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八日,晴天,東南風,稍大,氣溫宜人
今天下午,我去城西縣閻王廟,拜訪閻王。閻王接待了我。先是閒聊了好一會兒,他邀請我旁聽了他幾場審案。
在閒聊的時候,我主要問了他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在佛教神靈中,諸佛、諸菩薩以及羅漢、金剛等等,都是以社會導師或者志願者、受僱者的身份出現的,唯獨閻王,是實實在在的職能部門的首腦,有“王”的稱號,而且所執掌者至關重大——他管著眾生的生死、善惡諸業的審理、獎賞和懲罰、下一輩子各種狀態等等, 那麼,他作為外來宗教的神靈,列入中國本土信仰神靈的系列中,地位如何?閻王的回答是,最晚在唐朝的時候,他就被列入中國本土信仰神靈的系列中了,班次在嵩山、泰山、衡山、華山、恆山這五嶽之神和江、河、淮、濟這四條河流之神,也就是“四瀆之神”之上,至於其他的山神水神,當然就更加不能和他相比了。這樣的地位,已經很高了。這個問題是比較簡單的。
另一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我問他:“在梵文中,您的名號,是‘平等王’的意思,‘閻王’是音義兼譯了。這裡說的‘平等’,是不是意味著您對宇宙間的眾生,都是一視同仁的?在您看來,所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
他說:“當然,沒有任何例外,不管是國王還是小蟲子,都是如此。”
我說:“不僅僅您是如此,您以下,參與管理地獄的冥官,都是如此,這是不是真的?”
他說:“肯定是真的。不管世人把冥間世界,特別是把我管理下的閻王殿,渲染得如何陰森恐怖,這一點,我們堅持得很好的。”
我說:“早在唐代,就有‘人之正直,死為冥官’的說法。人們認為,冥間世界,之所以對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沒有絲毫的不公,是因為冥間世界的所有官職,都是正直的官員在擔任,他們都是經過在陽間世界長期考驗的。”
他說:“能夠在冥間世界擔任職務的,肯定都是在陽間世界的時候經過多年考驗而結論為正直的官員,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是,這尚不足以保證冥間世界的公正性,因為德行曾經非常高尚的人,因為環境等等因素的影響,也是會墮落的。任何個體的以往,儘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將來,但是,無法保證將來肯定也是如此。說白了,以前德行高尚的人,將來德行如何,還是很難說的。”
我問:“那麼,冥間世界是如何保證公正性的呢?例如,您處理眾生生前的善惡諸業,如何確保公正?我看到蒲松齡《聊齋志異》上的記載,說閻王如果判案不公,殿上會生烈火的,袁枚《子不語》中說,閻王升殿審案之前,先吞一顆鐵丸,私心產生的時候,這鐵丸就會在他的軀體內翻騰,他的五臟六腑如何吃得消?那麼,冥間世界,至少是您的閻王殿,是不是用烈火、鐵丸來預防不公正的?”
閻王搖搖頭說:“那些都是小說家之言,怎麼能夠當真?不是這樣的。就我閻王殿而言,那裡,其實就是一個磁場,一個看起來、聽起來很特殊的磁場。在這樣的磁場中,冥官不可能不公正,即使想不公正,也是無法做到的,因為不公正的言論,在那裡是說不出來的,不公正的行為,是做不出來的。其實,這磁場也並不能說特殊,因為宇宙間不管什麼地方,原本都是應該這樣的。你說是嗎?”
我說:“是的。宇宙間不管什麼地方,其實都是應該這樣的。除了你們的磁場外,還有哪些因素,促使你們能夠保證公平呢?”
他說:“也還有一些的。例如,我們斷案,向整個冥間世界直播,每個鬼神,都可以評論的——當然,他們必須對自己的言論負責,評論不當,乃至引發不良後果,懲罰也是嚴厲的。我們不僅直播,而且是全程錄影錄音的,這些音像,是永久儲存的。如果誰要查閱,經過相關的手續,就可以查閱。因此,我們的公正性,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我說:“看來傳說中可怕的閻王殿,也有可取的地方呢。”
他說:“真人如果願意,我邀請你旁聽幾場審案斷案,如何?”
