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圓原文

轉圓法猛獸,轉圓者,無窮之計也。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以原不測之智,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而神道混沌為一,以變論萬類,說義無窮。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或吉或兇,亊類不同。故聖人懷此之用,轉圓而求其合,故興造化者為始,動作無不包大道,以觀神明之域。

天地無極,人亊無窮,各以成其類。見其計謀,必知其吉凶成敗之所終也。轉圓者,或轉而吉,或轉而兇。聖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轉圓而從方。圓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事。轉化者所以觀計謀,接物者,所以觀進退之意。皆見其會,乃為要結,以接其說也。

二、原文讀注

原文:

轉圓法猛獸。

讀注:

轉圓:意指人的智謀要向圓珠那樣的靈活轉動。

法猛獸:效法威猛無窮的野獸。虎豹捕殺獵物時,沒有把握是不會亂動,時機成熟時,飛速兇猛地撲上去,先伏後擊。

原文:

轉圓者,無窮之計也。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

讀注:

轉圓者:懂得轉圓繞圈,懂得迂迴,懂得不硬碰硬。

無窮之計:計策是無窮盡的。

無窮者:有無窮的轉園計謀。

必有聖人之心:必須還得有聖人博大的胸懷。

原文:

以原不測之智,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

讀注:

以原:用以追究,探搠。

不測之智:不可預測的智慧,讓對手永遠猜測不到我們下一步的行動。

不測之智:以不可估測的高深智慧。

而通心術:去通曉其心術,能洞察對手的起心動念,從而知道他們下一步的行動。

原文:

而神道混沌為一。以變論萬類,說義無窮。

讀注:

而神道:神妙難測的自然之道。

混沌為一:傳說宇宙形成之前模糊一團的景象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以變論萬類:用變化的觀點來討論,論證萬事萬物。

說義無窮:遊說的義理是無窮盡的,玄機如此之厲害,見什麼人就講什麼話,而且滔滔不絕。口若懸河,都能周旋應對,能給對方一個恰當的定位。

原文:

智略計謀,各有形容。

讀注:

智:智慧。

略:謀略。

計:奇計。

謀:良策。

各有形:各自有各自的輪廓。

容:表情。因事生成計謀、也各有不同的形式相貌。人生在鬼谷子看來就是鬥智,每個人都有一個樣子,有智慧的人,什麼都能對待,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形是代表事物的大概,深入瞭解就要掌握容,而容是在變的,是動態。

原文:

或園或方,或陰或陽,或吉或兇,事類不同。

讀注:

或園或方:或有園謀,或有方略。

或陰或陽:有陰謀,有陽謀。

或吉或兇:有吉策,有兇策。

事類不同:事事各有不相同。這就是人事,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真的是不能掉以輕心,掉以輕心,不是被騙,就是被糊弄。

原文:

故聖人懷此之用,轉園而其合。

讀注:

故:所以。

聖人懷:聖人心中存有。

此之用:此:之前而講過的:“轉園法猛獸”,一路下來說的能量,智慧,心神,所以聖人用此為方法。

轉園而求其合:象轉動園圈一樣處理各種事,求得計謀與實情的吻合,沒找到恰當的應對方法就不斷地調整姿勢,角度,多轉幾圈,達到轉園求其合。

原文:

故興造化者為始,動作無不包大道,以觀神明之域。

讀注:

故:所以。

興造化者為始:聖人大興自然造化開始。

動作無不包大道:其行為無不包括自然之道。

以觀神明以之域:用以觀察神明之境界神妙之領域。

原文:

天地無極,人事無窮。

讀注:

天地無極:天地之大是沒有極限。

人事無窮:人間之事沒有窮盡。

原文:

各以成其類,見其計謀。

讀注:

