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斜陽沙觜,幾點閒鷗草際,烏榜小漁舟,搖過半江秋水。風起,風起,棹入白蘋花裡。

讀者諸君見此詞,是否有讀李清照“如夢令”味道?

李清照詞雲:“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上面這詞非出自李清照之手,而是在一百多年後,出自一位謀士之手。“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是謀士,詩詞亦有流傳。

是日湖廣道上,一道士僕僕風塵趕至廣陽。

這道士就是劉伯溫。

劉伯溫到廣陽直奔沐英軍營,沐英見到,想到棋戰之輸,惶恐至極:“沐英下棋犯錯,請軍師重重處罰。”

劉伯溫問明情況,勃然大怒。

道:“沐將軍,常胡兩位將軍已述說這裡情況,此地棋風甚盛,棋徒如教中迷糊之徒,視象棋為神符,做出下棋退兵的荒唐事,你非但不察,還深陷其中,實讓我等失望之至。”

沐英道:“請軍師處罰。”

劉伯溫道:“我不會處罰於你,稟報元帥再做定奪。為今之計,是務必讓棋徒迷途知返,阻止倭寇北上。”

朱十二道:“末將有一事不知當不當講?”

劉伯溫道:“但說不妨。”

朱十二道:“張老四的棋軍是沉迷下棋,但他們近來也做了件大好事,棋戰勝倭寇,非但阻止倭寇在此為非作歹,還讓倭寇延遲半月北上,實是相助咱們有功。”

劉伯溫道:“你說的有理也無理,看著是有理,其實是無理,常胡兩位將軍說了,倭寇沒有及時北上,非因棋戰,而是人數太多需要給養。而張老四因懼倭寇勢大,才做出棋戰的投降事,以棋討好倭寇行投降之實。”

朱十二道:“張老四絕對不會投降。”

他之前也懷疑張老四投降,但過後想到張老四為人、經歷,萬沒有投降之理。

劉伯溫惱怒道:“朱舵主已回頭是岸放棄下棋是好事,但不能再因之前下棋而棋迷心竅,日後須徹底與迷棋者劃清界限。”

朱十二不敢言語。

劉伯溫又道:“我此行主要有兩大任務,一是助你們招兵買馬,二是對付這幫棋棍頑固分子。眼下事情緊急,招兵買馬才是重中之重。”

眾人想軍師在這麼短時間內怎能招到兵馬呢?

次日,廣陽城就出現一位撐著支小旗子的儒雅道士,旗子寫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命占卜無有不準”。

道士約四十餘歲年紀,道衣飄飄,如有仙意。在一人多處擺小桌子坐下,很快就圍了一大圈人。一三十餘歲的壯漢過來問道:“道長,你的算命準是不準呀?”

道士很自負一樣道:“貧道自操這行生意來,無有不準,算者的一生之途,都在掌握之中。”

壯漢臉色愁苦:“道長,你也不是不知這世道,就算知道自己的生命之途,也無法改變,南人就是南人。”

道士道:“兄弟如是說差矣,能知明日之途,當然可避凶趨吉。如八字缺水可做河海生意,缺土可種田耕地,缺水,你就是再勤懇耕地也不會有好收成,土克水。”

壯漢臉色凝重:“老弟我耕了半輩子地,一無所有,不但欠地主的地租無力償還,而且每日都為三餐發愁,道長你幫我算算是否因為缺水?”

道士要了壯漢的生辰八字,道:“你這八字不是缺水而是缺金,日主為木,需金器雕琢才能成材。本來土可生金,耕地也不是大錯,但是很湊巧,木土相剋,兩相消抵,仍然達不到補金目的,是故只能勞頓度日,難有大成。”

壯漢道:“道長之算命法,是在下畢生所僅見,真是十分準確也,這正是在下之情況,在下有請道長指點一條明路。”

道士臉上頓見嚴肅:“有明路,就不知兄弟想不想走。”

壯漢道:“在下已無路可走,哪有明路不走之理?”

道士道:“官府禁止鐵器,沒有鐵器可用,要不是兄弟做鐵器生意肯定不錯。現在的鐵器生意為官府壟斷,我們老百姓是做不了的,如此就只有一個辦法。”

壯漢雙眼發光:“道長說說是什麼辦法?”

