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七年,戎馬一生的沙缽略可汗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靜靜地躺在床上,雙手緊緊攥住大義公主的手,向他託付後事:我與咱們最大的仇人——西部的阿波征戰多年,這麼多年全賴大隋的支援,咱們才勝多敗少。我今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親手滅了阿波部落,統一整個草原部落。我死之後一定要持續與大隋交好,目前來說,咱們只有得到大隋的相助,咱們才能徹底消滅西部的阿波部落。咱們的愛子雍虞閭性格懦弱,難以對抗西部的阿波部落。我弟處羅侯智勇雙全,且頗受民眾擁戴,唯有他繼可汗位,才能完成我的遺願。唯有先滅了勁敵阿波部落,才能逐步統一全突厥部落。到那時候,咱們才能和南部的大隋平起平坐,不再仰仗大隋的鼻息過日子,重新將突厥部落推上東亞霸主的地位……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如果和對方合作有利可圖,就不要顧慮委曲求全……
沙缽略可汗猛烈的咳嗽了幾聲,嘴角流出鮮血來。一直流淚靜聽的大義公主趕快一邊用手帕擦掉他嘴角的血,一邊輕撫他的胸口。沙缽略可汗深吸了幾口氣,額頭上又滲出了幾滴豆大的汗珠。大義公主換了個手帕,輕輕拭掉丈夫額頭上汗珠,看著奄奄一息的愛人,哭的是梨花帶雨。
沙缽略可汗深吸了幾口氣,吐出的氣息卻很少,他有氣無力的繼續說道:我死以後,你要全力扶持處羅侯,滅了……忽然他睜大雙眼,身體一下子僵硬起來,很快便停止了呼吸。大義公主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悲傷情緒,失聲痛哭起來。過了一會兒,又端詳了一眼死不瞑目的丈夫,她把手輕輕放在丈夫的額頭上,緩緩向下移動,讓他合上了雙眼……
安葬過沙缽略可汗後,他的兒子雍虞閭遵照父親的遺命,他預擁立他的叔叔處羅侯繼大可汗位。處羅侯收到成命後,他是堅決拒接大可汗位,並意志堅定地說到:突厥自木杆可汗以來,多以弟代兄,以庶代嫡。這樣違背了先祖的法定,所以我萬不能接受大可汗位……
雍虞閭懇切地說道:這是先父的遺命,我們都不能違背,現在正是征服西突厥部落的大好時機,唯有叔叔您這樣智勇雙全的人,才能擔當起這樣的重任,為了整個民族的榮耀,希望叔叔不要推辭……
不管雍虞閭怎麼懇求,處羅侯始終不肯受大可汗位。雍虞閭打破了三顧茅廬的記錄,足足向叔叔處羅侯勸進了六次,實在推脫不過的處羅侯,才終於答應繼可汗位,取名莫何可汗,按照突厥的習慣,大義公主又嫁給了莫何可汗。
莫何可汗一上位,他便開始為完成沙缽略可汗的遺願,徹底消滅西部的阿波可汗部落做準備了,對此他審時度勢,最終他決定採取智取。
莫何可汗向來與大隋重臣長孫晟交好,也頗知他計謀良多,便誠懇地邀請長孫晟前來商議平西部突厥事宜。莫何可汗首先將自己打算征服阿波部落的計劃告知了長孫晟,然後對長孫勝將軍說:為了造大聲勢,以逸待勞,懇求大隋能賜給我大隋的旗鼓,我打算藉助大隋的強大名氣,對阿波可汗部落實施先禮後兵……長孫勝知道他是想借助大隋的威名,上演一把現實版的“狐假虎威”的遊戲。長孫晟素知莫何可汗重情義、守信譽,且是個難得的安分守己的首領。長孫晟深知即便是莫何統一了整個突厥部落,勢力足以和大隋抗衡,他也絕不會向他的老朋友大隋開刀。
於是長孫晟便在第一時間,將莫何可汗準備西征的計上報給了隋文帝。隋文帝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突厥內部互鬥,所以在他看過莫何可汗的計劃後,便毫不猶豫地同意賜給他大隋的旗鼓。為了增大莫何可汗取勝的砝碼,隋文帝同時還贈了他大量的物質和財力支援。
莫何可汗經過精心準備,擇了個良辰吉日,帶領十餘萬大軍,高舉大隋所賜的旗幟,浩浩蕩蕩的開始西征阿波。果然莫何可汗所到之處,阿波可汗的大小部落,一看到大隋的旗幟,以為是大隋和莫何可汗一起聯軍出征。這麼多年他們都被強大的大隋打怕了,所以今天一看到大隋的旗幟,好多依附於阿波的突厥部落首領便紛紛不戰而降。
經過半月征戰,莫何可汗很順利地將阿波可汗部,全部眾圍堵在祁連山的一個山谷裡。這條山谷口只有兩米來寬,兩邊都是高不可攀的絕壁,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莫何可汗連續攻擊了幾天時間,雙方將士都死傷不少,莫何可汗這邊始終拿不下這個山口。打仗最重要的是後勤保障,莫何可汗遠道而來,他們的糧草已所剩不多了。