各以:各種事物,分散之五花八門。

成其類:可以歸納成不同的種類,相似的都歸為一類,行事就簡單明瞭。易經的六十四卦中,前三十卦是天地無極而後三十四卦說的是人事無窮,各以成其類,要想掌握天地之變化,人事之紛爭,都要掌握一個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乾卦文言”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有陰有陽才會各自成為一類)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鳳從虎。世界那麼多的事物,沒有類的思想,類比思考,怎能掌握共性,毛澤東打天下,分階級,抓階級鬥爭,就是抓綱,抓領,獲得了天下。

見其計謀:觀察一個人的計謀,懂得類別,按類別去行事,就簡單得多了。

原文:

必知其吉凶成敗之所終也。

讀注:

必知其:必須知道他的。

吉凶成敗:是吉,是兇,是成,是敗。

之所終也:他的最後終結。

原文:

轉園者,或轉而吉,或轉而兇。

讀注:

轉園者:採用園轉之術。

或轉而吉:有的轉向好的。

或轉而兇:有的轉向兇的。這就得細心觀察,杜絕惡化。

原文:

聖人以道,先知存亡。

讀注:

聖人以道:頭腦清醒,閱歷豐富的聖人,憑藉轉園之道術。

先知存亡:能先預知存亡之事。

原文:

乃知轉園而從方。

讀注:

乃知:於是,憑藉。

轉園而從方:轉園之方式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結果,因此就不斷的園轉調理。調到理想的位置,定案,成方。可見轉園的目的就是尋找方,園是過程,方是結果。

原文:

園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事。

讀注:

園者:所謂園滑。

所以合語:是為了達到彼此之間的意見統一,即合語,具有共同的語言。

方者所以錯事:所謂方,這裡指過極,不知圓滑的方,太固執所以錯事,找不到共同的語言,沒有共事的空間,這是鬼谷子的辯證思維,方園都是好事,過極變成壞事,也合乎其陰陽轉化定律,陰極轉陽,陽極轉陰。

原文:

轉化者,所以觀計謀。接物者,所以觀進退之意。

讀注:

轉化者,所以觀計謀:園是試探,方是目的。方園的轉化是觀察計謀的得失。

接物者:接觸外部事物。

所以觀進退之意:與人交往接觸是用以觀察別人是進是退之心意。

原文:

皆見其會,乃為要結。

讀注:

皆見:都要看到。

其會:他的關鍵點,共同會合點,目的交匯之處。

乃為:乃是動詞判斷,乃為是作為。

要結:歸納這次談判,所有活動的要領,同異之處的終結。

原文:

以接其說也。

讀注:

以接其說也:以迎接對方下輪談判,爭取談判成功達到其會的共同點。

也:語氣詞。

三、讀後感

“轉園法猛獸”:轉園要效法兇猛的野獸。高度靈活是園的最大天賦,再加上一個似野獸的兇猛,其威力無比。

當園轉到對方的軟肋之處,轉到對方漏洞之地,突然猛撲上去,一舉成功,所向無解。“天地無極,人事無窮”天地沒有極限,人間之事沒有窮盡。為人處事既要有園的靈活性,又要有方的原則性。園是手段,方是目的。方園得當.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謀策。“轉園法猛獸”主要是針對政治鬥爭,敵我矛盾。而兒女私情也需要轉園但不能法猛獸,請看“宰相肚裡能撐船”。

民間有一趙氏廚師,他的骨酥魚做得很出名,皇上聖旨一道招入進京入宮。有一宰相又將其剛成年的兒子,也被請去幫他做“聖紙骨酥魚”。宰相每天家中朝鳥叫後,他就立馬起床進宮上朝,長年如此。宰相有一年僅十七歲的小妾彩玉和趙廚小子平時眉來眼去,暗送秋波。當宰相上朝後不在家時,趙廚小子就和彩玉到花園相會,男的說女的長得和花一樣,稱她為花枝,女的稱男的粉團做得美味可口就叫他粉團。彩玉鮮花一朵陪塊老薑相處一塊像是房中缺空氣。

