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後,太廟祭臺
風刺啦啦的吹動著排列整齊的旗幟。
號角聲動,士兵扛著旗幟緩緩移動,一步步的走進太廟。
在墨東閣和墨音的帶領下,朝臣舉著笏板,莊嚴肅穆的魚貫進入。
到了祭臺下方,朝臣停下,墨音帶著墨東閣繼續上行。
到了臺上,上香,祭拜,讀祭文。
墨東閣心中激動,他一個農家子,竟然真的坐上了九五至尊的位子!
每當心虛的時候,他就看一眼墨音,再繼續淡定的讀著祭文。
灼熱的陽光曬在身上,不過片刻,就已經汗流浹背了。
頂著耀眼的日光,他終於讀完祭文,偷偷的喘了口氣,偷偷的去瞟墨音。
這種祭祀的禮節,兩人一點都不懂,這幾天被太傅抓著,臨時惡補,他倆沒怎麼樣,太傅瘦了一圈!
本來,祭文讀完,兩人再拜拜也就差不多了,然而,墨音卻突然仰頭看天,竟然不怕那陽光閃瞎她的眼嗎?
墨東閣想去拉她的手,卻見墨音突然一擺袖子,甩開他手的同時,手上多了一柄拂塵。
墨東閣:?
東西不是放在房間了嗎?怎麼又到她手上了?
“音音,你要做什麼?”底下有很多人看著吶!
墨音並沒有理他,只是甩著拂塵,口中唸唸有詞,開始繞著祭臺走起了禹步。
墨東閣不敢說話,只能僵著身體站著。
能怎麼辦?自家的妹子,還是一路扶持自已登上帝位的國師,只能寵著!
底下的眾臣也是驚訝萬分。
這是要幹什麼?
剛剛投過來,得了開城門大功的三位城主連續的遞著眼色,終於遞到了謝老面前:“太傅,小國師這是要做什麼?”
謝老舉著笏板,紋絲不動,嘴中卻道:“國師做事,素來有章程,你們把心放在肚子裡就好。”
三人繼續遞眼神。
不是他們不相信謝老,是這個國師年紀太小了,他們想信,但信任不起來,怎麼辦?
謝太傅老神在在,凝目望著臺上。
今天祭臺上的章程,都是他定下的,前面都嚴格遵守了。
他也不知道墨音為什麼突然就變了卦,既然變了,那必然是有變動的理由,他無需質疑,等著就好!
即使最後出錯,那就由他擔著!
他眉眼沉靜,一動不動的繼續看著。
臺上的墨音在走完禹步後,繃著臉,甩了一下拂塵,張開雙手,仰頭:“風——來——”
“嗚嗚嗚……”
狂風大作,烏雲彙集。
下方沒有防備的大臣們,被這股強風給吹的東倒西歪,一個個滿臉懵。
什麼情況?
剛剛還大太陽,怎麼突然起這麼大的風?
這風,難道是國師招過來的?
“雨——來——”
“刺啦啦!”一道閃電在天上閃過。
“嘩啦啦……”
大雨兜頭而來,所有人被淋成了落湯雞!
但,太震撼了!
大墨的國師,會呼風喚雨!
“禮畢!”
墨音突如其來的這一手,著實鎮住了一些人。
墨東閣的登基順利的不像話。
傾盆而下大雨足足下了一個時辰,而且是全國性的下雨!
眾臣在金鑾殿上奮筆疾書,大寫特寫,各種誇讚之言,浮於筆下,大告天下。
曰:墨天子登基,蒼天大喜,應國師之請,降甘霖緩解旱情……
……
墨東閣起用謝老為太傅,開始對朝中之人大加封賞,跟著他來的,大大小小的,全都封了官,就是最後才加入的幾位城主,給了封賞,喝了慶功酒,都回了原來的地方守城,鍾祥光成了新任朱雀城主。
沒多久,朝廷加恩科,全國學子齊聚京城……
國家一日強盛過一日,墨東閣卻抑鬱了。
說好了登基的時候會陪他一起,結果祭祀完就跑了!
只留下一句話:把三清觀建好!
墨東閣聽著有些牙疼。
坐上這位置,他才知道大庸的皇帝把這個國家禍禍的有多狠!
國庫空虛,讓他拿什麼建?
還有災民要安撫,千頭萬緒啊!
還好太傅知道這事,給他出謀劃策,把祭臺上音音“呼風喚雨”的事傳出去,竟然有大批的人自發籌資,要興建國師廟!
還好他下旨下的快,立牌匾前,告知了國師的懿旨,才改為三清觀!
羨慕!
他也好想出去浪!
……
高大的山峰上,墨音迎風而立
說實話,當著那麼多的人的面,突然“呼風喚雨”,她也挺難為情的。
但這是老天爺的好意嘛,她到底還是沒有拒絕。
那天的雨下過之後,之後的日子也會斷斷續續的下,這樣一來,就不會有洪災了!
能夠避免這種大災難,再難為情的事,她都願意做!
只不過,三清觀想大肆建立不易,香火一時半會之間,也是少的可憐,她不得不出來。
要是留在皇宮,哪有時間煉藥呀?
她有那麼多傀儡,不用養活嗎?
這次,她可是分派出不少的傀儡進入軍中,還有一批掌管天音閣,又收了一些書生,讓他們來年考恩科。
之前準備的傀儡丸,都要先給他們揣上,她容易嘛?
還好現在碑靈能替她幹活,她只要專心撿屍就可以了。
趁著恩科的機會,多塞一些人進去,之後嘛,就讓他們自已培養手下,培養什麼人,她不管,但要是敢顛覆大墨五朝,她肯定不同意!
除非大墨王朝的子孫自已不爭氣!
那種王朝更迭,她是不會再插手的!
畢竟,咱如今是方外之人了哈!
……
後言
墨帝在位時,勵精圖治,統一版圖,開漕運,通絲綢,使萬國來朝。
朝中文臣武將,和諧共處,傳為佳話。
墨帝殯天之時,舉國痛哭,天降大雨,為其哀悼。
大墨國運昌隆,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歷二十二世而終,共八百餘年。
八百餘年後,大夏王朝時期,傳說,有人在南荒的深山中見到一道童,長的和三清觀中的大墨國師一模一樣,一巴掌就能扇飛一頭大黑熊!
也有人在山中遇險跌落懸崖,一個像大墨國師的道童經過,隨手帶著人飛起來,安全上崖!
隨著傳聞越來越多,人們也越發的恭敬,一時間,三清觀的香火也越來越旺,並未因改朝換代而衰落。
而大夏國君,依然奉三清為國觀,每逢天災,必至觀中乞求。
求必靈!
至此,三清觀,鼎盛不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