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一家人團團圓圓過個年,高高興興吃個團圓飯,開開心心團聚一起。
突然,侄女一個電話,讓哥嫂兩口子的熱喜悅頓時像掉進冰窖似的,猛然拔涼拔涼,就像針尖碰到了心尖上,揪心疼。
女兒打小也是學習不錯,在老家上完學考上中專學校,畢業後就直接去了上海打工,一直幹得不錯。
端木覺得孩子出息很自豪,農村孩子能自己給自己闖出一片天地,實屬不易。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在端木哥順風順水的時候,他們聽人說,女兒本命年前後要趕緊結婚嫁人,要不後面結婚出嫁的日子都不吉利。
就這麼一句話,女兒不到三個月就定了親事。
誰說這不是命數和緣分呢?男女雙方同意,哥嫂去未來女婿家看門也同意,雖然遠在老家黃土塬區的偏遠鄉村,雖然一貧如洗,雖然有諸多不如意,可他們兩口什麼話都沒有說就同意了,八九萬塊錢的彩禮,雖然在當時的老家也不算太高,雖然當時的準女婿也沒有什麼正經的工作,只是聽說準女婿的姐姐家還可以……
就這樣,女兒趕在春節前出嫁,哥哥當眾宣佈,給女兒一萬元私房錢長精神。
話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再多說幾句,端木父母和兄弟姊妹以及後代都在夏州安家落戶了。
本來,倩兒也是這樣的。可是,她這個孩子自打上海打工回來到源州,可能由於一個人從初中住校到中專到外出打工,獨慣了,在源州她爺爺奶奶跟前住不慣,在源州給介紹好多不錯的工作也不去考,整天一個人在自己租住的房子裡待著,休息的時候偶爾到爺爺奶奶跟前,被叫過來吃個飯,最多也就洗個鍋,就回到兩三里外自己租住的小而潮溼的房子裡去了。
雖然爺爺奶奶這裡完全可以住得下,但是她也不願意,完全可以去考的工作她也不去,雖然超市女老闆那麼器重她,她也是不熱不涼。
就端木而言,經常回家,也很少見著她的面,可能性格決定命運,一大家人也不太清楚她究竟是個什麼性格?
如今四五年過去了,小小年紀的她已經是一個大女兒的媽媽了。
這門親事,親戚和一大家子人都保留看法,都覺得婚姻裡的好多好多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
比如,領狗要看狗母子;比如,嫁男嫁男,穿衣吃飯;再比如,看親看親,先看大門;等等。
誰也不知道,哥嫂那時候是怎麼想的,娃娃是怎麼想的,準女婿和家人又是怎麼想的呢?
對倩兒來說,找個好婆家,找個好男人,就相當於重生一樣。
她不後悔,雖然在爭吵中,覺得日子過得很憋屈,自己也只能認命。她爸說過一句她說的話,人都只能圖一頭,只要他對我好,聽我的就行了。
這次過年,兄弟三個路過靈州,哥把外孫女從她爺爺奶奶家領回來,那個高興勁就不用提了,比自己的親孫女還親。
女兒倆口沒有回來過年,孩子與爺爺奶奶留守在家。
孩子長得可愛結實,媽媽時常牽掛,大家都會惦念,電話、微信、簡訊、微影片都已經非常現代方便時尚,再遠的距離都已經不是問題,或許這就是生活吧。
女婿已經自卑,女兒強勢,女兒初中全校年級第一,還是數一數二的好學校。
女婿外出打工不回家,破罐子破摔了,掙錢不夠自己花,還網路欠賬十幾萬,一年不回一次家。媳婦獨自在家一人照料家領娃娃,還打一份工,起早貪黑腳不沾地。
誰知道她心裡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