有一天朝烏叫後宰相上朝到達許久,別人還都未去,一個人孤零零地等候,於是宰相又轉道回家,回到家門口還在大門外就聽到小妾彩玉笑嘻嘻地對趙廚說:“為了我倆早時約會,今天朝烏叫得早是我用竹杆捅叫的”。等到中秋那天晚上,宰相把彩玉和趙廚,叫到後花園,嘗月聊天話家常,聊到興至時。宰相提議說:“在今天喜慶明月當空之下,每人不作詩一首也枉過大好時光”,於是宰相帶頭詩曰:“中秋之夜月當空,朝鳥不叫竹杆捅,花枝落到粉團上,老薑躲在門外聽。”趙廚一聽,自知露了餡,趕忙下跪說:“八月中秋月兒圓,小廚知罪跪桌前,大人不把小人怪,宰相肚裡能撐船。”彩玉見事情已經挑明,也連忙跪倒在地說:“中秋良霄月偏西,十八妙齡伴古稀,相爺若肯抬貴手,粉團剛好配花枝。”老宰相聽了哈哈大笑說:“花枝粉團既相宜,遠離相府成夫妻,兩情若是久長時,莫忘聖旨骨酥魚”。

從這個故事中說明舊時社會制度的不合理,富貴之人家妻妾成群,女人成為男人之玩具,而窮人光棍一生。在這種環境下宰相能割愛讓人,園人之美,真的難得。但從“十八妙齡伴古稀,”古稀七十多歲白髮老人還討個十八歲少女,是一種極不協調的婚姻制度。對宰相當時來講是一種資歷,是一種風尚,是一種享受但他能寬容忍讓割愛,園人之舉,“獲得了社會上“宰相肚裡能撐船。”的美譽,大大值得贊嘗。

從趙小子所為既是一種叛逆之舉,又是年輕人之所需。“小廚知罪跪桌前”說明趙廚小子還是一個明白人。從這裡我們可悟道:“夕陽必竟不長久,必須和相知相愛般配的人相處一起生活很重要”。

“要珍惜每個對你好的人,因為他們本可不這麼做的。”“別和往事過不去,因為他已經過去,別和現實過不去,因為你還要過去。”求取上屬男女之情的圓滿,你若效法猛獸,鬼谷子在陰間都要罵你“天打雷劈”。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有一次他脫下官服穿上便裝,到浙江一帶察訪。一天,他來到處州(今浙江麗水縣東南)府,在一位好友家作客,正好知府楊貴和縣令王別也在座,席間,忽然有人提議:“諸位,今日在座的都是些達官貴人,為了助助興,何不即興賦詩,誰作得妙誰就坐首席。”縣令王別搶先賦詩一首:一個朋字兩個月,一樣顏色霜和雪;不知哪個月下霜,不知哪個月下雪。接著又有一位賓客也賦詩一首:一個出字兩重山,一樣顏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知府楊貴一看這兩位仁兄用得妙,於是也來獻上一首:一個呂字兩個口,一樣顏色茶和酒;不知哪張嘴喝茶,不知哪張嘴喝酒。這時,蘇東坡漫不經心地也賦詩一首:一個二字兩個一,一樣顏色龜和鱉;不知哪一個是龜,哪一個是鱉。只聽得眾人一片叫絕聲,縣令王別突然一想,不對呀!這分明是罵知府大人楊貴和我嘛!這“龜”與“貴”同音,“鱉”與“別”同音。便氣急敗壞地指著蘇東坡質問道:“大膽狂徒!竟敢當面辱罵知府大人和本縣令!”蘇東坡回答道:“王縣令何出此言,要說罵麼?我看你們剛才的詩才是罵!因為霜雪怕見陽光,煤炭可燒成灰,茶酒進肚拉出來的是尿,至於我的詩嘛,這龜和鱉乃是象徵長壽之物,我是為祝壽而作的,懂嗎?”縣令王別他被這麼一說,弄得瞠目結舌。知府楊貴仔細看,覺得這位賓客來頭不小,急忙問主人:“這位是何人?”主人回答說:“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豪蘇拭大人。”楊貴、王別一聽,慌忙上前施禮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還望蘇大人海涵。”蘇東坡笑曰:“相見是緣後會有期。”揚長而去。

