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晉侯夷吾回國怒斬慶鄭之後,即派太子圉去秦國為質。待太子圉走後,晉侯擔心重耳趁著自己兵敗勾結國內異己勢力顛覆自己政權,遂派寺人勃鞮帶領力士數人去瞿國行刺重耳。晉侯給勃鞮的命令是三日內啟程,而勃鞮接到晉侯命令,第二天即前往瞿國。要問勃鞮為何如此積極,原來當年勃鞮奉晉獻公之命去蒲邑捉拿重耳,逼得重耳自斷錦袍,勃鞮怕重耳一旦得勢上位,報復自己,故一心要結果了重耳性命 這才表現得異常積極。

且說勃提數人星夜兼程趕往翟國,然而還沒等他們進入翟國,早有一人提前抵達翟都,通知重耳他們刺殺重耳的刺客已經上路,讓他們趕緊逃離翟國。要問通知重耳他們的是何人,此人便是晉老臣狐突的家臣慄元。原來狐突的兒子狐毛、狐偃此時跟著重耳,狐突得知勃鞮前去行刺重耳,擔心勃鞮連帶傷了自己兒子,故急派家臣慄元乘快馬一路不息趕往翟國通知重耳他們趕緊逃走。

得到狐突報信,重耳大驚,說道:我家眷俱在此,此即吾家,我又能逃到哪裡去呢?”狐偃道:“我們跟隨你,並不是為了你這個小家,是為了有朝一日,返回故國,經營天下。翟國國小勢微,我們停留在此不過是權宜之計。今勃鞮前來是督促我們離開投奔大國,主上還猶豫什麼呢?”重耳問何國可使。狐偃說齊國是方伯之國,儘管齊侯老邁,管仲已死,但鮑叔牙為相,齊勢未衰,可前往齊國。重耳以為然,遂收拾行裝前往齊國。臨行重耳囑咐妻子季槐道:“晉君派人前來行刺於我,翟國我是不能再待了。有心帶上你和孩子,但此去前途未卜,路途遙遠,飲食無著,故你和孩子可暫留在翟國。一旦我在他國穩定下來,便接你和孩子過去。如果我二十年沒有音信,你不要等我,再嫁就是了。”季槐苦笑道:“妾今年二十五,再過二十年四十五,到那時妾還能再嫁人嗎?孩子有我照顧,你安心去你的就是了。”夫妻二人遂灑淚而別。

話說重耳、狐毛、趙衰等一幫人事急離得匆忙,離開翟都,皆徒步而行,一時如喪家之犬,漏網之魚,好不淒涼。等重耳一行東行到衛界。關吏問其來歷,趙衰說他們是重耳一行,欲借道前往齊國。官吏不能自決,上請衛侯衛文公。文公言道:“昔日衛國遭北戎之難,晉國不肯相助。今出亡之人,又無足輕重,讓其入關,還要招待他,徒廢資材,不如逐之。”遂吩咐守關將士不準重耳入關。重耳他們沒辦法不得不繞關而行。魏犨氣不忿,對重耳說道:“既然衛侯不盡地主之禮,衛之村莊我們剽掠一番,取些資材以助吃行,諒他們也說不出話來。”重耳道:“你說得倒輕巧,如果衛侯問罪我們怎麼辦。就我們這幾個人能對抗衛之甲兵嗎?況且剽掠即盜,我寧可挨惡,也不做盜賊。”魏犨面紅耳赤,嘿然而退。

這日重耳他們早餐未食,走到中午實在餓得堅持不住了,看幾個田夫正在地頭吃飯,遂向田夫乞食。一田夫問他們從何而來,趙衰上前解釋了一通。田夫笑道:“汝等為晉大夫,每日裡錦衣玉食,哪裡會缺吃的。即使你們真缺吃的,我們作為農民,吃飽了方能勞作,哪裡有餘食給你們。”趙衰道:“就是不給我們吃的,給我們一個吃飯的器皿也行。”那田夫哈哈一笑,即俯下身去捧了一捧土送給趙衰,道:“此土可做器皿,送給你吧。”

一旁魏犨看田夫戲弄趙衰,勃然大怒,揮劍欲殺田夫。趙衰急忙阻止魏犨說:“得口吃的容易,得到土地卻不易。土地是國家的根本。今上天借野人之手,以土地送公子,這是公子得國的預兆。有什麼值得惱怒的呢!”遂鄭重從田夫手裡接過泥土,送給重耳。重耳則小心翼翼把土包裹起來,裝進自己衣袋。一旁田夫不解,哈哈大笑,以為他們遇到了一群痴人。

從田夫那裡沒借到吃的,重耳他們又向前走了十里,實在走不動了,大家便停在一棵樹下歇息。看重耳臉色蠟黃,餓得直冒虛汗,又一旁不見趙衰,狐毛道:“子餘(趙衰字)壺裡還有點吃的,他落在後面,等他趕上來,可送食給公子。”魏犨道:“子餘那點吃的還不夠絮牙縫呢,等子餘趕來,早被子餘吃光了,大家不如採取些野菜吃吧。”重耳遂令大家按魏犨說的採野菜充飢。野菜採上來,大家煮給重耳吃,重耳難以下嚥,一口也沒吃到肚裡去。大家看著重耳正為難之際,介子推捧了一碗肉湯上獻重耳。重耳一嘗甚美,三口兩口把肉湯喝個精光。喝完肉湯,重耳問子推肉從何來。子推答道:“這是我小腿上的肉。臣聽說‘孝子殺身以事其親,忠臣殺身以事其君’今公子飢餓難嚥,所以我把腿上的肉割下來給公子吃。”重耳聽罷大痛,垂淚道:“出亡之人,竟連累大家到這種地步,大家不妨散了,各尋出路吧。”子推、狐偃等人聽罷,撲通跪倒,流涕道:“大家跟隨公子是念公子高義,甘心自願,吃這點苦又算什麼呢!”

重耳吃罷,身體有了點力氣起身欲行,怎奈趙衰未到,只好坐下來等趙衰。良久,趙衰方一瘸一拐地從後面趕來。大家問他怎麼啦。趙衰說荊棘把他腳拉傷了,故不能快行。隨後,趙衰取出食壺給公子重耳,讓重耳充飢。重耳道:“你給我吃,難道你自己不餓嗎?”趙衰道:“先君後臣,君上不吃飽,我怎麼能吃呢!”狐毛戲耍魏犨道:“換上你,壺餐恐怕早進到肚子裡去了。”魏犨羞愧得無地自容,趕緊把臉扭到了一邊。

就這樣,重耳君臣一路半飢半食,受盡了千辛萬苦,方才到達齊國。那重耳一行到達齊國,是否如其所願,齊侯又如何招待他們,且看後面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