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x月x日.下午

跨過了半山腰那條連綿環繞山體的雲帶路,就進入到了蒼山的高處。

海拔越來越高,坡度也越來越大,行走愈發困難起來。蜿蜒曲折的小路,象一條長長的麻蛇,時而坦露於大樹之下,時而淹沒在灌木叢中,起起伏伏,次弟上下,蹤跡遊離,漂浮不定。

地勢崎嶇而險要,眾人都小心翼翼,亦步亦趨,埋頭絡繹而行。

走到普陀崖處,轉過一道山崖,走在前面的老趙高聲吼了一嗓子,“鳳眼洞到了!”

大夥抬頭望出去,高聳入雲的龍泉峰左側陡壁之間,亮出一個上尖下寬的狹圓形洞穴。這就是被明代學者李元陽譽為“峙對朝陽,光透後山”的“朝陽洞”,因其貌似鳳眼,又稱為“風眼洞”。

鳳眼洞是龍泉峰上著名旅遊景點,大理名勝十六景之一,“鳳眼覽輝”。

該景點由鳳眼和龍眼兩個洞組成,均在懸崖絕壁之上,洞形如龍鳳之眼,因而名揚天下。

上山之前,眾人皆有共識,對鳳眼洞的情況一目瞭然,內有“飛來石”,“仙人床”,洞外是萬丈懸崖,遠眺近睹,均沒有象山字形狀的山麓峰巒,且景區景點及周邊四圍,奇峰怪巖,洞穴縫窟,大多已經旅遊開發殆盡,遊人如蟻,足跡遍佈。

此處無需逗留。

越往上走,山道越發崎嶇,扶搖盤旋而上,很多地方已經人跡罕見,無路可走,須扒開濃密的樹叢,才能亦步亦趨,寸步寸行。

峰巒峽谷,有瀑布如一線白練,飛洩山間,其景甚是壯觀。

攀爬到了三千多米的高處,四周突的變得空曠。

頭頂上陽光燦燦,白雲飄飄,身旁邊長風烈烈,呼聲嘯嘯。空氣極其清新,冷冽,沁人心脾,視野份外廣闊,深遠,舉目遙望,一覽無遺。

山上的植被和山下差異很大,高樹稀疏,灌木叢生,草甸遍佈,呈現出了極為豐富的多樣化特徵。

蒼山是北半球低緯度地區存在第四紀冰川遺蹟最著名的山脈,2014年9月23日,在加拿大聖約翰舉行的第六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

這是繼石林2004年2月13日被認定為世界地質公園後,雲南省第二個被認定的世界地質公園。

全球的世界地質公園,總數161個,分佈在41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最多,數量41,大理蒼山為其中之一。

蒼山上除了盛產天然紋理千姿百態,俗稱大理石,實則是方解石,石灰石,蛇紋石,白雲石等重結晶的岩石在高溫高壓,並在所含礦物質發生變化時重新結晶形成的“雲石”之外,亦是南北植物區系交匯的地方。溫帶植物從北至南擴散過來,熱帶植物由南向北漫延。南北植物的融合,加上巨大的海拔梯度上的低海拔熱帶植物和高海拔溫帶植物區系交匯,再加上特殊地質歷史和地殼運動,所分化衍生出來的一些特有植物,如蒼山冷杉和蒼山鳶尾等,形成樹木,灌木,草甸的立體植被模式。

蒼山四季蒼翠,由下而上由幼林草地帶,松林櫟林帶,冷杉雜木帶,高山草地帶組合,形成了層次分明的高山景觀和變化有致的季相景觀。以蒼山命名的“蒼山冷杉”,以其楚楚動人的身姿與不畏風雪嚴寒的氣質,雄踞於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懸崖絕壁,是中國冷杉屬樹種在地理位置上分佈最南的一個樹種,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高山景觀植物,被譽為“樹中君子”。

蒼山上的花卉,品種繁多。

雲南的八大名花,山茶,杜鵑,玉蘭,報春,百合,龍膽,蘭花,綠絨蒿,在蒼山都能尋找得到蹤跡。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杜鵑花,僅品種就有41種,從山腳到海拔4100米的積雪地帶,層層疊疊,成片成簇。植株高者達十五米以上,呈大樹狀( 如棕背杜鵑、馬纓杜鵑)。矮者只有十公分,匍匐狀貼地而生,形成地毯狀景觀(如密枝杜鵑)。杜鵑花的形狀千姿百態,花色亦有紅,白,黃,紫,粉等數十種。