蘇東坡借題發揮,巧妙賦詩罵貪官楊貴和王別,當二人識破詩中之意,蘇東坡又機智地把話頭一轉,“轉園而求其合”把罵說成是祝壽,弄得二位無言以對。

(七)損兌

一、損兌原文

損兌法靈蓍。損兌者,幾危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幾危之動,不可不察。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兌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之辭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虛,志不亂而意不邪,當其難易,而後為之謀,因自然之道,以為實。圓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益之損之,皆為之辭。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兌威,其機危,乃為之決。故善損兌者,譬若決水於千仞之堤,轉圓石於萬仞之谿。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

陶弘景注:兌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休咎:吉祥,災禍)故損兌法靈蓍。在易經中:損是代表懲忿窒欲,“兌”代表談判,說話能打動別人的心坎,讓人死心踏地的追隨,又有情慾開竅口之象得意忘形,一廂情願。

二、原文讀注

原文:

損兌法靈蓍(shī)。

讀注:

損:減少。

兌:孔隙,即心眼,雜念。減少心眼雜念。

法靈蓍:心神專一要效法靈蓍。靈蓍是周易占卜吉凶用的蓍草,這種草千年不死具有靈性,能告訴你吉凶好壞,所以利用它來算卦。

原文:

損兌者,幾危之決也。

讀注:

損兌者:損益,得失,的判斷和處理。

機危之決也:危險,隱患關鍵之機的斷決,在人事當中,有商機,天機,兵機,談判中,該講的要講,不該講的要含章括囊。

原文:

事有適然,物有成敗。

讀注:

事有適然:人世間的事物,都有成功和失敗。這幾個版本上都是這樣解釋。而劉君祖的新解是:事物的發展,看似不期而遇,其實是累積到一定程度的結果。《易經》中的決卦就是不斷地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宣洩,就造成了姤(gòu)卦的不期而遇,這就是“事有適然”。物有成敗:沒有常勝將軍,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與失敗對立統一。

原文:

幾危之動,不可不察。

讀注:

幾危之動:任何危險事情的發生,萌發都是從微小開始,然後發展到不可收拾。

不可不察:微弱的幾危之動。就留心觀察,早點下手,早點處理,把壞事消滅在萌芽的幾危階段,因而不可不察。

原文:

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

讀注:

故:所以。

聖人以無為:聖人用道家的無為。

待有德:來對待有道德之士。無為就是損(減少),要懲忿窒欲,要絕對冷靜。老子說:為道曰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想要完全冷靜地看世態變化,一定要清靜無為。才能看得清楚,如果自己有很多欲望,主觀的想法,看到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只看到他要的目標,其它的都看不到,甚至旁邊有警察都不顧及,慾望矇蔽了理智。所以聖人選用人才一定要有德之士。

原文:

言察辭,合於事。

讀注:

言:語言。

察:觀察。

辭:指口供。

合於事:看是否符合事理。

原文:

兌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

讀注:

兌:是知了事物。

損:是排除,減少干擾。劉君祖註解說:兌者,知之也。兌就是講我們的心聲。我們在交流切磋的過程中,可以大概瞭解雙方關切什麼。“損者行之也”做事情的時候,就是損益盈虛,該簡化就簡化,做事的成本,時間及耗費我們的心力,都要納入考慮。“行之也”,行的時候要低調,內斂,不要到處張揚,唯恐天下人不知道。

原文:

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之辭也。

讀注:

