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中朱棣的軍隊稱燕軍,朱允炆的軍隊稱明軍。)
在朱棣擊敗十二萬明軍,並解除遵化與永平之圍後,燕軍與明軍都默契地保持著相對和平的局面。
朱棣以燕王的命令繼續在燕控區施行攤丁入畝的政策,並推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
這些舉措雖然在人口目前還較為稀少的華北平原效果一般,但好歹贏得了燕控區老百姓對於靖難的支援。
朱棣也在積極備戰,手中的兵力也從三萬,飆升至了七萬人。
其中成分比較複雜,既有燕山三衛,也有朝廷潰兵,還有前來投奔的一些明軍以及明軍降軍,剩下還有一些來投的老百姓。
朱棣繼續推行改革,不說能跟建文朝廷打人海戰,搞人民戰爭,至少是能把手下的這支雜牌軍凝聚起來,形成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
在朱棣那邊熱火朝天忙著的時候,朱允炆也沒閒著,大明各地的精銳邊軍基本上都被他抽調一空。
這次朱允炆的討逆大軍可謂是眾星雲集。
南京方面,他啟用了郭英、俞通淵兩位開國老將,這兩位中,郭英是從打陳友諒前就跟隨朱元璋的老將,俞通淵則是跟隨徐達攻略山陝地隴趙燕地區的老將,兩人都可謂是功勳卓著,都是軍中大佬級別。
西北邊地方面,他召回了藤聚、陳暉率領的明軍精銳騎兵甘涼鐵騎,同時這兩位也是連年征戰西北的猛人。
西面邊地,他則是召回了素有威名的西川猛將瞿能父子,瞿能的父親是開國老將之一,但他也不差,在蜀地經營多年,不僅打得西番蠻夷嗷嗷叫苦,還曾與沐英,也就是《鹿鼎記》裡小郡主的天波府沐家,一同打得緬甸遣使八百嚮明朝稱臣納貢。
西南方面他召回了正在征戰麓川的明朝開國大將何福,如果你瞭解歷史或者玩過《歐陸風雲4》,那麼你就知道明朝的西南邊陲有一個勢力規模較大的政權,也就是麓川王朝,這個勢力從元末一直反反覆覆活到了1604年,幾乎和大明王朝同樣的年紀。
正當何福打得麓川勢力叫苦連天之時,朱允炆一道聖旨將其召回了南京,何福不得不暫時議和,以保大明西南邊境無虞。
朱允炆彷彿是被朱棣的這次勝利給衝昏了頭腦,像個輸紅了眼的賭徒一樣,甚至把遼東鐵騎用海運,運到了山東,以加強討逆軍的實力。
這次朱允炆整整組建了一支人數高達三十萬的討逆軍,再加上民夫,他這次可以號稱是五十萬大軍。
雖然古代一般都是虛標人數,但這次的三十萬大軍是實打實的。
朱棣面臨的情況比真定之戰更加糟糕,三十萬對七萬,從紙面上看,這怎麼著都懸的狠。
真定城。
沒錯,又是之前的年老士兵和年輕士兵。
年老士兵姓吳,人稱吳老頭,年輕士兵姓張,人稱張小子。
由於這兩貨當時跑得快,所以安全地逃回了真定城。
吳老頭年紀大了,派他上前線去硬剛敵人,根本就不可能,張小子在逃回真定城的過程中摔傷了腿,派去前線肯定也不合適,所以這兩貨就被很自然地丟到了後勤部隊裡面。
吳老頭洗著菜,說道:“我說地不錯吧,那些京城老爺穿那麼好看的盔甲有什麼用,真跑起路來,還不如你我快些。”
張小子笑道:“行行行,您老呀說得都對,反正我這條命算是你救的,你以後就算我半個親爹。”
吳老頭臉笑成了菊花,說道:“那以後聽你爹我的就準沒錯。”
正當兩人談話時,只見營地裡又送來了幾車物資。
張小子小聲問道:“你說朝廷咋又送這麼多東西過來。”
吳老頭小聲回道:“當然是皇帝老子吃了敗仗,要報復回來啊。”
張小子急切地問道:“那咱們是不是又要上戰場了?”