在杜鵑花的海洋裡,有的品種稀罕,僅蒼山獨有,如和藹杜鵑,藍果杜鵑。有的以大理命名,如大理杜鵑,大理腺萼杜鵑。

世界上杜鵑花屬中葉子最大的品種凸尖杜鵑,亦生長在蒼山之上。

蒼山,當之無愧的在世界植物花卉界業內,被稱之為“天然杜鵑花園”。

蒼山上還有鹿子,麂子,岩羊,野牛,山驢,野豬,狐狸,雉雞,以及藍果杜鵑鳥,棕背杜鵑鳥,白腹錦雞,火尾太陽鳥等等,是野生動物和鳥類的樂園。

提起大理,都會講到大理著名的的四絕,“風花雪月”,它們分別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蒼山雪位於最高處的馬龍峰,4122米,終年積雪不化,遠眺白雪皚皚,晶瑩剔透。

其實,蒼山上除了雪,還有一景,甚是奇特,那就是蒼山的雲。

洱海明月高懸在天上,但蒼山的雲不在天上,它們在山頂,在山間。

蒼山雲景,變幻萬千,其中最有名的是“望夫雲”和“玉帶雲”。

望夫雲有故事,這個故事美麗,哀怨,纏綿,流傳甚廣甚遠。

每年的冬春季節,玉局峰頂常常會在萬里無雲的大好晴天,忽然出現一朵亮如銀,白似雪的雲團,它潔淨而奇麗,柔美而輕盈,在深邃的藍天十分醒目。

它,就是傳說中的望夫雲。

望夫雲的變幻,令人心驚膽戰。

剛剛還是潔淨,柔美,輕盈的雲團,迅速的由雪白變得灰黑,漸漸升高,拉長,形如一個身材窈窕的女人,披頭散髮,好象在俯視著茫茫洱海,哀哀大哭。

望夫雲出現之後,往往接踵而來的,便是狂風大作,海浪滔天。洱海上掀起的驚濤駭浪,讓漁船不敢離岸,因此望夫雲又被稱為“無渡雲”。

望夫雲的故事,在大理家喻戶曉。

傳說美麗的南詔公主阿鳳,與蒼山上的一個勇敢的年輕獵人偷偷相愛,南詔王堅決反對,請來一個叫羅荃的法師,設計將獵人害死,變成石騾子沉入了洱海。

公主憤鬱而死,魂魄聚於蒼山玉局峰之上,化為了一朵白雲。

公主每每想念她的愛人的時候,便由哀而怒,怒而生風,把海水吹開,和愛人相見。

於是,人們便把這朵雲彩,稱之為望夫雲。

玉帶雲則是蒼山之上的自然奇觀,且由來悠久,遠在千年前的唐朝,便列為葉榆(大理之古稱)的十景之一。大理府志有記載,說“點蒼盛夏之日,常有云彩束山腰,橫亙十九峰,約百餘里,截然如帶。”

夏末秋初,每當山雨過後,蒼山十九峰山嵐四起,匯成雲帶聚於蒼山半腰,白如雪,凝如脂,飄浮低空,婀娜多姿,嫵媚動人,如一條潔白的玉帶,橫亙百里,經日不散。

玉帶雲還是農耕的吉兆,白族農諺說,“蒼山系玉帶,餓狗吃白米。”

農人看見玉帶雲,就彷彿看見了豐收,心裡樂臉上笑,朝雲帶作個揖,把鐮刀磨得雪亮,計算著開割的日子。

眾人走到一塊草甸上,李雲看董老面帶倦容,便提議休息一會。

楊蒼海瞄了一眼手錶,已近中午時分。

太陽昇得老高,熱烘烘的,額頭脊背上,似有津津的汗水。

大家都有些疲憊。

他報歉的朝李雲笑笑,大聲喊,“休息!休息!同志們休息,盡情的休息!”

楊蒼海掏出手機走到一邊打電話,隨即回來對大家說,段總的人已經在洗馬潭那邊候著了,有帳篷,有自熱米飯,自熱火鍋,格是去那點休息,吃飯。

楊蒼海話說給大家,但面向董老,象是在請示領導。

董老沒有吱聲,李雲想了想說,洗馬潭那邊是景點,人多,找尋的希望不大。吃個飯又回來,去去來來好幾公里,我的意見就不去了吧,帶得有面包,礦泉水,隨便對付一下得了。

董老看來也是這個意思,點了點頭,其他人緊跟著都齊聲贊同。

草甸之上,高高矮矮的各色杜鵑花盛開,五彩繽紛,斑斕一片,燦若雲霞。粉紫的報春花,淡黃的白合花,濃豔的龍爪花,混雜其間,把草甸裝扮成了風光漪旎的花的海洋。

坐在軟軟的草甸上休息,是難得的奢侈的享受。

老趙倒在草地上,扠枝巴枒的伸手伸腳躺得舒服。

李雲和楊蒼海張羅著,把各自帶的麵包,火腿腸,礦泉水放在一起,招呼董老和眾人喝水,吃東西。

董學成拿了一瓶水和麵包,邊吃邊在四周探看。

老趙和兩個民警嘴上嚼著火腿腸,把無人機拿出來鼓搗著。

“我們現在這個位置,還真是有些不同尋常呢。”