損之:不要存僥倖心理這就是損。排除這些干擾再進行說服,就是說之。

物有不可者:如果理性判斷不可行的事,想都不要去想,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精力,放在可能辦成的事情上。

聖人不為之辭:聖人不必去為之多說。

原文: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

讀注:

故:所以。

智者:聰明人。

不以言:不要以為自己會說話。

失人之言:就漏失別人的重要言論。

原文:

故,辭不煩而心不虛,志不亂而意不邪。

讀注:

故:所以。

辭不煩:言語簡單,扼要而不煩瑣。

而心不虛:而心裡不會空空蕩蕩,很踏實,穩重。

志不亂:踏實穩重,意志不亂不空虛。

而意不邪:而意志就不會混亂,迷惑,做事正大不偏邪。高雅,不俗。

原文:

當其難易,而後為之謀。

讀注:

當:根據。

其難易:事情的難易程度。

而後為之謀:而後再去謀劃。

原文:

因自然之道,以為實。

讀注:

因:遵循。

自然之道:遵守客觀規律,步步落實。

以為實:我們的立論立說,不要胡扯,不要講些辦不到的事情,要實事求是不能辦的事,不要蠻幹,要順應常理,尊重事實。

原文:

園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

讀注:

李克版本言:對方施行園的計謀不停止,己方施行方的計謀就不停止,直到對方不能按常理謀劃,這樣才能成就大功。教育部青少年成長必讀經典書系主編言:對方用園的計謀,令其不能實行,對方用方的計謀,令其不能停止,這就稱為大的成就。劉君祖編寫版本言:園的計謀實施不利他方的謀略就不能停止,這就是大功告成的前提,對付強悍的對手,要懂得方園。園就是行,方就是止,對方用園的時候,就是要行,我就不上套,他用方的是想趕快得到結論,我就得拖,說還沒結論,就到此為止,對方施展園的時候,我們不行,對方施展方的時候,我們也不止,他都達不成目的,這就是你的大成功。

原文:

益之損之,皆為之辭。

讀注:

益:增益。

損:減少。

皆為之辭:謀略的增減變化都要慎重考慮,談判是動態過程,在中間根據事態的發展進行調整,這些都是使言辭切合恰當,論其得失。

原文:

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兌威。

讀注:

用分威散勢之權:用分散對方的威風,散發自己的氣勢,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戰群儒。

以見:用以發現。

其兌威:對方的用心所在,心思所想,然後據情處理事務。

原文:

其幾危,乃為之決。

讀注:

其幾危:根據他暴露出來的隱微的徵兆,所謂其幾危。

乃為之決:再作出謀決。

原文:

故善損兌者,譬若決水千仞之堤,轉園石於萬仞之谿。

讀注:

故:所以。

善損兌者:善於掌握損兌變化的人。

譬若決水千仞之堤:好像在千仞的大堤上決堤放水。

千仞:古時七尺為一仞。

轉園石於萬仞之谿:又好像在萬仞之山頂上往山溪下滾園石。決積水於千仞之溪和轉園石於萬仞之山。這就是形勢。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勢不可擋。打仗要造勢,談判也造勢。這勢能使敵人不寒而慄。

谿:同溪,山溝,山谷。

原文:

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

讀注:

而能行此者:在政治鬥爭中,能行決千仞之堤,萬仞山上轉園石,其勢不可擋。

形勢不得不然也:對方也只好照著我們為他造成的形勢去行其事,走入我們的圈套,想退回來,也做不到了。“不得不然也”。

三、讀後感

“損兌法靈蓍”,損:是減少。兌:含有美、欲之成份是非分之想。減小私慾非分之念,要效法千年靈蓍草。私慾是壞事的催化劑,不斷地索取不斷的膨脹,它可以把你送進牢房,送上刑場。

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辦事,要學千年靈蓍草,因為它正直無私,心神專一,千年如此。所以我們的前輩君王,用靈蓍草來占卜吉凶,決斷疑難之事。

發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風尚,千年專一的蓍草精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貪官何處生根?