吳老頭想了想,從一邊找到根木棍,說道:“來,兒子,我來幫你把另一條腿打斷,這樣我倆就呆在真定,啥也不用怕。”
張小子趕忙攔住吳老頭手持木棍的手,說道:“哎,哎,慢點動手,爹,我還是想上戰場去立點軍功的。”
“你不要命了!”,吳老頭一把抓住張小子的衣服說到,“上次那燕軍你也看到了,個個凶神惡煞。”
張小子拍了拍吳老頭的手說道:“吳老爹你放心,你兒子我可機靈著呢,準沒事。”
吳老頭見勸不過張小子,只能叮囑道:“人群衝你就衝,人群跑你就跑,別單個跑啊,前有敵軍,後有督戰隊,落單了,有你好果子吃。”,說著拍了拍張小子的頭。
張小子捂著腦袋說道:“知道了,知道了。”
反正打仗時跟著隊伍跑就沒錯了,就算跑路的時候遇到督戰隊也不怕,說不定督戰隊還沒你們這群逃兵人多。
如果戰事順利,跟著大部隊跑,既可以避免危險,說不定還能撿個漏,撈個人頭。
短短數月,大明各地精銳全部聚集於真定,朱允炆甚至把自己御前的西番鐵騎,御前豹韜衛精騎給送到了真定供討逆軍指揮,由猛將俞通淵率領。
別以為靖難就是漢人打漢人,事實上燕軍與明軍當中還有不少少數民族部隊。
例如遼東鐵騎裡就有不少朝鮮人和女真人還有蒙古人,更別提朱允炆的西番鐵騎了,都說了叫西番鐵騎,你認為它是由什麼組成的?這得問問瞿能之前是幹什麼的了。
北平,燕王府。
朱棣顯然也是收到了朝廷重兵集結的訊息,自己手上的七萬多人面對朝廷三十萬大軍說什麼也是優勢在朱允炆手裡。
朱棣在書房急的焦頭爛額,雖然這些天有積極謀劃,但與朝廷的實力相比,可以說自己的兵力還是蚍蜉撼樹級別的難度。
姚廣孝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他專職於後勤,面對這種逆天的兵力差距還是顯得無能為力。
徐平安也沒有什麼辦法,還是那句話,我雖然知道朱棣最後是成功了,但具體是怎麼成功的,作為正常大學生你會記那麼多嗎。
就在朱棣愁容滿面之時,他突然注意到牆上掛著的寶劍,上面刻著“弟權贈”。
寧王?朱權?
朱棣看著走到地圖面前仔細端詳了一番,叫來馬和,問道:“陳亨和房寬二人,那邊可有什麼訊息?”
馬和看了眼書房裡的其他人,開口說道:“回稟殿下,陳亨房寬二人還是不願歸順殿下,但他們也透露不願與殿下為敵的意思。”
朱棣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揮退馬和,自言自語地說道:“陳亨.......房寬......寧王......。”
突然他一拍桌子,說道:“好,好。”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朱棣將守城任務交給了朱高熾和新投誠過來的顧成兩人,自己則帶領朱能、徐平等將領兩萬精騎出了北平。
城門處。
朱棣拍著朱高熾的肩膀說道:“你與顧將軍好好守衛北平,等我一個月,我必回來救援。”
朱高熾拱手點點頭說道:“是,父王。”
朱棣而後又對顧成說道:“北平都交予顧將軍了。”
顧成沒想到自己一個投降過來的降將竟然能被委以守衛北平的重任,不禁感激涕零說道:“定不辱命。”
朱棣帶著手下兩萬精騎星夜趕赴永平,此時吳高又在圍攻永平,見朱棣到來,急忙又再次撤回山海關,真是塊狗皮膏藥。
接著朱棣看似要北上遵化,實際則是往東北方去了,到了一個叫作劉家口的小關隘。
朱棣先是命朱能等人率百餘精兵繞到劉家口後,隨即就命人猛攻劉家口,劉家口明軍無一逃脫,也自然沒有人去通知更北面的松亭關的劉真,劉家口已經失守。
朱棣就這樣率著兩萬精騎從劉家口突破到遼東,直撲大寧都司。
大寧城。
“聽說北平那邊打得熱火朝天?”,一名守城士兵說到。
“可不是嘛,聽說燕王殿下都殺了朝廷好幾萬人了。”,另一名士兵回到。
第一名說話計程車兵感慨到:“哎呦呦,那不得了,若是燕王殿下打過來咋辦?”
之前回話計程車兵說道:“你怕個嘛,我們以前都跟過燕王殿下,就連咱們老大陳、房兩位將軍都是燕王殿下的老相識,怕個雞毛,殿下打過來,我們直接投了便是。”
旁邊另一士兵笑道:“是極,是極,但也不用過於擔心,有劉真將軍在松亭關守著,燕軍過不來。”
就在這時天邊出現一道道黑影。
正在說話的幾名士兵定睛一看,只見黑影之中,高高地豎著一個“燕”字旗。
等大寧明軍眾人反應過來時,燕軍已經兵臨城下。
城頭上計程車兵們對視一眼,皆有些不知所措。
他們連城門都還沒來得及關,燕軍鐵騎就衝進了城內,將城門上甚至都沒有反抗的明軍士兵給控制住了。
陳亨、房寬二人收到訊息,急忙帶著人趕到西門。
燕王朱棣坐在高頭大馬上,身後是密密麻麻的燕軍鐵騎,他沒有擅自殺害大寧官兵,而是堵在陳亨、房寬二人的必經之路上。
朱棣金甲凜凜,手持長劍問道:“陳亨、房寬,莫非你二人真要與本王為敵否?”