莫何可汗為了儘快取勝,早日班師回營,他便派使者前往阿波可汗的營帳,準備對他實施誘降。阿波可汗本來和莫何可汗就有交情,深知他誠實守信,是個值得信賴的人。同時阿波知道對方兵多將廣,照這樣對峙下去,自己的人馬肯定撐不了多久,他也就萌生了求和的想法。
阿波可汗自恃手下勇士眾多,他便精挑細選了二十名勇士,陪他一起前往莫何可汗的大營帳商議求和事宜。他計劃在談判過程中,如果對方存心不良,他完全可以見機行事,令他的二十名勇士伺機挾持莫何可汗。那時自己便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不但可以去保證自己全身而退,還可以順勢掌控大局,實現以逸待勞。
到達莫何可汗的營帳後,二十名勇士緊緊侍立在阿波可汗左右。莫何可汗看著眼前的形勢,心裡也開始默默盤算:如果硬取的話,對方一定會拼個魚死網破,雖然對方只有二十個人,個個都是虎背熊腰,一看便知道都是些不好惹的主兒。真要是雙方在這小小的帳篷裡混戰的話,帳外雖然有千軍萬馬,他們一時也插不上手。一旦自己被裹在混戰中,想要抽身都十分困難,思慮再三後,他決定先穩住阿波,自己再伺機而動。
在接下來雙方開始談判時,莫何可汗口頭上先答應阿波可汗提出的所有條件。待雙方談妥後,莫何可汗便擺酒設宴慶祝商談成功。阿波可汗看莫何可汗答應的這麼爽快,戒備之心也就稍減了那麼幾分。宴會正式開始的時候,莫何可汗的二十名隨從依舊是伴隨在阿波可汗左右,形影不離,莫何可汗始終是覓不到下手的好時機。
待酒過三巡之後,阿波可汗已經有些醉意朦朧了。莫何可汗便以給他的勇士封賞為由,讓他們逐個到隔壁的營帳去領賞。一聽到有賞賜,這二十個勇士個個自然是開心不已。半醉的阿波看到莫何可汗還要給自己手下封賞,自然是得意洋洋,畢竟打狗看主人。所以這個時候,他也就對領賞之事兒沒加多慮,便欣然同意了。
二十個勇士進去了一個,就被莫何可汗埋伏好的刀斧手滅掉了一個,當所有的勇士離開之後,再也不見他們返回之時,阿波可汗的醉意被驚的一下子全醒了。他環顧了一下兒四周,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他便立馬噗通一聲跪倒在莫何可汗面前,老老實實地束手就擒了,莫何可汗順便收編了阿波部落的所有人馬。
莫何可汗班師回營後,他便派使者押送阿波到大興城獻俘,莫何可汗打算拿這個“大禮物”討好大隋,彰顯自己的誠意,以便今後獲得更大的支援。隋文帝看到被俘的阿波,他很是高興,大賞了莫何可汗使團。
莫何可汗上書隋文帝,懇求他殺了阿波,以便完成哥哥沙缽略可汗的遺願。隋文帝想聽一下兒長孫晟的意思,長孫晟以殺降不詳為由,暫將阿波可汗囚禁了起來。送走莫何可汗使團後,隋文帝便將莫何可汗請求殺掉阿波的信函,拿給阿波看。阿波看過後,嚇的他是頭皮發麻,心想自己的小命肯定是保不住了,霎時間對他同種同族莫何是恨之入骨。
哪料到,隋文帝不但不殺他,反而是微笑著輕輕在他的右肩上拍了幾下兒,然後心平氣和安慰起他來:大隋有好生之德,你們兄弟之間的仇怨和我們大隋沒有關係。如今你的地盤兒和手下都被莫何可汗收編了,現在讓你再回到草原,肯定是凶多吉少。不如先留在我們大隋,今後再做從長計議。阿波可汗聽了隋文帝的表態後,他那顆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他深深吐了口氣,深深被隋文帝的寬大胸懷給折服了。思前想後,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依照隋文帝的安排,暫時先居住在大興城。
隋文帝聽取長孫晟的建議,將阿波可汗及手下的數十個達官,全送到太常寺進行學習。隋文帝安排手下對阿波他們,每天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整日給他們灌輸儒家文化和親隋思想。
為期半年的學習班結束後,還組織他們來了個江南一月遊。看到江南的美景和富庶,阿波及他的部下個個是心服口服,他們在心裡默默地盤算著,即便是整個突厥部落全部聯合起來攻擊大隋,也不過是雞蛋碰石頭,完全是在自取滅亡,於是他們都心甘情願永遠臣服於大隋。
回到大興城後,長孫晟留下阿波繼續“深造”,實際上是將他長期軟禁在大興城,大隋將其他畢業生全部送回突。這樣他們便把在學習班裡學到的儒家文化及大隋的優惠政策,還有大隋擁政愛民的社會風氣,全部打成包帶回了突厥。回去後這些人便在第一時間將帶回的“禮物”,毫不保留的全部分享給部落的每一位民眾,這樣便在阿波舊部的民眾心裡埋下了親大隋恨莫何的種子。