鄭板橋減少非分之想,減小私慾之念,從政為民,下面是他如何處置行賄受賄,值得借鑑,值得我們學習。

秦“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做縣官時,接到一樁婚姻案子。原告就是縣衙裡的小吏騰八百。他因女婿窮了,不願將女兒姣紅嫁給他,想要賴婚。鄭板橋瞭解到窮書生叫韓夢周,父親當年也做到縣官,因為得罪了上司,革職回家,憂鬱而死;母親也去世了,就剩他孤身一人,生活拮据。鄭板橋從言談中,發現這個青年頗有才學,素質功底不錯。這天,騰八百私下送了一千兩銀子給鄭板橋的妻子饒玉鳳,請她幫忙說情,讓鄭板橋作主,逼窮女婿解除婚約。鄭板橋知道後大為憤怒,想騰八百在衙門做事,竟然嫌貧愛富,還用銀子來買通上級,真是知法犯法,真是不可救藥。本想將騰八百叫來,狠狠教訓一頓,退還他的銀子。仔細一想,這並不是萬全之策,他眉頭一皺,心生一計,高高興興地將一千兩銀子收下了。“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兌威。”處置騰八百。

鄭板橋將騰八百找到後堂,對他說:“你放心,我一定照辦。俗話說,無功不受祿,我既然收了你的銀子,自然要幫忙。你家女兒姣紅的婚配也要門當戶對。為了抬高你女兒的身價,我想收她做乾女兒,你又有錢,加上她又是縣太爺的乾女兒,肯定可以找個乘龍佳婿。”鄭板橋看清騰八百的勢利,是因為他有幾個臭錢,至於地位只是縣衙小吏,還談不上有勢,現在他成了他女兒的乾爸爸,騰八百就既有錢又有勢了。接受賄銀,答應幫忙,是順應了騰八百的意思。難怪騰八百聽了高興萬分,不住地念叨:“我的女兒真好福氣!我的女兒真好福氣!”

至於鄭板橋怎樣“幫忙”,是早已胸有成竹的了。鄭板橋將騰八百打發走了,立即派人把窮書生韓夢周找來,問:“你願意解除婚約嗎?”韓夢週一邊流淚,一邊搖頭。鄭板橋對他說:“你的岳父要賴婚,是因為你窮;他為了要達到解除婚約的目的,還想借我的權勢,幫他的忙。我現在將他送來的一千兩銀子轉送給你,你就不窮了;我認他的女兒為乾女,你和她成親,就是縣太爺的女婿,在我們這個不大的縣城裡,也就算有勢了,他還有什麼理由要解除婚約呢?”

第二天,騰八百滿心歡喜地帶著姣紅來認乾爹。鄭板橋對她說:“從今天起,你是我的乾女兒了,也倡聽我的話喲。”姣紅連連點頭。騰八百在一旁趕緊奉承:“當然,當然。我的女兒就是縣太爺的女兒,還能不聽您的?”過了片刻,鄭板橋又把韓夢周叫來,對著騰八百說:“你這個女婿,現在有一千兩銀子,也不算很窮。進京趕考的盤纏,你不必操心了;他如果秋闈考中,自然少不了高官厚祿。和我的乾女兒相配,可以說是門當戶對。”騰八百急忙嚷道:“老爺,您這是叫我上當啊!我的女兒……”鄭板橋笑道:“你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我還能讓自己上當?”騰八百才知道鄭板橋答應幫忙,不是幫自己的忙,而是幫窮女婿的的忙。鄭板橋提出:“選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就定當天在衙門成親。”騰八百拗不過鄭板橋,只好答應了。一對青年男女,當著鄭板橋拜堂成親。第二天,騰八百眼看窮女婿帶走他的女兒,還白白貼上一千兩銀子,氣礙乾瞪眼。說來也巧,這年秋天韓夢週中了舉人,一對新人雙雙拜謝鄭板橋。

