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那時候資訊不發達,大義公主對大隋的資訊自然是一概不知,只因為她報仇心切,也就對楊欽的話深信不疑。實際上是楊欽在大隋那邊犯了事兒,受到官方懲治後,便產生了報復大隋的想法。
楊欽考慮到自己一個人身單力薄,於是他便想借刀殺人。經過再三思量,他決定鋌而走險。他想利用大義公主和大隋之間的矛盾,只要自己從中間稍加挑撥,大義公主定能上鉤,到時候報仇心切的大義公主,定會想盡一切辦法鼓動他的丈夫都蘭出兵進攻大隋,好替他公報私仇。
其實那時候的劉昶已經八十多歲了,他原是一名後周時期的武將,如今已是人到暮年,他目前的狀態是想要生活自理都很難。說他想起兵造反,純粹就是無稽之談。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傳聞,還要拜他那個不爭氣的兒子劉居士所賜。劉居士是個標準的紈絝子弟,他經常帶著他的三百多個追隨者,到原後周的未央殿搞聚會。大隋建立大興城後,後周原先的宮殿也就廢棄了。劉居士他們來到原後周的未央殿後,他自己南向而坐,將他的三百多粉絲分成兩撥,讓他們輪流對他進行朝拜。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劉居士的這個舉動,很快就傳到了隋文帝那裡。隋文帝可是從大風大浪裡淌過來的人,他深知劉居士的底細,知道像他這樣胸無大志的紈絝子弟根本翻不起大風大浪,於是隋文帝只是對劉居士的荒唐舉動,嗤之一笑:不過玩小孩兒過家家兒,完全不用在意,隨他可勁兒造去吧!
別人玩這樣的遊戲也就罷了,可劉居士就不一樣了,畢竟他是後周宗室的親戚。劉居士這樣肆無忌憚的造作,難免會被楊欽這樣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一把。於是楊欽便想拿這件事兒大做文章,當他來到大義公主這裡,就添油加醋的說是她姑父劉昶要起兵謀反,並且還成功的取得了大眾的信任。大義公主就讓手下對他好生招待,期待有一天能由楊欽做嚮導攻擊大隋。
大義公主為了能說服都蘭可汗派兵進攻大隋,她決定利用一個雙面間諜。這個人叫安邃迦,他是個胡人,這樣的人自然是能說會道、能歌善舞。他不僅是都蘭可汗的親信,並且還是大義公主的情人。因此大義公主便想利用安邃迦來先鼓動都蘭可汗,等火候差不多的時候,她再給都蘭可汗吹吹枕頭風,則大事可成。
安邃迦見到都蘭可汗,便對他說:自六世紀突厥先祖統一草原部落以來,咱們突厥可一直是整個大東亞的霸主,以前的北周和北齊都是咱們突厥人的小弟。現在新成立的朝隋反倒對咱們大突厥部落指東道西的,他隋文帝又何德何能?大汗您英明神武,現在整個突厥部落民眾都對您是馬首是瞻。我們都一致認為,只有您才能重振突厥部落的雄風。現在只要您振臂一呼,整個突厥人定會衷心的追隨您,孝忠您。只要您率兵南下,我們定能一舉蕩平南方,到時候我們都擁立您做整個天下的大可汗!您有這樣的實力和威望,為何今天偏要仰望隋朝人的鼻息生活,就連我這樣的普通民眾都感到心有不甘,希望可汗您能早定奪、早行動……
大義公主看都蘭可汗聽了安邃迦的話,稍微有些心動後,她就趁機加了一把火:我這裡來了一個隋朝叫楊欽的官員,他帶來了一個重要情報:我的姑父劉昶要起兵反大隋,恢復北周年號,希望大汗您出兵南下,到時候和我姑父來個裡應外合,定能推翻隋文帝楊堅的統治,從而實現大汗您統一天下的夢想,重新恢復我們東亞霸主的地位!
都蘭可汗經過大義公主和安邃迦這麼一忽悠,他確實心動了,於是他要求馬上召見楊欽。在楊欽那裡得到求證後,他便將楊欽當做貴賓先安頓下來。他想想現在自己是兵強馬壯,萬眾一心,再加上隋朝那邊兒有人做內應,對他來說,要想蕩平中原可謂是易如反掌。於是都蘭是越想越興奮,整日激動地是摩拳擦掌,隨時做著揮師南下的準備,打算一舉蕩平南方!
