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同樣兄及弟不一樣的後果—湯和吳王壽
君臣那點事別樣的史記 侯秋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夏朝從禹開始到桀滅亡,國祚四百餘年,除了開國初期的禹和啟,期間沒有特別傑出的領袖級帝王出現,至於大惡之君,除了夏朝後期的孔甲和直接導致夏朝滅亡的桀,似乎也沒有。總的來說,夏朝的國運發展比較平穩,呈下坡狀,越走越衰,以致到桀最終滅亡。而接替夏朝的商朝就不是這樣了,其發展歷程從開始初期就充滿了戲劇性,然後興興衰衰,延續達六百年,流傳下來的種種故事也要比夏朝時多得多。
湯去世後,在天子第二任傳繼上就遇到了麻煩,其麻煩是在湯去世前他立的太子就去世了。面對這種情況下,湯把天子之位傳給了太子的弟弟外丙,可外丙在位僅三年也死了。外丙死後把帝位傳繼給了自己的弟弟中壬,可中壬也不長壽,在位僅僅四年,也撒手歸天。中壬死後,可能是沒有弟弟可傳了,把帝位傳給了當初太子也就是他大哥的兒子太甲。
上述看似平淡的弟繼兄位帝位傳遞,實際上隱藏著極大的隱患。因為弟兄幾個總有死光都不在的時候,到那時,天子之位傳給誰,是大哥的兒子,還是二哥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兒子。在這裡,中壬把天子之位傳給了大哥的兒子,除了一點小的下面即將提及的風波,沒有發生大的波瀾。而在湯之後到了周朝春秋時期,周朝諸侯國之一吳國吳王壽夢去世後也出現了王位在幾個兒子中哥傳弟的局面,但這種局面最終以刀光血影,以悲劇收場。
吳王壽夢死後王位在幾個兒子之間傳承並非吳國太子死得早,而是壽夢四個兒子中的小兒子季扎太出色了,吳王壽夢一個心思想把王位傳給季扎,可季扎說什麼都不答應。看拗不過小兒子,壽夢臨死還不死心,特意立下遺囑,就是在他死後,王位在幾個兄弟之間傳承,他的意思最終能使小兒子季扎得以繼承王位。
壽夢死後,季扎的幾個哥哥很孝順,嚴格按照父親的遺囑辦事,大哥死了,王位傳給二哥,二哥死了,王位傳給三哥。可三哥夷昧繼承王位,經過若干年,看時日不多,讓弟弟繼承王位的時候,弟弟季扎仍不答應。既然弟弟不答應,那王位傳給誰呢,要說近當然是自己的兒子離自己近了,於是夷昧死後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這就是吳王僚。
經過這樣一番折騰,吳王僚當然是高興了,但有高興的就有不高興的。其中吳王壽夢大兒子專樊的兒子公子光就非常不滿。在公子光看來,既然自己的小叔叔季扎不肯繼承王位,那麼在二叔夷昧死後,自己作為大長孫應當繼承王位。
不過公子光這個人很聰明,沒有把不滿表示出來,而是在暗中積蓄力量。而吳王僚也非泛泛之輩,表面上和公子光稱兄道弟,也時時刻刻提防著著自己的這位堂兄。可百密一疏,公子光利用叔叔季扎出國考察的機會,終於伺機刺殺了吳王僚,刺客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專諸。
叔叔季扎從國外歸來,看到木已成舟,正如公子光預先設想的那樣,在吳王僚墳前哭了一通,也沒有太責備公子光。畢竟無論誰當王都是吳氏血脈,既然自己不肯繼承王位,季扎自然也不好說長論短。
中壬為什麼把天子之位傳給大哥的兒子而不像後來春秋時期吳王矣味那樣傳給自己的兒子,是中壬這個人比較仁義,還是中壬自己的兒子不爭氣,還是當時輔佐他的伊尹比較強勢,這一切都已經成為歷史之謎。
不管怎樣,中壬死後把天子之位傳給自己大哥的兒子太甲確是事實,怎奈太甲不爭氣,亂德暴虐,不遵湯法,在位僅三年伊尹實在看不下去了,便把他放逐下臺,自行代理天子職責,迎送諸侯。慶幸的是太甲下臺後,能夠悔過自新,很快又被伊尹扶上臺,恢復了天子之位,致使商朝湯氏血脈得以繼續傳承下去。
人們常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可前面的歷史在那裡放著,後來的人未必能把前面的歷史當做鏡子或者說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影子。湯在所封太子死後,把天子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而等到了明朝開國大帝朱元璋,同樣太子死的早,但朱元璋死後把帝位傳給了太子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一個細微的變化,同樣都是後代繼位,但朱元璋的孫子和他的叔叔最終刀光血影,殺得不可開交,致使華夏大地再一次生靈塗炭。辦任何事情都要一碗水端平,厚此薄彼愛屋及烏往往適得其反。
在金庸先生創作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裡都知道有個偽君子嶽不群,如今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口是心非的奸猾之徒。湯的繼承天子之位的孫子太甲儘管起初執政令人失望,但被放逐之後的悔過自新還是出自內心的,絕非嶽不群之流的偽君子做做樣子。太甲再次登基後,痛改前非,勵精圖治,使國運再次昌盛起來,被伊尹尊稱為太宗,而自己也得以以一個明君的形象留在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