忍的態度。然而,今日的情形卻令他有些犯難。“呃,夏縣令的治理能力確實出眾,看這裡的繁榮景象,百姓的安居樂業,他確實功不可沒。但他的貪念,又如何能視而不見?”朱元璋在心中反覆權衡,顯然對於如何處理這位夏縣令頗為躊躇。

朱標,朱元璋的太子,察覺到了父皇的猶豫。“父皇,您剛才不是說要放了這夏椒一馬嗎?”他問道,眼神中帶著些許的困惑。

朱元璋微微皺眉,似乎在回憶剛才的決策。“咱剛才有說過嗎?”他反問朱標,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確定。

朱標默然。他知道,朱元璋對待貪官的態度是堅決的,但也明白,這位夏縣令確實有功於民。如何在法與情之間找到平衡,這是朱元璋現在面臨的難題。

隨後,朱元璋等人來到一個村莊,眼前的一幕令眾人倍感驚奇。這個村莊與眾不同,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新奇的氛圍。朱元璋仔細打量著四周,發現這個村莊有許多鞋廠、水泥廠和加工廠,這些建築風格獨特,與大明傳統的建築風格迥異。

朱元璋心生好奇,不禁問道:“這些鞋廠、水泥廠、加工廠到底是什麼新奇的東西啊?”

馬皇后也深感困惑:“是啊,這些建築都好生奇怪,咱大明以前可沒有這些啊。”

就在這時,一位中年男子從這些工廠中走了出來。他面帶微笑,走到朱元璋等人跟前,禮貌地施禮問安:“貴客遠道而來,有何貴幹?”

朱元璋拱手回禮,並詢問這位男子:“敢問這位先生,這些鞋廠、水泥廠、加工廠是做什麼的?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建築。”

這位中年男子微笑著解釋道:“這些工廠都是我們村民自己創辦的,透過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方式,我們製作出了各種各樣的產品。這些建築是我們縣令大人設計建造的,採用了現代化的建築材料和技術。”

朱元璋等人聽得目瞪口呆,他們從未聽說過這樣的生產方式和建築風格。他們不禁感嘆這個村莊的神奇和與眾不同。馬皇后也感慨萬分:“原來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多新奇的事物等著我們去發現和學習啊。”

朱元璋則深有感觸地說:“是啊,我們不能侷限於自己的認知範圍,要不斷學習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瞭解這個世界。”

隨後,朱元璋等人決定在這個村莊逗留一段時間,深入瞭解這個與眾不同的地方。

中年男子注視著他們,滿臉狐疑:“你們這些外來人,是不是在找尋工作?還是來此訂購貨物?我可看出來了,你們衣著華麗,但卻顯得有點不知所措,未見過大世面的樣子。我可是很瞭解這裡的一切!”

朱元璋輕笑一聲,回應道:“老伯,您誤會了。我們並非來找工作,也不是來此訂購貨物的。我們剛在沛縣與夏椒大人完成了一筆交易,現在正返回的路上。經過此處,看到村莊的獨特建築,與京城的風格截然不同,因此心生好奇,下來欣賞一下。

”他頓了頓,繼續解釋:“這位老伯說得對,我們確實未曾見過這樣的景象。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故事和經歷。或許,您也能從我們的眼神中看到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敬畏。”

馬皇后與中年男子的對話中年男子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驚訝與敬佩。他感慨萬分地說道:“哦,原來是來找夏大人做生意的啊,也也難怪你們對這裡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這一切都是我們夏大人的功勞啊。嗯,如過沒有他的帶領和治理,我們根本過不上這麼好的生活。不知你們來我們這偏遠地方所為何事啊?”

馬皇后優雅地笑了笑,說道:“不瞞老伯,我們是老朱先祖遠親特地來尋親的。就是太久沒回來,沒想到現在村裡已經大變樣了。”

中年男子聽到是朱元璋的遠親,頓時驚呆不已。他萬萬沒想到,這些來自京城的貴客竟然與他們這窮鄉僻壤有著如此深厚的關係。他感到無比榮幸,同時也感慨萬分。

他感嘆道:“原來是朱家貴客,真是失敬失敬。老朽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還望貴客們多多包涵。我們這個小地方能有今日的繁榮昌盛,全靠夏大人的英明領導。他不僅帶領我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還鼓勵我們發展商業、改善民生。如今我們這裡早已不是昔日的荒涼之地,而是繁榮昌盛的商業重鎮。”

