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統治下社會十分流行算命、占卜。昔日金人耶律楚材輔助成吉思汗就利用占卜算命勸成吉思汗不要屠殺。
而在早期蒙古人就已有算命占卜習慣,備大碗一隻盛上水、三隻筷子。牧人未歸,便問放牧者能否歸來?將筷子立在碗中,筷子如能因水的浮力立住,說明放牧者能歸。如筷子立不住則說明放牧者不能歸。這時就問從哪個方向尋找,筷子傾倒方向就是尋找方向。當然這得十分虔誠才有效。
家裡物品被竊,就把簸箕放在桌子上的鐵砧上,簸箕放一香爐碗燃三支香,在簸箕上拴一條紅布。這時就可將懷疑偷東西的若干人名寫在紙上環繞鐵砧上。占卜者轉動簸箕讓其自轉,簸箕停下,簸箕上的紅布指向誰的名字,那麼此人就是偷盜者了。當然占卜者也不用寫名,口唸張三李四名字,簸箕停轉時念上誰的名字,那麼此人就被定為偷盜者。
當下於蕎下令:“張大叔,命你與劉伯溫棋戰,把咱們兵馬要回來。”
張老四應道:“末將聽令。”
於蕎道:“這次棋戰須為三番棋戰,如首局失手,得換人再戰。”
張老四微笑道:“得哩,張大叔曉得。”
又道:“那廝說咱們這裡是白虎臨池地,請問是不是真的?”
於蕎道:“咱們這裡當得上日月二字,當為至明之地,代表光明。光明之下,萬物勃發勃勃生機,乃至慶之地也。”
張老四大喜,這牛鼻子的胡言亂語,比不上於兄弟這一句。
當下領孟老三等人進軍麒麟谷。
原來只是一夜之間,他們人馬少了一半。打聽得知,有人說日月谷是白虎臨池地,不能待在這裡。
根據麻臉少年訊息,是劉伯溫打扮成道士,對廣陽百姓妖言惑眾招收兵馬,還把他的人馬也搶去了。
張老四這次就聽於蕎之令去與劉伯溫棋戰。
劉伯溫利用這“撒豆成兵”之計,兩天不到時間招了數千人,這時在軍中對沐英說:“我此來只為助你們招收兵馬,現在招的兵馬相比倭寇仍有巨大差距,但百姓間會互相通傳,相信往後仍有百姓陸續來投。另一個任務是助你們懲救這幫棋徒,現在看來已成功一半。如沒估錯,他們很快就會被徹底征服。前線緊急,完成了這兩個任務,我又要匆匆趕回去。”
話章剛落,朱十二來報,張老四來見。劉伯溫大喜,讓宣張老四進來。
張老四想吳戈兄弟說劉伯溫來到這裡,這真是咱們廣陽之光。只是不把好計策用在對付敵人上,卻用來對付咱們。
入到敘事廳,當中大椅上坐著個甚是儒雅的中年文士,氣質看著有點特異。走過去拱手道:“請問閣下可是劉軍師?”
劉伯溫吃了一驚,他這次南行沒告訴任何人,到了廣陽也只讓有限幾人知道,對方怎知他身份?
道:“你是……”
張老四道:“在下是廣陽張老四,在棋軍中任首席棋官之職。”
劉伯溫頓時哈哈大笑,實想不到會有如此奇怪之職務。
又想棋棍竟然玩出如此花樣,難怪常胡兩位將軍說他們已近教中迷糊之輩。
道:“請問你們此來為了何事?”
張老四道:“咱們本來井水不犯河水,你們組織紅巾軍,咱們十分歡迎,咱們組織棋軍與貴軍亦無衝突也,不知軍師因何騙去咱們兵馬?”
劉伯溫想這些人確有教中糊塗人的本事,說吃神符就可成千裡眼順風耳,居然這麼快知道我做的事。
不禁瞪了朱十二一眼,認為是他向張老四通風報信。
劉伯溫道:“這是我助他們棄暗投明,騙字說不上來。話說你們棋軍抗擊倭寇必然失敗,早日回頭是岸方為正理。”
張老四知辯這個無用,道:“咱現在不再與你們說這個,此來乃以棋軍之名挑戰,如勝了你們,你們讓朱舵主帶兵歸順咱們。咱們如輸了,不再抗拒下棋禁令,由你們處置。”
劉伯溫想,果然是朱十二告訴他們。道:“我千里迢迢來此,就是為讓你們憣然醒悟,不要在迷途上越走越遠。既然你提出這個要求,我也會讓你們輸得心服口服。”
張老四道:“好哩,咱們這次是三番棋戰,三盤兩勝。”
劉伯溫慨然道:“可以。”
跟著站起來向張老四一行拱手:“你們也肯定是地方棋人,不知高姓大名,通個姓名也好日後認識。”
孟老三道:“在下孟老三,僥倖在地方棋賽取得過第三名。”
王炳道:“在下王初五,僥倖在地方棋賽取得第五名。”
趙老六道:“在下趙老六,僥倖在地方棋賽取得第六名。”
另一個較為高瘦的漢子道:“在下姜海七,僥倖在地方棋賽取得第七名。”
劉伯溫道:“這麼說來,張老四就是第四。你們的第一第二高手呢?”
