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樞原文
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復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
二、原文讀注
原文:
持樞。
讀注:
持:抓住關鍵。
樞:門軸。
持樞:意指抓住關鍵以控制事物的運轉。本篇有殘缺,無法窺全其主旨和結構,從殘留部分看,主要論述了國君治理國家要遵從天道順應自然規律,這樣才能抓住治國安民的關鍵。
原文:
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讀注:
持樞:持:抓住要領。
樞: 指門軸。一年四季天日自然執行之道,不同的時節要做不同的合適的事情。
春生:如果沒有春天的發芽。
夏長:就沒有夏天的生長。
秋收:更不會有秋天的收穫。
冬藏:冬天就沒有什麼可藏的了。天之正也:這就是天之規律,大自然的法則。
原文:
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
讀注:
不可幹:不可牴觸。
而逆之:而倒行逆施。
逆之者:違反了它。
雖成必敗:即使一時成功了,最終也必然失敗。
原文:
故人君亦有天樞。
讀注:
故:所以。
人君:人君為政,治理國家。
亦有:也要順應自然之道。
天樞:遵循客觀規律,人法天,天法自然。
原文:
生,養,成,藏,亦復不可幹而逆之。
讀注:
生:生了出來。
養:必須養育,管理。
成:養育到發育成熟,成熟之後才能收穫。
藏:收穫後就精心儲藏,儲藏是為了保用。
亦復:為了永保之用必須再生,再養。
不可幹:不可牴觸。
而逆之:倒行逆施。不能違背,也即易經中所說的“元享利貞”。
原文:
逆之者,雖盛必衰。
讀注:
逆之者:逆向而行。
雖盛:即使一時成功了。
必衰:最終也必然失敗。
原文:
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
讀注:
此天道:這就是天道(自然之規律)。
人君之大綱也:是人君遵守的原則,治國的基本綱領。
三、讀後感
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意思是抓住季節關鍵,就是春種,夏長,秋收,冬藏。這是上天的自然法則,不可違背,違背了即使一時成功,最終還是失敗。
現代科學查明,作物生長自然法則就是:適當的水分、空氣、溫度、肥料四要素。只要滿足這四要素的所需條件,作物那個時候都可正常生長。現代的大棚返季節蔬菜、返季節水果,就是人為地創造四要素,迎合自然所需自然法則,雖逆之但能成功。
現代人類想移民火星,不久的將來也許像現在的大棚蔬菜一樣的成功。人類科學的發展進步,一代勝過一代。
下面還有二則想“幹而逆之”的故事:
一下雨天,一位婦女帶著一條狗上公共汽車來。那是一條大狗,四隻腳都髒得很。婦女對售票員說:“要是我替狗付錢,它能像其他乘客一樣有個座位嗎?”售票員回答說:“當然能啦,太太它可以跟所有的乘客一樣有個座位;不過,它也要跟其他乘客一樣,不得把腳放到座位上去。”
清末,紹興有一位名叫楊惠芬的女子,年紀十七歲,相貌長礙很漂亮,嫁給同縣一位姓張的紳士做兒媳。不幸得很,只過了一年,張家的兒子生急病死了。惠芬不願意守寡,與她表哥發生了感情。這件事慢慢傳到她公公的耳朵裡。姓張的紳士很生氣,心想:兒媳不守婦道,這樣下去,豈不敗壞張家名聲!於是不許媳婦出門。媳婦很不甘心,就託人請一個姓馮的訟師向縣衙門遞“稟”,請求保全名節。訟師得了錢財,又可憐她年輕守寡,就寫了這樣的一份稟詞:“為請求保全節操事,妾孀妹(寡婦)楊惠芬,生不逢辰,伶仃孤苦,十七嫁,十八孀(守寡),無奈翁鰥叔壯(加上公公是個光棍漢,小叔子正年輕力壯),順之則亂倫(依從他們就亂了人倫之禮),逆之則不孝(不依從公公就是不孝),順逆兩難,請求歸家全節”。
這張“稟”著墨不多,字字有力,送進縣衙門,縣官一看,合情合理,就批覆同意她回孃家。不久,楊惠芬與表哥終於結成夫妻。
這兩則插曲道出“天地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