董老喘勻了氣,拿起一塊麵包,扭頭四周看看,忍不住又開啟了話匣子。

董學成稱得上是忠實聽眾,見董老說此地不同尋常,忙快步走過來坐在董老身邊。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龍泉峰,這個不說了。左邊的玉局峰,望夫雲盤垣的地方,有名。玉局峰旁邊是馬龍峰,蒼山最高處,大理四絕之一,蒼山雪盤垣的地方,有名。右邊的中和峰,更是有名。”

董老喝了一口水,慢慢把瓶蓋扭上,“中和峰是蒼山十九峰的中心山峰,正前方是大理古城,洱海,是俯瞰蒼洱風光的最佳地點。峰腰間的中和寺,始建於唐南詔國時期,因峰而得名,清朝康熙皇帝賜匾“滇雲拱橋”。蒼山十九峰,大理城內外,寺廟眾多,皇帝賜匾的,唯中和寺,絕無僅有。”

“再說這個洗馬潭,”董老又喝了一口水。

“洗馬潭你們都知道吧,位置在玉局峰和龍泉峰兩峰交匯的地方,是第四紀冰期遺留下來的高山冰磧湖泊,古老得不能再古老了。那地方我去過多次,潭後邊的山形,猶如一把舒適的靠椅。你們想想看,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上,靠山面水,絕頂的好風水啊。還有一把巨大的椅子,龍椅,置於天地之間,誰放的掎子,誰有資格上坐,光是這點景物,就可以編撰很多故事的吶。”

董老的一番話,聽得眾人饒有興趣,聚於他的身旁,忘記了手裡的水和麵包。

董老環顧了一下眾人,“關於這個洗馬潭,還有兩個歷史傳說,你們聽過嗎?”

楊蒼海,李雲,老趙和兩個民警,都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身為大理人,誰沒有聽說過那些傳說掌故呢?

董學成一如既往的世故,當然也顯示了他善於瞭解情況,收集資料,掌握事態的特點。

董學成笑笑說,洗馬潭的傳說由來,以前聽老人說過,和忽必烈有關,不知道這傳說的背後,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典籍掌故呢?請董先生賜教。

董老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傳說就那麼兩個,也沒有哪樣更多的東西。但是我要問,你們認為這兩個傳說怎麼樣,是真實的嗎?還是虛妄的呢?”

眾人不解其意,剛才還不約而同的點頭,現在又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董老笑笑說,“關於這個洗馬潭,千百年來眾口一聲,一是傳說當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圍羊苴咩城久攻不克,於是布奇兵翻越蒼山,攻城得手。忽必烈的軍隊曾在此處歇營洗馬,因此而得名。

再一個是據史載說洗馬潭古稱“高河”,是南詔時期的水利工程設施。南詔豐佑年間,這南詔王派遣軍將晟君,在這裡建此高山水庫,引導山泉灌溉農田。

我認為這兩種傳說,甚是謬誤,以訛傳訛,牽強附會,不能當真。”

董老的反常見識,提起了眾人的好奇,個個豎起了耳朵,細心聽他講。”

“你們想想看,即便是忽必烈出奇兵攻城陷陣,奇兵,奇兵,那奇襲之兵必定是輕裝簡攜,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蒼山之上,兵道崎嶇,小路縱橫,人行攀援尚如此困難,馬匹輜重能輕易爬越嗎?關鍵是有這個必要嗎?沒有必要,沒有馬匹,就沒有洗馬,無馬可洗,何來洗馬潭?”

眾人覺得董老的辯解不無道理,但又似乎不是非常的嚴密,好象哪裡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又一時找不到,難以啟口。

見眾人沉默不語,董老又說,“這第二個傳說,更是荒謬。修提築壩挖水庫,其意何為,無非是飲用,灌溉。這高高的蒼山之上,有必要嗎?蒼山一十八溪,溪溪天然,水量充沛,四季不斷。況且還有諾大一個洱海,浩浩汪洋,濤濤海水。高山之上修建水庫,何勞此舉?由此可見,這兩個傳說,都是後人附會,斷無道理。”

董老的一番見解,讓眾人耳目一新,信也罷不信也罷,道理擺在那裡。不信,不信你反駁唄。

歷史的研究和考證,也許就是這樣的一條路子吧。走常規,四平八穩,波瀾壯闊。不走常規,反而異兵突起,驚世駭俗。

董學成嘖嘖讚歎,李雲若有所思,其他人更是接不上話,都默默無語,埋頭喝水啃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