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豐送別陳璋,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雖然離得遠的人聽不清他們說什麼,但那依依不捨是看得真真切切的。
京中眾人聽說姜首輔淚灑碼頭,都有些感慨“世人都說姜豐重情,然而以真心換真心,他身邊才聚集了那麼多義士”。
皇帝的心情則有些微妙……他自認對姜豐和陳璋都不薄,沒想到他們卻結成了聯盟,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背棄了他。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他有兩個很寵愛的妃子,某一天得知這兩個妃子私下裡勾搭到了一起,“陛下,我們是魔鏡,你一邊兒涼快去吧~”,這麼想著,皇帝覺得心情很沉重!
過了兩日,皇帝下意識地問岑皇后:“皇后入宮也有二十年了,在這宮中可有情深義厚的姐妹?”
岑皇后一時沒反應過來,她是不屑和宮妃爭寵,可是要說親如姐妹那也做不到啊?皇帝問這個是什麼意思?
只能斟酌著答道:“這宮中妃嬪,也都是懂禮的。”
皇帝見岑皇后不明所以的表情,自己先尷尬了,連忙扯開話題……都怪姜豐,把他的思想都帶歪了~~
姜豐送別莫明之後,便是新春大朝會,內閣拿出了今年的具體發展規劃,要一一施行起來了。
而姜豐身為首輔,今年是要名正言順地參加耕耙禮。
去年,他已按照三公的身份行五推五返之禮,沒道理今年反而降規格,因而他今年還是行五推五返之禮。
另一頭,陳璋迎著春風回到了大灣。
到了大灣,春意就更濃了,全城的刺杜鵑盛開,粉的、紫的,一團團一簇簇開得如火如荼。洋紫荊的花也沒謝,鮮花開滿枝頭,地上鋪了一層花瓣,遠遠望去,如錦緞一般……
一到大灣,陳璋就得到了一個好訊息。
姜媛生下一個女兒,剛剛出月子,派了人往京城送信,只是信恐怕還在路上。
陳璋對高雷說:“你舅舅知道這個訊息,肯定會很高興。”
別人家都喜歡男孩子,但姜豐是喜歡女兒的,當然也喜歡外孫女。
高雷連連點頭:“回來之前,舅舅就說媛姐恐怕快生了,擬了好幾個名字讓我帶回來,我看那些名字都傾向於女孩兒的。”
這幸好生的是女孩兒,要是男孩頂著一個偏女孩的名字就不太美妙了~~
陳璋到姜家道喜,也問姜媛的行程。
原本姜媛是打算今年帶隊去大夏參加萬國博覽會的,如果去,和陳璋同行是最有安全保障的。
但她現在剛生完孩子,就不便出行了。
姜媛也想清楚了,此時說道:“萬國博覽會明年才舉行,我就等南洋軍大捷,再和南洋各國一起過去。姜殊戰勝歸來,也要成親了,我總得喝了他的喜酒再走。”
陳璋點頭:“這樣也好……那大夏先籌備著就職典禮,等姜總督過來了!”
這個姜總督,是姜媛!
接下來,陳璋又和姜媛明確了對華國的態度,停止進貢是第一步,以後進一步的獨立、分庭抗禮……
大夏國也是有尊嚴的,堂堂一國大將軍差點被炸死,當然得做點什麼。
陳璋還在京中,大夏投鼠忌器不敢太激進,便先忍下來,等到陳璋回去,這停止進貢的國書就可以送進京城了。
姜媛人在大灣,夏國總督印在她手上,這國書可以直接從大灣送到京城。
熊楚楚出來招待陳璋,聽了陳璋和姜媛的對話,既歡喜又茫然,還有幾分無奈……她的女兒,真的要去大夏做總督?
大夏的文武官員竟也支援她?這簡直是像做夢一樣。
只是,這相當於脫離藩屬國身份的國書從大灣送進京城,會不會讓姜豐難做?
熊楚楚問出了自己的顧慮。
姜媛笑道:“大夏助朝廷收復高麗,守住了民族大義。是朝廷對不起大夏在先,大夏以停止進貢作為抗議,陛下也不好說什麼了。要怪就怪死去的傅衝好了,他這才是真正的妄開釁端。”
接著,神色一正說道:“我以後任大夏總督,自然要以大夏的利益為重,和父親的立場有衝突是肯定的。這不是我們父女的事,是兩國邦交的事。只要父親行得正坐得正,皇帝和朝中其他人也無從攻訐。”
熊楚楚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嘆息道:“你羽翼豐滿了,我也不會攔著你,只希望你飛得更高、更穩。”
這個女兒,始終是她和姜豐的驕傲。
熊楚楚又對陳璋說:“佳恆過兩個月也要生了,你要不要留下喝了外孫的滿月酒再走?”
這一去大夏,以後就不知什麼時候再見了。想到丈夫和陳璋的情誼,熊楚楚也替丈夫留客。
陳璋笑著拒絕了:“我離開大夏一年多了,實在掛念國內防務,還是早日回去的好。”
熊楚楚點點頭,沒有再勸。這些人都是心懷天下的,家人在國事面前,就不那麼重要了。
陳璋在大灣休整幾日,高雷也趕緊回家整理行囊。
他是早就做好去大夏準備的,手中管理的事務都交接了出去,也讓家人做好了準備。
羅鵑對於去大夏沒有太恐慌,甚至隱隱還有幾分期待。
姜媛都要去大夏呢,想必那裡不是什麼蠻荒之地。
她到了那裡,也許能做更多的事。她大哥羅鵬管著大灣到南美的航線,說不定她也可以組織一個商隊,把大夏、南美和大灣聯成一條線……
而且,她和高雷夫妻感情甚篤,自然是夫唱婦隨,丈夫去哪裡她就去哪裡的。
只是還有一件小事……
羅鵑對高雷說:“大嫂還在觀裡修行,我們要把幾個侄兒也帶到夏國去,大嫂怎麼辦?”
聽到張氏,高雷臉色就是一黑。
要不是張氏愚蠢,也不會讓敵人有可乘之機。他只有一個哥哥,卻那樣糊里糊塗就死了。
為了完成哥哥未盡的心願,他要去大夏主持藥廠……他這輩子都不會原諒張氏。
“不管她。”高雷冷冷地說。
羅鵑應了,卻悄悄讓人送了一大包銀幣給張氏。
張氏在道觀裡,有姜家的名頭在,沒有人會欺辱她,但也沒有額外的關照,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清苦的。
這些年她一直被內疚、悔恨種種情緒折磨,此時知道高家眾人出海,她可能再也見不到孩子們了,終於悲從中來……
高家人隨陳璋一起離開大灣時,熊楚楚帶人親自到港口送行,張氏也躲在人群裡遠遠相送,不知不覺間淚流滿面。
寬敞的大佳臘港,有南來北往、東去西來的船,密密麻麻如幟如林,大夏的海船離開了,又有南洋的海船停靠,帶來了新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