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錦跟顧明珩在老君山,陪長公主過完元宵,才準備動身離開。

分開之際。

祖孫倆自是依依不捨。

但見彼此如今都過得很好,倒也安心。

“那說好了,等我和王爺到嘉峪關收拾好,到時候派人來接您。”明錦走前,跟福華長公主說。

福華長公主眼裡也有水光,臉上倒是掛著笑。

“好。”

她已經不止一遍應了。

“你們要好好的。”她撫著明錦的長髮說。

明錦點頭。

福華長公主便又轉頭,跟顧明珩交待起來:“夷仙,你也別總是慣著她,該說的時候就要說,別真的什麼都可著她來。”

顧明珩看了眼明錦。

他嘴上笑著稱好,但誰都能瞧出他也就是嘴上應應。

福華長公主也不過是這麼一說。

孫女能被人寵,她其實比誰都高興,怕耽誤他們路上的行程,她也沒再耽擱他們,讓他們早些上路,等到地方了,記得寫信報個平安。

明錦一一應了。

因為知道以後還能相見,明錦看著老人,雖然有些不捨,但也沒太難過。

走之前。

她又抱了老人一下,然後便一步三回頭的,被顧明珩扶著上了馬車。

路上的雪已經化了。

只有兩邊茂密的松樹上面,依舊是白雪皚皚的一片。

明錦握著車簾,揮手與祖母作別。

能看到老人笑著站在老君山外,也與她揮手作別。

等離開老君山。

明錦一行人便也離開了河南地界。

之後他們又去了山西和陝西,路上走走停停,大約二月的時候,他們正式去往嘉峪關。

迄今為止。

她跟顧明珩出來快一年的時間了。

這一路,除了雲貴地區和西藏各部,他們沒去,其餘地方,他們幾乎都踏足了。

到嘉峪關的時候,正值三月。

嘉峪關位於大乾最北邊,守著大乾最重要的防線。

明錦遠遠看著那邊的老城牆,即便還未進去,也能感覺到這裡不同別處地方的肅殺巍峨之氣。

卓前早早得了訊息,就在城門口迎接他們了。

一群人見面。

吳濟和青信自是與卓前好好擁抱了一番。

他們三兄弟也有一年沒見了。

之後卓前又上前跟明錦和顧明珩問了好。

“王爺、王妃,王府已經收拾好了。”他在外頭跟兩人說。

顧明珩嗯了一聲。

明錦倒是笑著和卓前說了句辛苦。

之後便看起關內的風景。

明錦還是第一次來這。

雖然這處經常受邊關各族侵擾,但一路過去,明錦見百姓都十分泰然悠閒。

兩邊也都有小販。

賣著稀奇古怪的玩意。

甚至還有許多異族人,穿著自已本族的服飾,還有牽著駱駝的人。

這是明錦以往從未看到過的風景。

此時自是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前些年,吐蕃歸降大乾,我就讓人開通了兩地的坊市,方便兩邊互市,如今嘉峪關中,也有不少吐蕃人。”

顧明珩在旁邊跟明錦介紹道:“城內還有不少吐蕃人的飯館,有幾家還不錯,回頭我帶你去嚐嚐。”

明錦自然笑著應好。

進了城中,便更加熱鬧了。

有城中百姓瞧見馬車過來,雖還未瞧見顧明珩的身影,但吳濟幾人皆是長安王身邊的親信近侍,在這嘉峪關中,誰人不知?

沿路的小販和百姓,起初看著他們,還有些沒反應過來。

之後不知是誰喊了一嗓子——

“王爺回來了!”

然後人全都往這邊看了過來。

待看到馬車裡的兩人時,更是一窩蜂的,全都擠了過來。

嘴裡紛紛喊著“真是王爺,王爺回來了!”

“這是王妃嗎?王爺帶著王妃回來了!”

“王爺,您可回來了!我們都想死您了!”

