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遮普省是巴基斯坦人口最為稠密、最有影響力的省份,當然是多元的,是地域和經濟多樣性的晴雨表。該省居民一般被稱為旁遮普人,人口占巴基斯坦人口總數的60%。雖然由於該省是次大陸的門戶,一些人成了軍人,不過在這塊印度河流域的傳統腹地,旁遮普人歷史上多數時間是農民。
旁遮普人是該地區古代先民的後裔,與西亞人以及南亞次大陸的同鄉們有著宗教的和歷史的聯絡。無論是農村居民還是城市居民,旁遮普人都為他們的土地和財富自豪。在數個世紀中,諸如拉合爾和木爾坦這樣的城市,一直是印度南部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拉合爾雖然人口少於卡拉奇,但有大量莫臥兒王朝和英國的紀念碑,被視為巴基斯坦的文化首都,其以前的著名花園現在被不斷增長的高階住宅邊緣化了。
拉合爾有好的大學、出版社、藝術畫廊和南亞最古老的國家藝術學院,是一個和諧的、寬容的、富裕的城市,居民們不論宗教傳統如何,以其慶祝活動、熱情和美食而著稱於世。
木爾坦、烏克·謝里夫、帕克帕坦和章位於旁遮普西部,有著古老的蘇菲派神殿、穹頂建築和民間傳統。費薩拉巴德,曾經的新興灌溉系統的核心,是一座紡織業以及相關行業蔓生的城市。錫亞爾科特、瓦茲拉巴德和古傑蘭瓦拉以運動商品、餐具、皮革、傢俱和其他一些製造品出名。傑赫魯姆、阿托克,當然還有拉瓦爾品第,是印度河與傑赫魯姆河之間開闊平原的重鎮。一些史前古城,如坦叉始羅、拉瓦特、巴豪和提拉,位於白沙瓦高原。
根據一些考古學家的說法,這裡一度是海洋,數千年前乾涸了。這種解釋有助於理解岩鹽礦帶的成因,礦帶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可能也是最大的克烏拉岩鹽坑。除了擁有蘇菲派神殿、華麗的清真寺、輝煌的莫臥兒王朝和英國建築之外,旁遮普還是16世紀錫克教的發源地,在拉合爾、楠卡那、哈桑·阿布達爾有一些錫克教聖地。
因為人口占據優勢、以及享有較好的經濟和職業前景,旁遮普穆斯林最少種族性,但派系和血族關係的身份特徵更加明顯。自從1947年被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兩部分後,它仍保留著席捲主要宗教社會的社群暴力的記憶和傷痛。當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前往印度時,無數穆斯林從東旁遮普和廣大的印度地區來到了旁遮普,極大地改變了拉合爾、古傑蘭瓦拉、費薩爾巴德、薩希瓦爾、木爾坦和其他一些城市的人口比例。為了給所有人更好的機會,這個地區對多元性有更高的接受程度。來自印度的難民們,無論是旁遮普人還是穆斯林,在這裡找到了新的、更寬容的家園,也更得到支援。
自1947年那些破壞性的日子以來,旁遮普再也沒有遇到過那種規模的種族騷亂或暴力,持久的和平使旁遮普人被稱為這個國家的旗幟,他們讓其他三個省份的人們嫉妒,那些地區的人們對旁遮普人統治力的抱怨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