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最初的居民
不列顛之歲月,英國的歷史演進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人類的歷史遠比不列顛島的歷史悠久。早在更新世時代,人類就出現在遼闊的非洲大草原上。最早為南方古猿,這種兩足、直立的靈長類動物是人類的祖先。然後到1餘萬年之前,直立人誕生。這是一種搬動重物能力的原始人類,處於猿類和智人之間。如果製造工具的能力是區分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標誌,那麼南方古猿和直立人都應視為人類。南方古猿用火山岩和石英岩的石塊製造原始的切砍類工具。直立人制造多用途手斧的方法是去除岩石的外層,直到岩心部分形成斧刃為止。手斧文化向北傳播,公元前萬年傳到摩洛哥,公元前30萬年傳到法國的阿布維利和聖阿舍利,也許在同時期也傳到了不列顛的東南部。儘管最早明確記載人類在不列顛居住的年代是在公元前約20萬年,但在肯特發現的粗製手斧表明人類可能早在公元前30萬年就在這裡居住。
最早來到不列顛的人類祖先並不是直立人,而是處於直立人與智人之間的人類。這種人類的顱骨碎片在泰晤士谷地的斯旺斯扎(Swanscombe)出土。顱骨的容量大於直立人,接近現代人。斯旺斯扎人生活的年代約在公元前20萬年,能夠製造精細的手斧。這個事實表明在人類的早期歷史中,技術的進步與腦容量的增加之間存有密切的關係。
人類在大冰期(Great Ice Age)進入不列顛。在這個長達萬年的期間,溫度曾下降四次,積雪終年不化,冰層向南延伸。到公元前325年時,冰層延伸到了泰晤士河。同時,氣候又變暖四次,冰層回縮。冰川的運動刻畫出北部山脈和河谷的輪廓,將黏土層覆蓋於英格蘭中部地區。在冰川間歇期,海平面上升,原先的土地變為海底。人類最早可能在第二個冰川期的溫暖階段來到不列顛,追獵馴鹿、野牛、麝香牛和長毛犀牛。在冰川間歇期,他們捕獵馬鹿、狍子、野牛和野豬。
小麥和大麥都有其野生的原生物種。這些麥類原生物種生長在由敘利亞到土耳其丘陵和由伊拉克到伊朗的弧形地帶。野羊也在同一地區生活。公元前6()年左右,在陽光、土壤、種子、動物和人類的綜合作用下,經濟革命就在此地發生。人類學會耕種莊稼和馴養動物。這是工業革命之前對人類生活影響最為深遠的事件,新的農業革命。新的農業經濟能夠比狩獵經濟多供養十倍或更多的人口。農業造就了定居生活方式,人們得以織布、製陶、尋求金屬和交易物品。
生活在地中海地區的各個民族身材纖細、膚色黝黑、頭型又窄又長。他們帶著這種新文化沿多瑙河而上,穿過歐洲,越過英吉利海峽。其他的地中海民族透過海路將這種新文化帶到西班牙,然後沿著布列塔尼海岸航行,到達康沃爾、愛爾蘭和蘇格蘭。到公元前38m年,新石期時代的農民在英格蘭丘陵的白堊質土地上定居下來。新文化逐漸取代中石器時代的狩獵文化,而後者在此時已經消失。但狩獵文化不應被忽視。因為根據時間跨度來衡量,不列顛人類歷史的十分之九由舊石器和中石器時代的人類所佔據。他們奮力改進粗糙的石器工具,完善其狩獵技巧,而且有可能已經開始放牧獸群,特別是鹿群。
新石器時代的移民起初定居在石灰岩高地、靠近海岸的沙地和英格蘭南部的白堊丘陵地帶上。這些土地是由新石器時代的居民清除了森林之後獲得的。此時,他們還在低窪的谷地定居。定居者都是從事畜牧業的遊牧民族,放牧那些長著寬顱巨角的牛群。他們通常還飼養豬以及少量的山羊和綿羊。雖然種植莊稼只是對飼養牛群的一種補充,但他們會在小塊土地上耕種小麥和大麥。耕種的方法是先用犁交叉犁地翻鬆土地,然後用鋤和鍬種植和照料莊稼。他們使用石鐮收割莊稼,用小石塊在凹石上來回揉搓的方式將穀物碾碎。婦女製作簡單的陶器,但還不會紡織,仍然用獸皮製作衣服。
新石器人在丘陵地帶的不同地方建造了一些用作大本營的營壘。營壘的形狀是一道道圓形的溝渠和堤壩,數條堤道通向中心地帶。規模最大的營壘建在埃夫伯里(Avebury)的風車山(Windmill Hill) o其外圈的面積是23英畝,內圈的面積是四分之一英畝。數目眾多的堤道表明營壘的用途是保護牛群。還有一些營壘供人們居住,另有一些營壘是作為進行交易、節慶、犧牲和葬禮等儀式的會聚場所。
新石器人居住的房屋或建在營壘之內,或建在單獨的住地。其構造是用橡樹樁圍起的地坑,樁上的屋頂用獸皮覆蓋,十分粗陋。後來,他們建造完全在地面之上的房屋。新石器人需要用石斧砍伐橡樹,而製作這樣的石斧需要大塊的燧石。所以,他們便在白堊層中開礦,發掘土層中的燧石。風車山人在不列顛首創礦業。他們將礦井打人白堊層約30到40英尺深,然後在底下挖掘坑道網,將各個井筒連線起來。從礦裡開採出來的燧石用於製造石斧。諾福克、蘇塞克斯和威塞克斯等地的燧石礦工和石斧工匠構成了不列顛最早的專業工業團體。
新石器時代的堤道營壘、燧石礦山和矩形墳冢分佈在蘇塞克斯的幾乎所有山嶺之上。矩形墳冢長1100英尺、寬30一50英尺、高約12英尺,用於群葬死者。墳冢就壘在用木頭和草皮築成的無頂墓室之上。考古學家在這些墓室中發現了一具蜷縮的骨架、散落各處的骨頭以及花瓶和裝飾品等陪葬品。他們偶爾還發現了女性雕像和男性生殖器符標,表明這些墳冢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供奉人和動物的生殖能力。
在西面的科茨沃爾德丘陵,墳冢用小塊石頭壘在用巨石建成的精美墓室之上。這些石制墓室中埋葬少至5名死者、多至50名死者,可以多次埋葬死者,並連續使用許多年。能夠葬人這些墓室也許是僅限於統治家族的特權。不過,科茨沃爾德丘陵的這些墓室並不是不列顛群島在新石器時代僅有的巨石遺址。數以百計的石墓建於愛爾蘭、蘇格蘭西南部、西部群島、蘇格蘭北部、設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其中一些石墓建有一條長長的墓道,通往圓形的墓室;另外一些石墓的墓室用垂直的巨石石片建成,而墓室內的間隔則用水平狀巨石石片砌成。這些巨石分別重達4噸、8噸或10噸。開採、運輸和豎立這些巨石的工程顯示出當時有規模超過家族的政治群體存在。但是,這些遺址具有宗教意義,則比其社會意義更引人人勝。墓中的陪葬品也許用於幫助死者進人來世。關於轉世的概念在原始社會中十分常見。修建墓室可能是為了保護已離開人體的靈魂,使之能夠再次進人活人的軀體。無論當時的人們相信什麼,但這使得他們豎立起許多墓碑,這些粗陋、壯觀的墓碑仍然可以在英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山間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