隋文帝看到今日來,都蘭這邊兒來朝拜的次數少了,每次進貢的東西不僅比以往少了好多,並且還盡是些殘次品。隋文帝見狀,便立馬猜想到都蘭這邊一定情況有變,為了探清情況,他便派他手下最傑出的外交家長孫晟出使突厥。
長孫晟本來就是情報專家,他來到都蘭可汗這裡一打聽,就知道了這邊兒的全部原由。於是他便對都蘭說:我們隋朝那邊和睦的很,完全是我們那邊叫楊欽的叛臣,在大義公主那裡搬弄是非。您知不知道大義公主不僅在政治上一直欺騙您、利用您,她還對您不忠,她一直和您的手下一個叫安邃迦的胡人私通。請您將我們那邊過來的判臣楊欽交給我,讓我帶回我們大興城,由我們隋朝朝廷審判後治罪……
突厥人本來不看重貞操之事兒,長孫晟把這些醜事兒抖摟出來,反而引起了都蘭可汗的敵意:家醜不可外揚,我們家的私事兒,你長孫晟作為一個對立之國的使者憑什麼來插手?再加上都蘭可汗一直指望自己有一天將來率兵進攻隋朝時,還依仗由楊欽做嚮導。於是他攤了攤雙手,裝出一臉無辜的樣子,信口對長孫晟說:我已經派人查過了,我們這裡沒有一個叫楊欽的漢人!長孫晟看到他無賴的表現,也就不想再和他演下去,便獨自退出了他的營帳。
長孫晟施了點小錢,便買通了都蘭手下的一名達官。那名達官沒有說話,只是直直的朝楊欽居住的帳篷瞥了一眼,長孫晟立馬便心領神會。到了半夜月黑風高之時,長孫晟便帶人進入楊欽的帳房,將熟睡的楊欽結結實實捆成了個粽子,然後拎到了自己居住的帳房。
第二天長孫晟便將楊欽拎到都蘭可汗的營帳,一下子將他扔到了都蘭可汗的面前。看著蜷縮在地上的楊欽,臊的都藍可汗臉上青一陣皂一陣,他索性乾脆讓人把安邃迦也綁了起來,一併交給了長孫晟,任由他帶回隋朝隨意發落。
回到大興城後,長孫晟便將事情的原由全部告訴了隋文帝。隋文帝一聽到是大義公主在作祟,可把他氣壞了。隋文帝很清楚突厥的可赫敦和中原的皇后不一樣,她可是可以執政的。如果突厥有一個仇視大隋的人輔佐都蘭可汗,那可就是養虎遺患。隋文帝這時候就產生了除掉大義公主的念頭,於是他就和長孫晟商議之後,決定讓長孫晟再次出使突厥。上次派長孫晟出使突厥,是讓他去那裡要人,這次派他去是給都蘭可汗送人。大隋送過去的是四個能歌善舞的絕色美人,他想讓四個美人取代已經過氣,且年老色衰的大義公主。
一到都蘭的營帳,長孫晟便宣讀詔書:大隋廢除大義公主……其實也是在給都蘭可汗傳遞訊號:大義公主從今以後不再受大隋的保護,你想殺就殺,想刮就刮!宣讀過詔書後,長孫晟雙手一拍,進來了四位絕色佳人,頓時奏樂響起,四名美人兒便踏歌起舞。霎時間看的都藍可汗眼都直了,只見她們個個面如盛開的桃花,如石榴籽排列整齊的皓齒,讓人看了好想馬上撲過去咬上一口。飄起的衣袖散發出馥郁的麝香,舞動的蓮葉裙牽動佩玉的鏗鏘。看的忘乎所以的都蘭可汗,此時再飲上一杯大隋贈來的美酒,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如痴如醉的都藍可汗也不顧旁邊坐著的長孫晟,如餓狼捕食一般抱起一名美人就走到了後帳……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新的美人都給你都蘭送去了,苦苦等待的隋文帝怎麼還是收不到都蘭那邊殺掉大義公主的訊息。隋文帝可真就納悶了:都蘭可汗怎麼這麼沒有男子漢氣概,自己的夫人發生了那樣的醜事兒,他都蘭怎麼還能容忍下去,這對於隋文帝來說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對於都蘭可汗這邊來說,貞操在他眼裡本就一文不值,雖然這些天他被隋朝送來的四位美人迷的是七魂出竅,確實將大義公主晾在了一邊,然而卻沒有真正殺掉她的意思。畢竟這麼多年大義公主一直精心的扶持他,對於都蘭可汗來說不是他說殺就要殺的。
正當隋文帝為如何剪出大義公主愁的一籌莫展時,事情又出現了新的轉機。突厥北面一名叫染干小頭領,看到都蘭可汗在大隋的扶持下,過的是風生水起。於是他也想傍一下兒大隋這棵大樹,也想依靠大隋的扶持,好帶領自己的部族在草原部落興盛起來。染干也想透過和親和大隋攀上親戚,於是便請求大隋這邊也賜給他一個公主。本來隋文帝對突厥那邊兒的小部落首領,是一點兒都不感興趣,可如今為了滅掉大義公主,隋文帝便想利用他一把。於是讓手下人對染干說:我們大隋這邊兒最恨大義公主,只要你能幫我們除掉大義公主,我們大隋就賜你個公主。
染干領到使命後,高興的屁顛屁顛的就直奔都蘭可汗的大營,見了都蘭可汗便說道:您的可賀頓和您自己的下屬私通,不僅大隋那邊兒知道了,就連我們北面的整個突厥部落的民眾也全都知道了。再說目前大義公主已經不受大隋待見,你還執意留著她,那不是在給自己也是給咱們突厥部落留下禍根嗎?您想想,現在以咱們的實力,有能力和南面的大隋抗衡嗎?我看不如一不做二不休,除掉大義公主,那樣對大隋好,對您也好,對整個突厥部落都好!