陳亨、房寬二人面面相覷,他們現在的心理估計是像《辛亥革命》電影裡的黎元洪一樣:老子既不想當清朝的官,也不想當你們革命黨人的官。
但眼下,如果二人硬要與朱棣開幹,他倆估計自己是沒那實力的,畢竟朱棣三萬人就打得朝廷十二萬大軍節節敗退,自己加上寧王的一萬多人,怎麼可能打得過。
朱棣現在可謂是威名赫赫。
陳亨、房寬二人本就曾屬於過燕軍序列,現在面對燕軍的壓力,也不得不低頭。
二人齊聲說道:“末將願意歸順燕王殿下!”
朱棣下馬走到二人面前,扶起單膝跪下的二人說道:“歡迎回到燕軍,兄弟們都很想念你們。”
陳亨、房寬二人投降,大寧的明軍也不用與燕軍拼命,一時間整個城池爆發出高呼:“燕王萬歲!”
“燕王萬歲!”
“燕王萬歲!”
寧王府。
朱權本在看書打發著自己無聊的生活。
如今自己被朱允炆派人給盯著,雖然手上還有兵,但自己也不敢輕舉妄動。
就在這時朱權聽到城中有人高喊“燕王萬歲”。
此時寧王的家眷聽到聲音都來到了朱權的院子裡,看著這個當家的男人。
朱權急忙叫來內侍,讓人打探發生了什麼事。
過了沒一會,內侍慌慌張張地跑回來說道:“殿下,殿下,大事不好了,燕軍打進城了。”
“什麼!”,朱權大驚失色,不可置信地說道:“燕軍怎麼可能一下子就打進城了,莫非,莫非是陳亨、房寬二人叛變?”
朱權急忙叫來貼身侍衛,讓其拿上兵符去自己的校場調兵。
他也是不想當你清朝的官,也不想當你革命黨的官的心理。
就目前他得到的訊息來說,朝廷已經集結了五十萬大軍來評判,自己現在跟了朱棣,不相當於49年投了國軍?
但朱權的侍衛還沒有走出府,就被趕來的燕軍士兵給控制住了。
朱權一家被全部趕到院子裡集中起來。
朱棣大步走進寧王府,走到朱權面前握住朱權的手說道:“十七弟,如今國無正臣,內有奸佞,四哥我啊,正是需要十七弟你幫助的時候。”
寧王朱權嚇得腿軟,現在跟你幹,我還要命不要,於是瑟瑟發抖地趕忙說道:“四哥,你燕軍兵多將廣,朝廷有你在,實屬大幸,十七弟我兵微將寡,就不參與了。”
朱棣哈哈大笑,說道:“那沒問題,只是我與王妃想念十七弟一家許久,咱們多年未見,我正想請十七弟與弟妹一家人去北平做做客呢。”
朱權尷尬地笑道:“這不必了吧。”
朱棣一臉真誠地說道:“誒,你我兄弟之間客氣什麼。”
說著朱棣大手一揮,接著道:“來人啊,咱們替寧王殿下搬家。”,而後一群士兵便開始為朱權一家打包東西。
朱棣扶著腿軟的朱權說道:“十七弟是身體有些不適?來來來,我以為十七弟闔府準備好了馬車,你跟弟妹先上車,剩餘的東西,讓這些士兵們替你打包,你們先走,免得這群粗人衝撞弟妹和侄兒侄女他們。”
朱權顫顫悠悠地被朱棣扶上車,在跨上馬車時,朱權召來自己那名貼身侍衛,從其手裡接過兵符,遞到朱棣手裡,鄭重地說道:“四哥,這是我護衛軍的兵符,我手下那些士兵的家眷也都在城內,您自個看著辦吧。”,說完便和寧王妃坐上了馬車。
朱權最後心事重重地說道:“四哥,我全家的命就交到你手上啦。”
朱棣露出一個你放心的溫和笑容說道:“十七弟放心,等打到南京,這天下你我兄弟二人共享。”
朱權:我信你個鬼。
但眼下自己全家都在朱棣手上,還能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