如何運用“損兌”管理下屬。如何對待弱勢群體,為鄭板橋點贊!下面還有一則他為民作主的佳話,“益之損之皆為之辭”。

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猶如碎銀似的撒落在地上,明晃晃的,好一幅美景。鄭板橋正聚精會神地在院子裡畫竹子。他畫著畫著,隱隱約約從縣牢中傳來十分悲傷的哭聲。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家家團圓歡喜,何來如此傷心之人?他停住筆,把衙役叫來細問。

原來是鄭板橋下午出去私訪,前腳剛走,大豐鹽號後腳就把此人押來,說此人販賣私鹽。一般犯人送來,鄭板橋不在家是不收的,但衙門的陳典史和大豐鹽號的藤老闆交往密切,開後門收下的。接著,鄭板橋又仔細地審訊了這個犯人。得知此人叫張三,這幾年連遭劫難,父親去世不久,又遭大火,使本來就窮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半個月前,相依為命的老母又病倒床上。為了抓藥救母,張三迫不得已販了點私鹽,沿村叫賣。不巧,被大豐鹽號的藤老闆知道了,硬說張三搶了他的飯碗,把張三吊起來毒打一頓不算,還送官獄,並準備押解到萊州府治罪。張三在監獄裡想到老母親還等他抓藥回家,便傷心地痛哭起來。

鄭板橋聽了張三的訴說,眉頭皺得老高,倒揹著手,在院子裡來回踱步,本想將張三放了,可是又想:皇上有旨,販賣私鹽是違法的,如若就這樣打發他回去,萬一藤有福他們告到上司,查起來就不好辦了;如果懲處吧,就販了這麼一點點鹽,而且是為了抓藥救母,豈不有點冤屈!不如先給他一點銀子,派個貼身的老衙役跟他連夜回去看一下老母親,再速回來聽候處理。

張三和老衙役走了以後,鄭板橋仔細一琢磨,他到濰縣時間不長,發現有件事太蹊蹺,這個藤有福雖是個鹽商,但權勢比縣太爺還大,往日的是縣太爺見到他們都要讓三分,否則就混不下去;張三販了一點私鹽,藤有福就用私刑先將他打得半死,再往衙門送;藤有福抓住張三有幾天了、早不送遲不送,偏等鄭板橋不在時送來,陳典史收下案子居然也不稟告。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葫蘆裡什麼藥,藤有福和陳典史清楚得很,他們兩人一撓一搭,一裡一外,幾任縣太爺吃過他們不少啞巴虧。這次他們本想用簸箕轎先整治鄭板橋,結果反而被鄭板橋治了一傢伙。這口氣正沒機會出,碰巧捉了個張三,站住販私鹽是違法的理由,撈個現成的,先打他個半死,再往衙門送,看你鄭板橋怎麼處理?

鄭板橋是個聰明人,經這麼一審一問一琢磨,那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他心中有數了。第二天,鄭板橋就把陳典史和藤有福叫來,假裝同他們商量如何發落私鹽販子張三的事。藤有福訴苦道:“大人,這幾年販私鹽的刁民越來越多,若不嚴加處置,我們賣官鹽的就要關門喝西北風了。所以這個張三嘛,一定要送萊州府問罪,不然剎不住這股歪風!”鄭板橋哈哈笑道:“藤老闆,我看你的算盤打錯了。你不說販私鹽的多嗎?那就是將他們都送萊州府,也不見得治本。我倒想了個主意,不用送萊州府,叫他在你大豐鹽號門口掛牌示眾三天,這一示眾比押解萊州府還厲害,今後,誰還敢搶你的金飯碗?”藤有福一聽,連聲叫好,殺一儆百,只是認為三天太少,要求多來幾天。鄭板橋爽快他說:“行,十五天如何?”藤有福連忙點頭同意,並一再強調:“一言為定!”