同樣的一席話,從長孫晟口裡說出來,都蘭可汗不但不會殺了大義公主,反而心存敵意。經染從嘴裡說出來那就不一樣了,畢竟他們是同宗同族,對待自己人是完全不設防的。於是當聽到染干的一席話,臊的他是無地自容,那張老臉一下兒便紅到了耳朵根子處。只見他立時拍案而起,提起刀便衝到大義公主的帳房,手起刀落砍下了大義公主的人頭。
完成任務的染干馬不停蹄的來到大興城,興高采烈地又來向隋文帝要公主了。隋文帝對此也是措手不及,本來想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除掉的人,怎麼他一個小小的染干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給完成了。皇帝都是金口玉言,說到就要做到,面對這樣的局勢,隋文帝也尷尬了起來。於是又找長孫晟商議,長孫晟對隋文帝說:不如先答應了他,但不能立即送公主給他。可以告訴他我們的公主是文明人,到了他們那裡肯定不能馬上適應那裡的生活。讓他們派人到我們大隋來學習,學習我們的文化,學習我們的禮儀,到時機成熟後,我們再送公主過去。
隋文帝就按長孫晟的意思讓染干派人到大隋學習。說是來學習大隋的文化和禮儀,其實是在染干部落培植親隋派,以便日後便於控制他的整個部落,就這樣他們學完了一批,又派來了一批,其實隋朝這邊也是一直拖著他,以便於見機行事。
都蘭可汗這邊殺了大義公主後,便派使者來到大隋:大義公主已經按照大隋的意思,被我們大汗除掉了,為了雙方永久和好,大隋應送一名新公主完成和親。
按道理大隋是應該送一名新公主,隋文帝看到都蘭可汗近期的拙劣表現,他一時還就不想再和都蘭可汗和好了。他一時也拿不定主意,於是便打算聽一聽大臣的意思。
朝堂上當時的主流意見是:依照都藍可汗的請求,我們大隋再送一名新公主完成和親,以後新公主有了兒子,等他繼承了可汗位,那可是大隋的外甥成了突厥新的首領,這樣突厥和大隋就會一直和好下去,對於雙方都有好處。
有主流意見就有非主流意見,長孫晟卻不同意大家的意見,他說:從我數次和都蘭打交道,知道他並不是一個誠實守信和安分守己的人。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按他的意思送一個公主過去,必定會助長他的氣焰,這樣勢必對我們大隋不利。我們不如將公主送給染干,扶持染干和都蘭抗衡,這樣更符合我們對突厥分而治之的策略……
隋文帝認為長孫勝的意見更高明,於是他便一口拒絕了都蘭的請求,同時答應將公主送給北方的染干。
為了成功挑起都蘭可汗和染干的矛盾,特意舉辦了特別隆重的送親儀式。隋文帝將一名宗室之女封為安義公主,由她來完成同染干的和親。為了炫耀大隋的實力,隋文帝將送親使團的每一名成員都是精挑細,個個不但長相英俊,還武藝超群。為了彰顯大隋的經濟實力,隋朝這邊光陪嫁品就排了好幾十里路,還特意讓送親使團從都藍可汗的地盤邊經過。看著長長的送親使團,和那些價值連城陪嫁品,都蘭可汗看的是既眼紅,又生氣。他便開始對突厥其他部落首領發洩自己的不滿:我才是突厥真正的大可汗,如今反而不如我的小弟染干,隋朝也太不將都蘭大可汗放在眼裡了,我必定聯合咱們部落其他部眾向南方出兵,好好兒打擊一下兒隋朝的囂張氣焰,好讓他們知到誰才是突厥部落的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