道士壓低聲音:“兄弟,貧道就對你說句不好聽的,路都是自己走的,只有堅持走自己的路,在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之後勇敢走下去,才能得到自己人生想要結果。貧道指的這條路看著非常兇險,但這是唯一之路,就不知兄弟有沒有勇氣走下去?”

壯漢道:“在下已經無飯可吃了,還有什麼路不敢走的!道長只需指引出來,在下定然走下去。”

道士道:“兄弟不是不知,天下都在說“明王出世”,這天下可能就要改變主人了,如再為那些剝削負擔,豈不是害了自己還害了家人?兄弟應果斷投奔明主。如此又何需為那些因為剝削的煩惱而發愁?”

壯漢大吃一驚,壓低聲音道:“道長你是要在下造反?”

道士道:“何為造反?此說不通,現今天下到處是紅巾軍、明教與白蓮教之人,他們的目標是嚮往光明驅除黑暗,此乃人生之正途,如何能稱造反?兄弟加入紅巾軍正當其時,走的非但是正途,日後也有鐵器可用,能彌補兄弟的八字。”

壯漢想了許久,咬咬牙道:“我……我我我為這拼了!”

跟著壓低聲音道:“道長認為到哪裡投奔紅巾軍合適?”

道士道:“貧道四海為家,對一些地方還是較為熟悉的,在廣陽的西北面,連環山連綿不絕就如一條巨龍,而今此巨龍就要騰飛了,上面囤駐的紅巾軍必可為這條巨龍助力,兄弟到那裡去投奔,再好不過。”

壯漢“啪”的打了一下臉:“這都是在下的不是,就在早些時候有張老四者勸我去投奔,因擔心家人遭到官府迫害沒有應承,如果在下早日醒悟,早就脫離了苦海。現在就聽道長的,舉家都投奔連環山去,日後再也不用擔心官府剝削了!”

道長道:“也是兄臺與貧道有緣,至今才知投軍明路。當日如聽那張老四者,非但無益而且必生禍事。”

壯漢道:“道長此話怎說?”

道士道:“那張老四雖甚有名,但是為了下棋不聽紅巾管教,本身不屬紅巾一支,日後難有大發展。此乃其一。其囤駐地日月谷,本道分析為白虎昨池之地。虎為何也?為禍百姓之患也。日後必如虎患為禍百姓。兄臺如投此地,豈非再臨深淵?另一支紅巾軍的駐地是麒麟谷,本道分析為藏龍之地,龍必飛昇,到時龍飛九天,可助兄臺發達矣。”

壯漢雙眼放光:“今日幸遇道長才知此事,道長真是在下三生一遇貴人。對道長千恩萬謝不足表達在下感激之情。”

道士道:“兄臺不須如此,咱們今日相見是為有緣。貧道雖為一介算命先生,也心懷國事,就像當年的郭子興元帥也是一介算命先生,卻為抗元憤然而起。貧道夜觀天象,紅巾軍必將取得最終勝利,兄臺投奔紅巾軍,可抓鐵器彌補八字之失,必能有一個光明前途。”

壯漢感激涕零欲給道士下跪,被道士挽住:“兄臺找到了光明之路,可別忘了帶領其他的貧苦百姓走向光明,勸誤入白虎臨池地的百姓改投紅巾軍。而且做善事者,日後必有善報。善事做的越多,善報越大。兄臺勸返迷途知返者,必因此獲得大善報也。”

壯漢大喜:“在下對道長之言必然依照。”

道士道:“兄弟剛才說投軍會擔心家人受害,其實不需這番多慮,紅巾軍是以軍營為家,家是軍營,一家大小都在軍營,何來官府迫害呢?兄臺可勸熟悉百姓拖家帶口到軍營去,互相通傳,達到幫己幫人目的。”

壯漢更喜,最後的顧慮消失:“咱這就去投軍,並依道長之言。”想給一點通寶,道士將通寶退還。

壯漢甚感激涕零,千恩萬謝離去。

壯漢離開,道士又給多人算命,先“弄清”八字,就說“明王出世”,再說明白虎臨池與藏龍地屬性,就對缺土者說,大山之土最多,上連環山最宜;對缺木者說山上之木最多,去連環山最佳。對缺水者說,麒麟谷位於北方屬水,最宜投之。

此處人多,但人盡衣衫襤褸,為一貧苦百姓聚居處,並無官府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