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鶴是奉召進京的,在大灣稍微休整了兩日,彙報了西南的戰況,就和吏部傳旨官員一起北上。
朝中得知沈之鶴回京的訊息,不少人心中都嘆道,姜首輔的勢力更大了。
工部尚書年後已遞了告老摺子,陛下按流程留中挽留。但告老只是流程問題,沈之鶴已是工部左侍郎,入主工部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部尚書,是姜首輔的故吏舊屬!
但細論起來,也不能說姜豐結黨。這朝中百官,誰和誰還沒有一點拐彎抹角的關係呢?
兵部尚書毛文英是施倫一手推上臺的;禮部右侍郎朱昭和施倫是同科;安全部正卿王玢和姜豐是同鄉好友、副卿是姜豐的舊屬;吏部尚書傅霄是章成賀舊屬……
其餘各部,也都有各種各樣的人脈。
沈之鶴進京,最高興的人要屬太子殿下。皇帝已給太子賜婚,要等沈之鶴回京,才命欽天監擇期舉辦大婚。
太子殿下大婚,這流程是非常繁瑣的,光是籌備工作都要大半年……皇后娘娘已經暗暗開始準備了。
沈之鶴在南洋政績卓越,馬喇甲又是此次徵西亞的後方糧草軍備中轉地,能獲知第一手戰報。
朝中上下對徵西亞的戰況還是挺關心的,雖然西亞遙遠,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且姜首輔在十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用海外殖民地的資源發展國內……這西亞聽說也是有豐富的資源的。
姜首輔說西亞蘊藏有大量的黑火油,是一種重要的能源,大多數人都深信不疑,因為“姜子”是科學派的開山祖師啊!
為此,姜豐請示皇帝,為迎接沈之鶴回朝,加開一次大朝會,皇帝準了。
沈之鶴得知朝廷加開了大朝會,從津港連夜趕回了京城,第二日換上正三品的侍郎官服,精神抖擻地去上朝。
天還矇矇亮,百官陸續抵達宮門,在朝房“待漏”。沈之鶴到了高官暫歇的直房,已經有好些六部高官到了,相互之間寒暄見禮,就見姜豐也走了進來。
姜豐一走進,就拉著沈之鶴說:“我可是望穿秋水,終於等到了飛卿回朝!”
沈之鶴笑道:“大人等的不是我,是西亞的戰報。”
西亞的戰報,比沈之鶴更早抵達京城。姜豐已經知道了三路大軍徵西亞的戰果,心中還是頗為喜悅和欣慰的。
世界三大咽喉,馬喇甲海峽、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終於都到了華夏帝國手中!
掌握了這三大咽喉,就掌握了世界經濟的命脈、佔據了軍事的領先權!
春日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天地,朝鼓聲響起,眾人不再寒暄,文武百官分兩列緩緩前行,向金鑾殿走去。
威國公岑巍朝姜豐點了點頭,沈之鶴進京,西亞戰事結束,他們那個移民鎮守蘇伊士地區的計劃也要提出來了。
那一日密探,岑巍最終還是被姜豐說服了,同意遷徙西北迴教民到西亞,並且說服了馬薔。
他是怎麼說服馬薔的,姜豐不得而知,總歸是名與利相結合。馬薔的母親雖是岑家旁支,算是岑家外甥,但沒有足夠的利益,是不能讓強悍的西北馬家軍動心的。
百官依次在大殿上等候,皇帝升座,文武百官一拜三扣,早朝正式開始。
這次大朝會本是為了沈之鶴回京而加開的,沈之鶴出列謝恩,便彙報起南洋和西亞的政務軍務。
他本是馬喇甲城城主,統管馬喇甲政務及海關諸事,如今他回朝任工部左侍郎,便將公務暫時交接給副手。
“馬喇甲乃南洋重鎮,主官不可久缺。臣與馬喇甲駐軍將軍林海聯名保舉西征軍主帥姜殊為馬喇甲城主!”
沈之鶴話音一落,金鑾殿中響起一陣不小的議論聲。
吏部尚書質疑道:“先不說姜殊無功名,他本是武將,又如何能任城主?城主可是文官,統管一地政務,豈容輕忽!”
沈之鶴正色道:“非常之地,用非常之人。馬喇甲城乃四戰之地,政務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軍備防務。在戰時,城主也是要親自守城的,本官當初就參與過馬喇甲守城之戰,姜首輔和太子殿下是親歷的。”
姜豐及一旁上朝聽政的太子都點頭。
沈之鶴又說道:“吾等保舉姜殊,是因為其文武雙全。此前他與盧遠揚共同建設仰光城,把一河口灘塗之地建設成南洋大城。為了仰光城的建設,姜殊溝通緬甸、暹羅、天竺,夙興夜寐,功不可沒。此次徵西亞,他更是主帥……”
接著,沈之鶴說起了此次西征的戰況,這也是滿朝君臣都在等待的事。
整個大殿一片寂靜,只有沈之鶴清朗而不疾不徐的聲音。
姜豐雖提早得到了戰報,此時聽沈之鶴再次說起,又聽他著重說了姜殊在大馬士革與奧斯曼帝國的陸地遭遇戰,還是提起了心。
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兒子萬里征戰,做父母又怎麼可能不掛心?
當初錢勇在新約海戰中失蹤,險些喪命……姜豐對自己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別人能死,自家人當然也能死。
可道理是這麼說,又如何能不傷心?
沈之鶴此前在大灣說姜殊和錢勇是輕傷,到了朝堂之上,他才清楚地說出來,此戰關係到我朝能否在蘇伊士地區站穩腳跟,敵我雙方可謂是拼死一戰,姜殊作為主將身先士卒,身上也中了一槍。
火槍的威力,眾人是知道的。
這一槍沒有射死姜殊,已是上天保佑!
沈之鶴朗聲道:“姜殊作為此次西征軍主帥,統帥仰光、馬喇甲、安南、爪哇各路兵馬,立下赫赫戰功,他在南洋威望極高。馬喇甲軍民一致懇請姜殊來任城主,有他做城主,馬喇甲全體軍民才可安心!”
擲地有聲的話音落下,眾人想到姜殊的勇武,一時也無法再反駁其任馬喇甲城主,更多的是感慨佩服,齊齊向姜豐看去……
這可真是虎父無犬子啊!
皇帝也看向姜豐,讚道:“姜愛卿為國培養了一個棟樑,朕心甚慰!”
他的心情更復雜……聽說姜媛已是大夏的下一任總督,現在姜殊在南洋也是聲望正隆,這日不落帝國是蕭家的,也是姜家的啊!
姜豐寵辱不驚的微笑道:“滿朝文武皆國之棟樑,姜殊能立下微末之功,全靠陛下威震宇內。”
兵部尚書毛文英出列道:“姜殊文武雙全,如今人又在蘇伊士地區,何不就由他任蘇伊士總督,鎮守此地、開鑿運河?蘇伊士運河開通,其險要不下於馬喇甲!”
沈之鶴和姜豐還沒說什麼,岑巍已出列道:“老臣有本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