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是巴基斯坦人口第二多的省份,地域性種族分化更加明顯,說信德語的居民大都生活在腹地,而說烏爾都語的居民定居在如卡拉奇、海得拉巴和蘇庫爾這樣的城市中。前者佔據國家人口的 20%,被認為是古代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達羅毗荼人的後裔。相當數量的人聲稱具有阿拉伯人和伊朗人血統。說烏爾都語的信德人被稱為穆哈吉人(即移民),與難民或定居者的稱謂不同,這個術語可能是淡化他們1947年從印度集體遷離的重要性。雖然先輩們來自印度的廣大地區,不過佔國家人口 7% 的穆哈吉人大多數生在巴基斯坦。除了移民身份外,說烏爾都語和居住在城市,強化了他們對不同種族性的要求。卡拉奇除了以其很高的商業和防衛形象成為巴基斯坦唯一的港口外,還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也是金融首都。它是該國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
隨一些城市和人口統計學的挑戰而來的是,卡拉奇已經從20 世紀 30 年代的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今日的特大城市。摩亨佐·達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遺址就在信德的農村。一片靠近馬克裡的巨大墓地,是無可比擬的古代墓葬,包含數千座早期的基穴和陵廟,分別代表了種種過去的建築傳統。這類設計獨特的墓穴,也被稱做朝克漢迪墓群,遍佈信德全省和俾路支的相鄰地帶。信德不僅是古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之鄉,還以伊斯蘭之門“巴布林—伊斯蘭城”而聞名,次大陸最早的穆斯林社會於此進入了信德省。信德是從天竺一詞得名的,阿拉伯語稱為 Hind、Hindustan 和 Hindusim,英語稱謂 Indus 變成了後來的印度(India)。
信德各地到處都有蘇菲派聖徒的神殿,他們中許多人也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和人文主義者。比如位元(Bhit Shah)的拉提夫神殿、謝里夫的卡蘭達爾神殿和薩馬斯特神殿,每年都吸引了無數來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朝聖者,而信德的民間傳說(特別是在塔爾沙漠地區)也在地方傳統中保留了一席之地。
俾路支是巴基斯坦面積最大的省份,位於印度河西岸,向西延伸,深入南部。它與阿富汗、伊朗和阿拉伯海相鄰。該省因巴洛克部族集團而得名,西北部住著普什圖人,他們與其他地方的普什圖族有親緣關係。歷史性城市有卡拉特、錫比、傑曼、胡茲達爾、瓜達爾 和圖爾伯德,而俾路支現在的首府是奎達 ,在英國統治時期開始建設。巴洛克人聲稱不是印度—波斯血統中的閃米特人,他們中一些人說一種獨特的達羅毗荼—布洛希語 ,不同於今天俾路支中部印度河流域內包圍了布洛希語地區的各類語言。
因為缺少水和肥沃的土壤,俾路支是貧瘠的農業地區,但蘊藏著大量的自然資源,其戰略位置又增加了其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巴基斯坦的天然氣主要儲藏在布格蒂部族地區,天然氣的總量和分配常常導致部族首領產生爭端。巴洛克部族地區被稱作桑得拉的首領們所統治,隨時間遷移,他們所掌控的人口似乎日漸萎縮,因為越來越多的巴洛克人移居到卡拉奇和海灣地區,以尋求更好的經濟前景和政治自治。俾路支的人口有700萬,分屬於巴洛克部族和普什圖部族,面積幾乎佔巴基斯坦領土的一半。
巴基斯坦的西北部,大部分地區住著普什圖人,還有一些與旁遮普人有聯絡的部族集團,該地區被稱為西北邊省。這是一塊由山脈、山口和山谷構成的地域,保留著世界上最為古老的部族之一、組織有序。除了在白沙瓦和阿伯塔巴德的城市裡有些說印度語的居民,以及一些山區居民科希斯坦人之外,該省居民大都是普什圖族人,他們住在毗鄰阿富汗的地帶,共分為七個半自治區。
這些部族地區橫跨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邊境,享有內部自治權。而在諸如白沙瓦、馬爾丹、賈爾瑟達、科哈特、本努等城市中的普什圖人,部落化程度較輕,在商業和其他職業領域內有突出成績。由於國內要求其完全融合的呼聲也一直在增長,以前的普什圖族土邦迪爾和斯瓦特已經被重新劃成常規行政區,雖然這些部族是否具有類似的性質仍然常常存在爭議。
普什圖人對他們的語言普什圖語有很大的自豪感,也非常依戀他們的土地,傳統的價值如好客和復仇,體現了他們的部族團結。繼旁遮普和信德省城市居民之後,城市中的普什圖人在國家公共部門也佔據了很多
職位。基於過去幾十年的流動性,卡拉奇現在已經變成該國最大的普什圖城,而西北邊省的人口只佔巴基斯坦總人口的13%。
迪爾以北,在洛瓦里山口的另一側是吉德 拉爾,這裡的居民不是普什圖族,他們的祖先是印度—波斯人。古老的 社會如卡拉薩,被視為古代的希臘人,亞歷山大領導下的希臘人曾經統 治過這個地區一段時間。從前的土邦吉德拉爾,宗教構成非常多元,南 部是遜尼派區域,北部住著什葉派居民,也被稱作阿賈漢派,因為他們信任忠貞不渝的精神領袖——活著的伊瑪目(阿匐)。
法納居民住在吉爾吉特、罕薩和巴提斯坦。 他們說好幾種語言,如希納語(Shina)、藏緬語(Balti),這些稱呼是 遜尼派和什葉派起的名字。喀喇崑崙高速公路促進了貿易和旅遊,在 教育和服務部門的更多投資使這些遙遠的地區產生了多種影響力。在 過去20 年中,阿加·漢扶持專案給教 育和家庭工業投入了大量資金,使罕薩幾乎普遍得到自主和繁榮。吉 爾吉特、斯卡杜和卡普魯的其他社會也試圖建 立類似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