馬皇后微笑著說道:“夏大人果然名不虛傳。我們原本還擔心這裡的變化太大,擔心認不出親戚。現在看來,我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中年男子連連點頭,說道:“是啊是啊,夏大人真是我們這裡的福星。自從他來到這裡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僅關心我們的生活,還注重教育、文化的發展,讓我們的後代有了更好的成長環境。”

馬皇后感慨地說道:“夏大人的功績不僅在於他的治理才能,更在於他有一顆愛民之心。這樣的官員真是難得一見。”

中年男子點頭附和道:“是啊是啊,夏大人真是我們的楷模。我們一定會好好珍惜他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繼續努力發展家鄉的經濟和文化。”

朱元璋,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皇帝,他對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福祉始終心繫於懷。

他向一位中年男子詢問起鄉村人民的生活狀況,表達出對鄉親們安樂的深切關懷。“是啊,不知如今村子的人日子過得怎麼樣了?是否吃得飽穿的暖還有沒有零錢花。”朱元璋溫和地問道,他的心中充滿了對鄉親們的思念和憂慮。

中年男子聽後,滿臉喜悅地回答道:“嗨,你就不用擔心了,自從夏大人來當我們這裡的縣令後,我們日子越來越好了。我們年紀大一點的人都不用幹活了,這日子能不舒坦嗎!”

然而,朱元璋並未因此放下心中的疑慮。他深知,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每一個勞動人民的辛勤付出。於是,他進一步問道:“那老百姓不幹活了誰來幹活,只靠子女都能養得起一家人嗎?”這個問題直指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在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有足夠的勞動力來支撐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年輕人承擔起全部的勞動負擔,那麼無疑會對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未來發展造成巨大的壓力。

在陽光灑落的小村莊裡,一位中年男子站在田埂上,望著遠處的水泥廠,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轉過身來,熱情地對朱元璋說:“那當然了,您看那邊的水泥廠,那就是我們家的驕傲。雖然稅收繁重,還有產能的壓力,但是它足夠養活我們全家了。現在,我們連田都不用種了,只要安心養老就可以了。”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嘿嘿,我們的生活就像那水泥一樣堅固。我們村裡的老人都很羨慕我,他們也都提前開始享受養老生活了,不再為溫飽發愁。”

朱元璋聽後,微笑著點頭:“看來你們村的日子過得真不錯。”中年男子得意地笑了笑:“是的,我們的生活雖然簡單,但是很充實。我們有自己的水泥廠,有自己的田地,還有那些羨慕我們的老人。這就是我們的小康生活。”

說到這,中年男子不由得想起夏椒大人。他深吸一口氣,感慨道:“是的,我們能有今天的成就,都離不開夏縣令的鼎力相助。”

朱元璋聞言,不禁好奇地追問:“哦?老伯,此話怎講?”

中年男子指著身後的作坊,激動地說:“你們看這作坊,三年前還是一片荒涼。當時夏大人來到這裡,他獨具慧眼,入股投資了這些作坊。不僅如此,他還親自指導我們如何製作出更好的產品。夏大人收購作坊出品,幫助我們開啟了銷路。從此,我們的東西有了出路,生活有了盼頭。”

“更難得的是,夏大人並不滿足於此。他了解我們的需求,知道我們渴望更多的收益。於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入股我們這些作坊,確保我們每個老百姓都能從製作和銷售中獲得不低於五十兩的收益。”

“這五十兩的收益,不僅讓我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更是激發了我們的生產積極性。我們開始擺脫貧困,逐漸走向富裕。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歸功於夏大人的無私奉獻和英明領導。”

朱元璋聽後,對夏椒大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感嘆道:“夏椒雖然貪財,但他的本事真是為民請命的好官啊!他的智慧和勇氣值得我們學習和讚揚。”

看著他們喜悅的表情,朱元璋感嘆大明如果人人都有如此收入,簡直就是我大明之喜。

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對於商業運作的瞭解顯然不如他的臣子們深入。在一次與一位中年男子的對話中,他對“入股”的概念產生了疑問,而一位中年男子為他詳細解釋了這個概念。