第二天,鄭板橋叫監牢的獄卒把張三頸上幾十斤重的木枷拿掉。拔了張蘆蓆,蘆蓆中央剜了個圓洞,套在張三的脖子上,代替木枷,份量輕得多了。

蘆蓆上光光的,鄭板橋就畫了幾張翠竹、蘭花,寫了幾張條幅,貼在蘆蓆上,叫他站在大豐鹽號門口示眾。

太陽一竿子高時,張三就站出來示眾;太陽二竿子高時,看熱鬧的人就圍了一大圈;太陽三竿子高時,人群越圍越多,裡三層外三層,把整個鹽號大門堵得水都潑不進去。其實,人們不光是來看張三示眾,還要看鄭板橋的字畫,畫千姿百態,字龍飛鳳舞,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呀!

大豐鹽號的藤老闆,一見那麼多的人來看示眾,開心極了,直佩服鄭大人的主意好,這一示眾,還有誰再販私鹽,藤家的財神不就保住了!藤老闆心裡一高興,又把幾個一夥的兄弟請了來,喝酒開心。喝得興致正濃時,突見店小二急急忙忙進來說:“老闆,不好了,看示眾的人太多了!” “示眾嘛,就……就……就是要人看……著嘛,人……多些好……好嘛。”藤老闆多喝了兩盅,舌頭有些發硬。店小二忙說:“老闆,人太多,大門都要擠壞了,門開不動,做不成生意了!”一聽說做不成生意,藤老闆一急,酒醒了一大半,拔腿就朝鋪面跑。一望,果真如此,看熱鬧的人圍得像鐵桶。一天不開門,就是一天的損失,等於把白花花的銀子往水裡丟,響都不響就流走了。“他媽的,你們眼睛都卡到褲襠裡啦,看把我的門都堵死了!滾開,滾開!”藤老闆急惱了,把肥頭伸出門外,嘴裡不乾不淨的罵道。

他這一罵,外頭的人可不饒他。有的說:“衙門貼了告示,叫我們來看示眾的,犯什麼法?”也有的人說:“你做你的生意,我看我的示眾,礙你個屁事!”……你一言,我一語,外面人多嘴雜,藤有福嗓門吼啞了也無濟於事,只好自認倒黴。

就這樣,一連五天,沒做成生意,損失太大了,藤有福猶如被人剜了心頭肉。不能再示眾了,他著實受不住了,就從側門溜出去,找鄭板橋說情。

藤有福剛從側門出來,就看見鄭大人的轎子到了大豐鹽號門口,他急忙奔過去,雙膝朝下一跪,雙手緊緊抓住轎槓不放。鄭板橋見有人攔轎,掀簾一看,是藤老闆,問道:“大街上攔轎,是何道理?”“老爺,不示眾了,不示眾了!”“為什麼?你不是說要示眾十五天麼?現在才開始五天,只是個零頭,怎麼就不示眾了!”藤有福磕頭作揖,哭喪著臉求道:“既然你說不示眾了,那就叫犯人回去吧!”板橋走下轎來朝張三走去,群眾見縣老爺來了,馬上閃出一條道。“不示眾了,你回去吧!這蘆蓆上的字畫,誰要買你就賣了吧,賣的銀子你拿回去替你老母親看病!”說完,上轎走了。一眨眼的工夫,字畫被人們爭著搶著買走了,賣了幾十兩銀子。

藤有福望著張三手上白花花的銀子,如大夢初醒,懊惱他說:“鄭大人這哪是懲罰張三,明明是懲罰我藤有福啊!”鄭板橋不愧是精通鬼谷子學說的姣皎者:“園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益之損之皆為之辭。”劉羅鍋名言:“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鄭板橋不愧為是為民作主的好清官!為鄭板橋歡乎!為他再次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