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湯作為一代帝王,和前面的堯、舜、禹、啟相比是有區別的,舜、禹的地位是透過禪讓得來的,堯、啟的帝位是透過世襲得來的,而湯的天子之位是透過造反得來的,也就是說,湯作為帝王屬於開國皇帝。既然是開國皇帝,能力自然非同一般,那麼湯何許人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這還得從湯的先人說起。

湯的先人要追究到上古帝王帝嚳那裡。據傳帝嚳其中的一個女兒到河裡洗澡,看見燕子掉下一個蛋,撿起來吃了,由此懷孕,生下了湯的先人契。契長大後跟隨啟為舜治水有功,被舜封在商地建國。自契開始,商國子傳孫,孫傳子,子再傳孫,一代一代國祚一直延續到湯。湯為人英武,有大略,加上治世能臣伊尹的輔佐,國勢日漸強盛,被封為一方之伯,也就是商湯具有討伐鄰近諸國的權利。正因為這樣,夏桀才把湯欺騙到帝都囚禁起來,其目的就是想讓湯幫助他到討伐不聽話的諸侯。

湯從夏都回到商國後,勵精圖治精心準備了幾年,打算討伐夏桀,伊尹阻止他說:“戰爭非同兒戲,不戰則已,既戰必勝,先讓我去夏都探聽一下虛實再說吧。”

伊尹隨後喬裝打扮,潛伏到夏都觀察了一陣子,回來告訴湯,桀雖腐敗,但國事還沒有腐爛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讓湯等等再說。

又過了幾年,湯再次徵求伊尹討伐夏桀的意見。伊尹說:“現在可以了,但時機不對,等等再看吧。”

又過了一段時間,一諸侯國看到桀無道起來反叛作亂,夏桀讓商湯去平叛。伊尹告訴商湯說:“現在可以討伐夏桀了。”

於是,商湯率領諸侯國,帶著伊尹,先平定了叛亂,隨後就勢攻擊夏桀,把夏桀打敗滅亡了夏朝。

湯和伊尹珠聯璧合,開創商朝基業,兩人相遇相知就象後來三國時期諸葛亮、劉備相遇相知一樣,也充滿了戲劇性。劉備三顧茅廬才見到諸葛亮的金面,據傳湯在得知伊尹是個人才後,也前後派人帶著厚禮去請了伊尹五次,伊尹才最終出山。

另外湯、伊相遇還有一種說法,伊尹看到湯是個明主,想輔佐湯成就大業,可苦於自己是個平民百姓一直沒有機會接近湯,向湯展示自己。後來遇到湯娶親,伊尹就事先投到湯的未婚妻家裡當僕人,最終得以湯妻子陪嫁男僕的身份來到湯的身邊。

劉備見到諸葛亮,諸葛亮一篇隆中對,令劉備心服口服,而伊尹在來到湯身邊後,湯卻始終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看到明主就在身邊,才華卻無處施展,伊尹每天急得抓耳撓腮。這天輪到伊尹做飯,伊尹腦子裡靈光突顯,把一頓飯做得格外豐盛,估計是湯從來沒吃過的。湯對伊尹做的這頓飯讚歎有加,詢問緣由。於是伊尹就揹著案板,提著飯鍋進見湯,向湯解釋這頓飯是怎麼做的。在說如何做飯的同時,伊尹藉機向湯說治國和做飯差不多,讓湯實行王道。老子道德經裡有一句“治大國若烹小鮮”估計是受伊尹的啟發得出來的。

當年舜被舉薦給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舜仁義孝順,對他那個殘忍的後媽還有那個糊塗瞎子爹及弟弟能忍讓,而夏桀時各諸侯能歸順湯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湯這個人比較仁義,而湯的仁義不僅施捨給天下蒼生,就連獸類也受到湯的惠顧。

據傳一次湯去野外散心,看見一位獵人在四個方向上佈網打獵,並且禱告說:“願天下四方來的獵物都進入我的網中。”湯不由感嘆道:“唉!那樣就把鳥獸都捕盡了。”

你想人家湯是什麼人啊。聽湯這麼一說,那個打獵的趕緊把三個方向上的網去掉了。網開一面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不過經過這麼多年演化,現在成語網開一面和當年那個獵人打獵時網開一面含義早已發生了變化。現在成語網開一面的意思是把網開啟一面以便網中的獵物能夠逃出去,通常比喻放人一條生路。而當年那個獵人網開一面的意思恰是讓獵物不能從這個方向布的網逃出去。但古今給獵物放條生路,不對它們趕盡殺絕兩者倒是一致的。

在現實生活中,一句言辭一個眼色都可能改變旁人對自己的看法。湯野外散心遇到獵人時不經意間的一句感嘆也是這樣。各個諸侯聽說湯對鳥獸都如此仁慈,以前不願歸附商國的也歸附了商國,從而使商國的力量越來越大,以致最後滅掉了夏桀。

湯作為對待獸類仁慈的正面典型存在在我華夏茫茫的歷史長河中,無獨有偶,湯去世後過了一千年,到了春秋時期,我華夏大地上又出現了一位對待動物特別仁慈的人物,這位人物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楚莊王對待對待動物仁慈到什麼程度呢,他給他餵養的一匹馬穿刺繡的衣服,吃有錢人家吃得起的棗脯,住華麗的房子,結果這匹馬因為恩寵過度,得肥胖症死了。

楚莊王對自己飼養的那匹馬在其生前對其照顧備至恩寵有加還不夠,那匹馬死後,還計劃按照大夫的禮節安葬它。楚莊王手下的那些臣子感到在禮節上和馬並列等同,受到了侮辱,紛紛站出來反對,可楚莊王就是不聽。最後一個名叫優孟的樂工站出來,用諷諫的方式才阻止了楚莊王,把那匹馬煮煮吃了。

物極必反,古今一同,沒錯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