張老四道:“咱們的第一高手已脫離江湖,不管棋戰。第二高手就不管了,是棋界敗類。”
劉伯溫想:“這個第一還是比較識時務的,知道下棋沉迷害人,退出了象棋江湖。而這個第二高手必定是正直之人,與張老四等人正好相反。”
道:“我這次來的目的之一就是與你們下棋,讓你們知道什麼是高深棋步。也讓你知道我的棋步如此高深,仍不為其所迷,而去做認為該做的事。”
頓一下就對朱十二喝道:“擺棋子。”
張老四聽了劉伯溫這句話差點笑噴出聲,自賣自誇就好了,居然還說因為棋路高深才不沉迷,如有高深棋路不沉迷才怪。
但他聽過劉伯溫有過目不忘本領,不敢太大意。這意味著看棋譜也能過目不忘。
原來軍中已沒棋子,朱十二也不敢把棋子由島上帶出來,卻在劉伯溫扮道士當天回來帶回一盤棋子並讓朱十二保管,朱十二當時訝異,不知劉伯溫之意。
想原來是為準備這場棋戰。
心下又奇怪之極,既然劉伯溫恨棋,又反對下棋,因何與張老四下棋呢?
想到他剛才的話才恍然大悟,是要在棋上教訓張老四。
劉伯溫胸有成竹坐在棋盤一邊道:“你們是哪位上呢?”
張老四道:“張老四不才,願領教軍師高招。”
如在往時遇到劉伯溫這種可過目不忘棋手,他必然惴惴,但是新近才看了自出洞來無敵手,並得於蕎指點,大增信心。
當然這些信心還不足以讓他放心,他放心的原因是因為已經與於蕎默契了,如敗了首局,他會先停一下讓於蕎上場。
如此重要的條件,於蕎當然不大意。
劉伯溫端坐棋盤眯著眼睛:“請走頭。”
張老四道:“咱們是棋軍,不能佔軍師便宜。而且軍師遠來廣陽是客,當由軍師走頭。”
劉伯溫凝神思考,“啪”的走了中頭炮。張老四知道自出洞來無敵手主要以順炮、列炮、單提馬應中炮,他不太熟悉列炮,在此重要棋戰,不在使用之列。其中中炮對單提馬棋局,都是中炮方如摧枯拉朽一樣取勝,也不在這次使用之列。
經過於蕎分析,認為只有一個後手局甚好,就是書中的末局,手字應手炮。
當下還順炮,看劉伯溫怎樣選擇。劉伯溫不假思索形成順炮橫車局。張老四一愣,劉伯溫也會自出洞來無敵手?
“自”譜中的順炮先手方都是以橫車開局。他估的也確實沒錯,劉伯溫正是看過此書才如此自信。而且對書中棋路能記得七七八八。
這個七七八八其實已不錯了,下棋時有的棋手不會按譜招行棋,只有把這些應對招數都記得才算記得了十成。但這是不可能的。
當下張老四出直車,看劉伯溫是不是走“自”譜招數。劉伯溫橫車過肋,張老四就按譜中的招數走了士4進5。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一般棋手在走首步棋時都習慣走動右邊棋子,比如走中炮是走炮二平五。因一般人都慣用右手,先走右邊棋子較為順手。
但是在“自”譜中,首步選擇的卻是左邊棋子,中炮走的是炮八平五。這樣劉伯溫在過了四路肋車時,張老四上4路士是背補,指將門避開車路之意。
另一局選擇的是6路士,沒有避開車路,於蕎認為是錯著。是局也是紅方以摧枯拉朽之勢取勝。
當下劉伯溫見張老四上士,頓時心頭一鬆,張老四正好走進他的套路,可以施展他的生平絕學了。當下按照譜著快速進了七步車卡肋壓象眼。張老四想,難怪對方如此自信,果然是看了這本棋譜。當下就按譜招走邊馬。
劉伯溫心頭狂喜,對手進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