我說:“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讓我也開開眼界。”
他說:“不過,我們審案斷案,都是在每天亥時。你必須等幾個時辰呢。這樣,你先去忙你的事情,亥時之前,你再到我客廳來,然後,我領你去。”
我謝過他,就離開了客廳,到廟外走走。到晚飯時分,我到一個小賣部,買了個麵包,一瓶水,就當晚飯吃了。
接近亥時,我就回到閻王廟的客廳,閻王早就等在那裡了。他讓我閉上眼睛,在他吩咐張開之前,決不能睜開。我就按照他的指令,閉上了眼睛。他讓我睜開眼睛,我才張開。
這時候,我就在閻王殿了。那裡的情景,和佛家描繪的,還有小說中描繪的,還有人間世界中的法庭,都不一樣,但也都相差不大。
到亥時了。閻王宣佈,這天的審案開始,命牛頭馬面帶進這天的第一宗案主。
隨即,牛頭馬面拿著刀槍,押進一個人來。此人中等個子,嘴巴比較尖,因此,看起來臉有點瘦,其實,此人身上,還是不瘦的。就傳統的相法而論,這樣的人,會比較喜歡占人家便宜。
閻王讓左面的判官介紹此人主要功過。果然,判官道:“此人姓邊福來,平生也沒有什麼大的罪惡,就是特別常佔別人便宜,佔的便宜,實在太多,難以細說。”
邊福來道:“大人在上。小人佔了人家哪些便宜,還請大王或者判官示下。不然,小人難以心服。”
判官道:“禮尚往來,可是,在人際交往中,你和幾乎所有的朋友之間,幾乎都是有來無往,親戚呢,人家給你九,你給人家不到一。”
邊福來道:“人際交往,我都是有我的原則的。例如,我的朋友甲的朋友乙,請甲吃飯,我跟甲一起去了。我和乙不是朋友,他請的是甲,要說欠人情,是甲欠了他人情,還不還是甲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因此,我用不到請乙吃飯。這當然是有來無往了。”
判官道:“你是靠著甲去吃的飯,花費的是甲的人情,這個人情,你應該還給甲啊!他是你的朋友。”
邊福來道:“那飯是乙請的,不是甲請的,我不欠甲的人情,因此,我不必請甲吃飯。”
判官道:“丙是你的朋友,只有他請你吃飯,你從來沒有回請過,也沒有給他做什麼事情。這也是有來無往。”
邊福來道:“丙有公司啊!他反正有錢,請幾次飯,算得了什麼呢!如果計較,就顯得小氣了。”
判官道:“丁也是你的朋友吧?也是隻有他請你吃飯,你沒有請過他一次,也沒有幫他幹什麼事情。他家裡的經濟狀況,可比你要差多了。這是事實吧?”
邊福來道:“他家裡經濟狀況確實差,可是,已經這樣差了,還差請我幾頓飯?他家又不是我吃窮的。”
判官道:“人間社會,請人家幫了忙,一般是要給人家送禮物,或者請人家吃飯的。你請人家幫了忙,可從來不給人家送禮物,也不請人家吃飯,有些時候,還會反過來:幫你辦事的人,請你吃飯、送你禮物。是不是這樣?”
邊福來道:“確實這樣。不過,我也是有理由的。我要請人家辦某件事情,恰巧,我的朋友甲也有類似的事情要找他的朋友乙辦,那麼,我就跟著甲,去請乙,把我的事情也辦了。這個,我叫做‘坐順風船’。該花費的,甲已經花費了,我當然不用花費什麼了,還可以順便吃乙一頓飯,得到乙送的禮物。其實,‘坐順風船’的事情,還遠遠不止這樣的事情,這個方法,我用得很熟的。上面說到的到朋友的朋友那裡去吃飯,其實也是‘坐順風船’。”
判官道:“除了‘坐順風船’之外,你也有過單獨請人家辦事的,你還是一毛不拔。是不是這樣?”
邊福來道:“是這樣的。當然,我也是有我的道理的。我請親戚幫我辦事,親戚麼,總歸是有共同的祖先的,不管是父系祖先還是母系祖先,不管血親還是姻親,遠親還是近親,多多少少,總是有點親情的。既然有親情,那麼,我和他們之間,就是自家人,哪裡有自家人幫了忙,還要請客送禮的?這不就貶低親情了嗎?如果請朋友幫忙,朋友幫了忙,這是出於友情。如果我請客送禮答謝,那就貶低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