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伴隨馬車的響亮嘶鳴,徐平安等數人踏入了肅北城。他察覺到這座城市的街道不如林鎮的熙攘繁華,然而每一處都流露出歲月的印記。沿著街道前行,徐平安聽到了諸多聲音。有些人在議論江湖中的傳聞,另一些人則在探討朝廷的政務。他還目睹了許多身著黑色官服的人,他們的面容上都帶著嚴肅的神情。

“這便是肅北城的官員們嗎?”徐平安暗自思索。

在車隊的前方,方乾負手而行,不時地審視著周圍,郭奉先、曹毅、陳勝等人緊隨其後,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

“肅王殿下近況如何?”方乾一手輕撫著街邊的柳枝,漫不經心地詢問。

“回稟大人,肅王殿下近日沉迷於民典,整個肅王府每日都從民間大量採購,也讓我們這些官員頗為辛苦。”曹毅訴苦道。

“的確,肅王殿下最近突然以朝廷家法為由,親自審查所有法令文書,我們這些官員日夜陪伴在他身旁,實在是苦不堪言。”旁邊的官員附和道。

前方的方乾聽罷,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他轉向曹毅說道:“曹大人,許久未曾拜訪肅王殿下了,待稍作休整沐浴之後,能否陪同我一同前往拜訪?”

“理當如此。方大人,此次肅王殿下將肅王府左院騰出供諸位大人休息。”曹毅微笑道。

“那麼,請替我向肅王殿下致謝。”

方乾轉身,對著曹毅微笑道,然而此刻他的思緒卻飄回了剛上任時聖上與他在乾坤殿內的密談,當今的聖上似乎並不十分信任他這位弟弟。

一行眾人邁步向肅王府走去,穿過繁華的市集之後,前方呈現出一派開闊景象。徐平安見到了寬敞的庭院,其間分佈著假山、流泉與繁花似錦的花壇。正殿坐落在庭院的另一側,那裡已有嚴密的守衛,門口站著兩位身披黑色長袍的侍衛,凝神注視著往來的人群。眾人在肅王府門口駐足,曹毅此時走上前來,低聲在侍衛耳邊低語後,曹毅轉身微笑著對方乾說道:“方大人,請進!”

“看來曹大人深得肅王殿下的信任啊!”方乾雙手負於背後,調侃道。

“方大人過譽了。”曹毅尷尬地笑了笑,然後引領眾人步入府內。

眾人穿越過一道深邃的庭院,背後矗立著一座雄偉的殿堂。曹毅帶領全隊走過一條漫長的走廊,來到了王府的左側廳,廳內的裝修奢華至極,一入門就看到了屋裡陳列著各種稀世珍品,地上鋪著柔軟的地毯,正中是一張巨型書案,其上堆滿了各類書籍和紙筆。

“諸位同僚,請先行休憩,王爺已安排晚上給大家接風洗塵,屆時不醉不休。”安頓好眾人後,曹毅走到方乾身旁,“方大人,您看?”

“稍等片刻,待我沐浴之後再去拜見王爺。”

一炷香過去,方乾從房內走出,看著門外等候多時的曹毅,笑道:“實在抱歉,讓曹大人久等了。”

曹毅恭敬地鞠躬道:“方大人說笑了,還請方大人隨我前往拜見肅王殿下。”

“那便走吧。”

經過短暫的準備,方乾跟隨曹毅緩步走向王府的深處,心中暗自揣度著即將與王爺的對話。走廊兩側的燈籠投射出搖曳的光影,映照著他堅定而謹慎的面容,每一步都踏得沉穩有力。

方乾的思緒如同這漫長的走廊一般,延伸出無數可能。他明白,此次的會面並非只是一次普通的拜訪,更是一場智力和意志的較量。王爺的名聲遠揚,以其深不可測聞名,方乾必須步步小心,不能露出絲毫破綻。

終於,兩人抵達了一扇雕花木門前,曹毅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襟,輕輕敲了敲門。門緩緩開啟,映入眼簾的是一間佈置得極其講究的書房。書架上擺滿了各類經典,一盞青銅燈下,肅王李義正端坐在書桌後,他的面容給人一種不可輕易觸碰的威嚴。

“方大人,我們可是許久未見了。”李義的聲音平靜而深沉,他的目光如同深潭,讓人琢磨不透。

方乾微微一禮,回應道:“王爺,六年了,今日能見到您,實乃方某之幸。”說話間,方乾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李義的眼睛,試圖從對方的眼神中探尋出些許資訊。

兩人的對視中充滿了暗流湧動,空氣中似乎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張力。接下來的對話,無疑將充滿挑戰,方乾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李義微笑著,語氣輕柔之中卻隱含著深深的探尋和暗示。他說道:“方大人,您此次出行難道是為了北部邊境的戰事?”語氣雖然平淡,但其中卻又散發著一股令人無法忽視的鋒芒。

方乾心頭一震,臉上依然維持著穩重的神情,緩緩回應道:“王爺慧眼獨具,方某自然是為了那場論道之爭而來。”他有意留下了一些餘地,試圖觀察王爺的反應。

李義眼中閃過一絲精明,似乎正在仔細分析方乾話中的真實性。他慢慢放下手中的筆,淡然地說:“論道之事,自古以來便是兩國的難題,方大人何必為此勞神費力。”