一傳十、十傳百的,明錦等人的馬車,被擠得水洩不通。

別說是華歲他們了,就是明錦,也是頭一回碰到這樣的陣仗,不禁愕然。

吳濟他們倒是習慣了。

但看到這樣的陣仗,也有些無奈。

“早知道,應該蒙著面回來的。”

他在外頭嘟囔。

然後轉頭問顧明珩:“王爺,現在怎麼辦?”

以前王爺碰到這樣的事,估計就直接走下馬車,跟眾人打個招呼,然後讓他們早些回去,別耽誤自已的活計。

可如今王妃還在呢。

也不知道王妃,會不會被這個情形嚇到。

他索性怪起身邊的卓前:“你也不知道提前安排好。”

卓前也一臉無奈。

“剛急著去接你們,忘了這茬。”

的確是一時著急,忘了。

而且王爺這回走了快兩年,這陣仗,自然比以前的每一回還要大。

更別說王爺這次回來,還帶著王妃。

嘉峪關這邊的百姓,早就想一睹王妃的真容了。

外頭議論聲不停。

不過還有規矩,沒一直靠過來,只一堆人擁擠著,在往這邊看。

顧明珩看了身邊的明錦一眼。

見她神色怔愕,握著她的手,柔聲安慰道:“別怕,他們沒有惡意。”

明錦聽到他的話,便回過神了。

她自然不會怕這些。

只是被他們的熱情,有些驚到。

他們這一路過來,雖然也有不少百姓,在知道他們的身份之後,情緒激動的。

但從未到這樣的地步。

明錦甚至覺得,他們要是在這多待一會,可能會造成萬人空巷的結局都不一定。

但驚愕之後,明錦的心裡,又被無盡的自豪充斥著。

這就是她的夫君。

這就是她夫君統管的地界!

他們都是仰慕、敬愛她的夫君,方才會如此激動。

被自豪的情緒所籠罩。

明錦反手握住顧明珩的手,笑著與他說:“我沒怕。”

她自豪高興都來不及,怎麼會害怕呢?

不過這樣下去,也不好。

明錦便主動問顧明珩:“以前碰到這樣的情況,你都是怎麼做的?”

顧明珩看著她說:“和他們打個招呼,讓他們自已忙去。”

明錦點頭,然後說:“走吧。”

顧明珩知道她想做什麼了。

不由又想到他們大婚的第二天,她跟安公公還有吳濟他們說的那一番話。

顧明珩的心裡軟得一塌糊塗。

被明錦反握住的手,用力握了一下她的。

他也沒阻止,笑著說好。

然後吩咐外頭的吳濟:“把腳踏放在。”

吳濟一聽這話,就知道王爺的意思了,他笑著誒了一聲,然後跳下馬車,去拿腳踏。

華歲也回過神,走了下來。

外頭的眾人看到這個情況,也都停下了聲音,一個個往這邊看過來,待瞧見他們王爺,扶著一位天仙似的姑娘走下馬車,人群中又不知是誰說了一句“王妃好漂亮啊”。

一群人後知後覺反應過來。

眼見王爺和王妃都已經在馬車邊站好了,倒是記著要行禮了,只是還未等他們彎下膝蓋,明錦就先開口了:“諸位不必多禮。”

行禮被打斷。

眾人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以前只有王爺的時候,他們倒是也習慣不行禮了,王爺向來不講究這些。

但如今多了個王妃。

他們還不知道他們這位王妃娘娘,是個什麼樣的性子呢。

猶豫間。

顧明珩扶著明錦說話了:“聽王妃的。”

有他發話。

一群人倒是沒再猶豫,一個個告著謝,又重新站直了身子。

不過沒再跟之前似的,膽大到,一直盯著這處看了。

明錦站在顧明珩身邊,看著眼前這密密麻麻的一群人,倒也不懼,臉上掛著如沐春風一般的笑容,與他們娓娓說道:“我初來乍到,也是第一回來嘉峪關,日後卻是要與王爺在這待很長時間的,今日算我與大家先碰了個面,以後時間還長,我們好好處。”