朱元璋問:“不過,剛才你提到的入股是什麼意思呢?”他的問題顯然是出於對這一商業行為的陌生。

中年男子耐心地解釋道:“入股是一種投資方式。當初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生產,所以我們只能出人力和物力。夏大人慷慨解囊,他出資購買了所需的銀兩入股,生產出來的東西由夏大人負責銷售,所得的利潤將按照出資的比例分成。這就是入股的意思。”

朱元璋繼續追問:“那這樣的話,夏大人只投入了一次銀子,那他每年不是都可以分紅嗎?”他的問題顯然已經觸及到了入股的核心利益。

中年男子回答道:“你所言極是。夏大人每年都能拿到兩萬兩白銀的分紅。”

這個數字顯然是相當可觀的。透過這次對話,朱元璋對入股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看到了這一商業行為帶來的豐厚回報。這對於他理解商業運作和推動明朝的經濟繁榮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

朱元璋聞聽夏椒貪汙,心中憤怒不已近日,朱元璋在處理朝政之時,無意間發現夏椒此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夏縣令居然膽大妄為,每年貪汙如此多的銀兩,實在是令人髮指。回想起夏椒的所作所為,朱元璋心中問候他家人幾萬遍不止。“這個小子不僅賣官鬻爵,如今連這些錢都敢明目張膽地貪汙,真是無恥至極。”

朱元璋責問道:“夏椒他每年都拿走這麼多,你們每年交這麼多銀子不心疼嗎?”

中年男子恭敬地回答道:“我們並非不心疼,只是夏大人為我們解決了許多商業糾紛,使得我們的生意越做越大。雖然手續費比一些分行略高,但我們的利潤卻比以前高多了,多虧了夏大人,我們才有好日子過。”

朱元璋聽聞此言,眉頭緊皺。朱元璋深知,要想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剷除這些貪官汙吏。而他,也將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

朱元璋,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對於官員的貪腐行為一向深惡痛絕。某日,他微服私訪,深入民間,探查民情。途中,他聽聞當地有一名夏大人,貪得無厭,肆意斂財,卻仍能做出一些政績,讓百姓受益。

朱元璋心生疑惑,對中年男子問道:“那夏大人這麼貪心,不怕皇帝砍了他們?”

中年男子聽聞此言,不禁苦笑,答道:“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們全村500多號人就去京城告御狀。”

朱元璋聽後默然。他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貪官汙吏是國家的毒瘤,但在這個世界上,又有誰能完全擺脫貪婪的誘惑呢?夏大人的所作所為雖然過分,但他所做出的政績卻是實實在在的,這讓朱元璋感到十分棘手。思索片刻後,朱元璋決定不再在此事上糾纏。他明白,作為一國之君,他要考慮的是整個國家的利益。於是,他囑咐隨行人員加快行程,儘快返回京城。他知道,在那裡,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處理。

京都城,應天府,朝會廳。

話說那一天,京都城熱鬧非凡,應天府更是金光閃閃。朝廷的早朝會上,各位大臣齊聚一堂,像參加“我是大偵探”一樣,手裡都拿著一張神秘的履歷表。

“吾王萬歲,萬萬歲……”那聲浪,差點沒把屋頂掀翻。

朱元璋皇帝笑容滿面:“各位親愛的大臣,今天咱們可是要搞個大動作!從今往後,想要升官兒,先得填這張履歷表!看錶現說話!”

宰相李善長摸了摸鬍子:“皇上,這履歷表果然是個寶貝啊!早該這麼幹了!”

朱元璋得意地笑了笑:“辦法總比困難多!那沒別的事兒,咱就先散會吧。”

轉身一拐進了書房,留下一地大臣面面相覷。而這時,錦衣衛指揮使蔣瓛閃亮登場:“皇上,您剛從沛縣回來,是不是那兒有啥大新聞啊?”

朱元璋眉頭緊皺:“蔣瓛,你去趟沛縣,給我秘密查個人兒,夏椒夏縣令。我要知道他的底兒,比咱們的大偵探還要徹底!”

蔣瓛心裡嘀咕:“這夏縣令到底啥來頭,能讓皇上如此勞師動眾?”

嘴上卻說:“遵命,陛下。保證查個水落石出!”

一場“查案”風波即將上演,而那神秘的履歷表,也成了朝廷的新寵。看來這朱元璋皇帝,真是個與時俱進、敢為人先的“潮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