方乾深知李義心思縝密,不會輕易透露自已的想法,因此他在接下來的言辭中更加小心謹慎。“王爺見識卓越,方某自愧不如。然而,若論道之爭演變為騷亂,還請王爺伸出援手。”

兩人的對話猶如棋局,每一句話都像是精心佈置的一步棋。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緊張而又謹慎的氣氛。王爺不動聲色,繼續觀察著方乾的一舉一動,似乎在等待一個時機。

李義眉頭微挑,沉聲問道:“方大人,您所說的援手?”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嚴肅,使得房間內的氣氛更加凝重。

方乾略作思索,緩緩開口:“王爺,邊疆雖有將軍鎮守,但近期邊境異動頻發,朝廷憂心忡忡。屆時還望王爺能派遣精兵,協助穩定邊疆。”

李義聽後,臉色並無太大變化,但他的眼神卻變得更加深邃,似乎在試圖從方乾的面容和言語中探尋更多的資訊。他緩緩地點了點頭,表示理解,然後說:“方大人,您的意思我明白了。然而,此事牽涉甚廣,非一日之功可成。”

方乾輕輕地呼了口氣,接著說:“王爺英明,方某深知此事重大,也不敢急於求成。只是朝廷實在是憂心忡忡,故而方某不得不來向王爺請教。”

李義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地說:“方大人,這荒州的天不會變!但!也改不了!”

方乾微微皺眉:“那就再次感謝肅王殿下,微臣告退。”

“去吧,晚上隨本王好好暢飲一番,哈哈!”

方乾走在王府的長廊上,步伐輕盈卻滿載思慮。儘管王爺的回答未能完全滿足朝廷的期望,但他知道,這次對話至少為他開啟了一扇窗,讓他看到了進一步行動的可能。

方乾回到自已的住處,立即召集了隨行的幾位親信。他們圍坐在一張圓桌旁,方乾沉聲說,“這肅王殿下不簡單啊。”

郭奉先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然後問道:“大人,就不怕打草驚蛇嗎?”

方乾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或許在王爺眼裡,我才是那條蛇吧。都散了吧,希望晚上沒有什麼驚喜出現。”

酉時初刻,肅王府膳堂之內,眾多琴瑟和鳴,獻舞者在中央盡情展現舞姿。舞女們圍成一圈,眾官僚們盡情享受著這歡樂的夜晚。在膳堂的前端,肅王李義手握酒壺,目光炯炯地注視著舞池中央的舞者,眼神中的慾望如同火焰般熾熱。其右側坐著方乾,左側則是曹毅,其他官員則分散在四周,敬酒之聲與歡笑聲此起彼伏。

大廳的最下方,徐平安三人在此落座。黃斯和徐翠兒不停地環顧四周,低聲私語。徐平安則專注於手中的酒壺,彷彿回到了夜城的藝閣之中,小心翼翼地品味著一杯美酒。那濃郁的酒香與順口而下的灼熱感讓徐平安無法自拔,片刻之間,他便在黃斯和徐翠兒驚愕的目光中沉醉其中。

大廳前方。

“方大人,美酒佳人相伴,何不賦詩幾首以助雅興?”肅王李義滿臉通紅,笑容可掬地看向方乾。

方乾苦笑著拱手道:“殿下,我雖師從孟山君,但卻未學得師父的隨性,僅習得一手好字。”

“哈哈,果然如世人所言啊,方大人,真是可惜了。”肅王李義哈哈大笑起來。

“諸位,今日我李義在此擔保,誰能以眼前美景為題,賦詩奪魁,本王定有重賞!”肅王李義拿起酒壺起身高呼。

“既然王爺有此雅興,那下官便獻醜,為大家助興。”曹毅笑呵呵地站起身,舉杯走向舞池中央,轉身道:

“妓接謝公宴,詩陪荀令題。

舟同李膺泛,醴為穆生攜。

舞急紅腰軟,歌遲翠黛低。

夜歸何用燭,新月鳳樓西。”

“好詩!曹大人不愧是進士出身,此詩的意境已達到景中有情,水乳交融的境界。”

“好!”

隨著曹毅的詩作完成,官員們紛紛鼓掌叫好,肅王李義也甚是開心,不斷地向曹毅豎起大拇指。大廳內原本有意作詩的官員聽到曹毅的詩句後也紛紛打消念頭,畢竟自已的斤兩還是心中有數的。

“還有哪位願意上臺賦詩一首,讓本王一飽眼福!”肅王李義見眾人不停地喝彩卻無人上臺,便走到舞臺中央,豪爽地衝著眾人喊道。

在眾人還在思考之時,只聽得一個少年那酒氣十足的聲音響起,伴隨著眾人向下望去,只見一醉酒少年一手提著酒壺,一手舉著酒杯,眼色迷離的看著杯中之水,那聲音猶如烈酒般直入眾人的心靈中去。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賞!”肅王李義望向早已宿醉的徐平安,眼神見充滿了欣賞。

右側方乾看向雙眼迷離的兒子,欣慰的笑著點了點頭。

左側坐著的曹毅則雙眼微眯,“果真是個有意思的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