眾人一聽這話。

也能感覺出他們這位王妃的好脾氣。

不管這好脾氣究竟是真是假,但至少不是那種盛氣凌人的主。

眾人心下稍安。

對著明錦也是愈發恭敬起來。

有年長的人先說道:“王爺、王妃剛回來,大家先讓開,讓王爺、王妃先回去好好歇息。”

有人開了頭。

原本擁擠的、水洩不通的路,便朝兩邊散去,但也有小販,拿著吃的喝的,往這邊遞的,嘴裡還說著“王爺王妃嚐嚐,這都是新鮮的”。

這也是常有的事了。

明錦還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的時候。

顧明珩跟卓前交待一句:“回頭記得把錢給了。”

然後就扶著明錦往馬車上走。

之後馬車往前去,沒再有人阻攔,只是兩輛馬車上的東西,卻是越來越多,各色各樣的果子、飲品、小吃……

明錦看著這一堆東西。

愕然之餘,還是覺得有些好笑。

她扶額失笑。

實在是人生頭一回,經歷這樣的熱情。

顧明珩環著她輕聲說:“我曾與他們說不用,但他們從來不聽,之後我便也不再與他們推脫,只讓卓前他們回頭給錢。”

“都是辛苦做出來的東西,都辛苦,不能白拿人家的。”

明錦點點頭,認真道:“是該給。”

“不過他們如此,也是敬重感激你。”她說著回過頭,看向抱著她的那個男人,認真端詳了許久,然後看著他說了句:“王爺值得。”

對此。

顧明珩未作什麼表示,只是微微低下頭,親吻她的嘴唇。

明錦笑著伸手掛在他的脖子上。

微仰著頭。

任他親吻。

……

雖然初來乍到。

但明錦對這的觀感卻很好。

這裡民風淳樸、百姓熱情,王府也沒什麼人。

她最初到王府的時候,還擔心會在這看到什麼不該看到的人,後來發覺,自已實在是白擔心了。

王府上下,除了廚房、灑掃的一些婆子之外,其餘都是男的。

這事是卓前打點的。

他們以前經常在軍營,王府這裡也沒什麼管事的人。

這次雖然王爺讓他提前來做安排。

但貼身伺候的婢子一流,卓前也不懂,便想著還是等王妃到了,等王妃來處理。

如今明錦跟顧明珩,在這已經待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了。

草長鶯飛,春去夏來。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她見了這麼多年,跟在顧明珩身邊的將領兄弟們,也跟這裡的各位官夫人吃了飯,交了幾個不錯的朋友。

她也被顧明珩帶著,逛遍了嘉峪關的大小巷子,嚐遍了這裡的各色小吃,還跟著顧明珩再次學習了騎射。

可喜可賀。

她的騎射功夫終於算得上是不錯了。

有時候,她也會被顧明珩帶在馬上,追著天上的老鷹,策馬奔騰。

夜裡。

他們還會漫步在星空之下,光著腳踩在夜色下的沙子上。

她也登上了嘉峪關的城牆,眺望遠處風景。

她還看了被顧明珩派人加固後的長城,這裡的長城,是她見過最牢固的城牆了。

即使有著歲月的痕跡。

也依舊讓人覺得強大心安。

而長安王府,在明錦的帶領下,也終於有點家的樣子了,顧明珩去軍營的時候,她就會領著人在家裡佈置王府,一點點的,佈置她跟顧明珩的家。

她也收到了京城送來的信。

明笙和許昭君都已生產,明笙生了個女兒,許昭君則生了個兒子。

周雙月也生了,生了個兒子。

就連春雨的肚子也有了動靜。

明錦一一寫信,又派人送去賀喜的禮品。

她還是沒有動靜。

不過她跟顧明珩都不著急,就像他們說的,順其自然。

很快。

五月也過去了。

王府在她的佈置下,也終於收拾的差不多了。

明錦打算派人去老君山,接祖母過來住一陣子。

只是還未等她實施這件事,她跟顧明珩就先收到了京城那邊送來的急信——

太子謀反,已經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