這一批人員送回去,大隋又安排了阿波的老老部眾進入下一期學習。幾批學習班過後,再加上幾期畢業生的大力義務宣傳,西部突厥部落的好多民眾大都成了大隋的忠實粉絲。那些好多在北方草原過的不如意的突厥民眾,當聽到大隋的優惠政策後,就開始陸續成批的往南遷徙,來到了突厥和大隋的交界處定居。
大隋按照約定,實現了對他們的優惠政策,並給他們提供了軍事保護,這些南遷的突厥人便成了大隋的附屬民眾。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時間變了,環境變了,一切都有可能改變。大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有備無患,如果羽翼豐滿的莫何可汗,一旦有一天不受大隋的控制,大隋可以馬上將阿波可汗送回,扶持阿波聯眾舊部落主動找莫何可汗報仇。這樣就形成了永遠是突厥內鬥不止,大隋坐收漁翁之利的有利局面。
又過了兩個月,勢力壯大的莫何可汗,野心也進一步膨脹,他又集結了二十萬大軍向西進攻達頭可汗部落,打算徹底統一整個突厥。那些參加過大隋學習班的阿波老落下,從大隋歸來後一小部分帶著他的部眾投奔了達頭可汗,經過大隋的洗腦,他們走到哪裡,便將親隋思想傳播到了哪裡。在大隋強大的精神征服下,西部突厥人的心裡已經種下了為阿波報仇的種子,所以這次西征,莫何可汗的軍隊就不像上次征服阿波部落那樣順利了,受到了達頭可汗部落頑強的抵抗,莫何可汗本人也在戰鬥中,被流矢射中身亡。
按照突厥部落的習俗,沙缽略的兒子雍虞閭繼任可汗位,取名都藍可汗,大義公主又嫁給了都藍可汗。兒子娶自己的母親為妻,這個對於我們漢人來說確實有點亂,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任何事情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永遠是別人。都藍可汗剛一繼位,便派使者出使大隋,並每年對大隋進行朝貢。都藍可汗因忌憚他的弟弟欽羽設部落強盛,便派兵將他擊殺,收編了他的民眾。
都蘭可汗可是個不簡單的人物,自他繼位以來,他依仗大隋的支援,在突厥部落將狐假虎威這個遊戲來了個升級版,可以說他比他的叔叔莫何可汗演的更精彩。他藉著大隋的威名,對其他的突厥部落大肆收編,一路向西擴張。沒過多年,他的勢力已經擴張到了西部的玉田境內。並在開皇十一年派他的弟弟褥但特勤出使大隋,並將在玉田國繳獲的闐玉杖獻給了隋文帝,同時獻上良馬萬匹,兩萬只羊,駱駝和牛各五百頭。
隋文帝接到突厥使者呈上的闐玉杖,心裡登時咯噔了一下兒:這小子已經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了天山山脈,那可是西部突厥的地盤兒!隋文帝這個時候便開始心存疑慮了,草原部落這樣一個有謀略,有手段,有實力的首領存在,他總有一天會統一整個突厥部落,到那時都蘭一定會將矛頭指向我大隋。那樣的,可就完全不符合他制定的對突厥分而治之的策略了……
於是隋文帝決定先拿廉價的精神鼓勵穩住都蘭可汗,隋文帝封都蘭可汗為柱國,開國公。送走都蘭部落的使團成員,隋文帝便馬上召見長孫晟,商議下一步如何有效的控制都蘭可汗。
隋文帝聽取長孫晟的建議,將從南陳繳獲的一面精美屏風,贈給了都蘭可汗的可賀頓大義公主。主要目的是向都蘭可汗示好,同時也是在敲打他:立國四百多年的陳朝那麼厲害,還不是被我大隋輕而易舉的一舉拿下。如果哪一天你都藍可汗敢不聽話,我照樣可以隨時將你的部落一舉蕩平。
看到屏風的大義公主,立時想到了當年自己的孃家北周,和今天的南陳其實有著同樣的遭遇。於是她不僅悲從心生,再加上這幾年自己的丈夫都蘭可汗勢力壯大,足以和南面的大隋抗衡。俗話說:人一闊臉就變,此時大義公主又萌生了替孃家報仇的念頭。
於是她立馬提筆在屏風上作詩一首,將大隋的不滿和想為孃家的報仇的意願全部轉化為文字,宣洩在這個屏風上。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她寫的這首詩很快就傳到了隋文帝那裡。
對此隋文帝立時大怒:好你個大義公主,收到禮物不但不感恩於我,竟還敢在上面發洩不滿。隋文帝很清楚,突厥的第一夫人,也就是他們的可賀頓和中原的皇后完全不一樣,她是完全可以執政的。如果有這麼一位仇視大隋,而且是一名有理想,有文化,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