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北王府。

之前蘇昭悅和李耀居住的院子不遠的一處院子。

喧囂逐漸歸於平靜,地上躺倒著一片屍體,有王府的下人,侍衛和侍女,也有十幾具屍體是羽林衛的人。

青銅面具人影站在前方,血,沿著面具一滴滴的滴落。

他的左手無力的下垂著,右手微微顫抖。

“該死,還是低估了這些人了,尤其是帶頭抵抗的兩人,沒有留下活口可惜了”,他心想。

而後他跨過滿地狼藉,走入了靈堂,一把,推開了棺蓋。

入目是兩具燒焦的屍體,一股燒焦的讓人作嘔的氣味撲面而來。

男子,強忍著噁心,又仔細看了看。

依稀可以看出一個女人和一個大約三兩歲的孩子,兩者的一些特徵依稀可辨,和他了解到情報基本一致。

隨後他又回到庭院中心,對著周圍的人說道:“等到晚上趁著天黑,將這些屍體拉去城外亂葬崗埋了,徹底搜查這裡,王府的人一個不留,之後把這裡清理乾淨,安排好的人要儘快進來。”

周圍傳來應是聲。

青銅面具男子轉身離去。

是夜,電閃雷鳴,大雨瓢潑而下,十餘輛馬車從王府裡魚貫而出,朝著城外駛去。

一場發生在定北王府的驚天風波,就這樣雲煙一般消散,不為外人所知。

數日後,圍著定北王府的羽林軍撤去,定北王府就此閉門謝客,不再對外有過接觸。

只有偶爾的會有一些下人侍女出來採買一些吃食以及日用品。

只有一些常常光顧的店鋪,掌櫃偶爾會問起原由,那些下人只道王爺及夫人帶領孫兒李安平前去尋訪一位名醫,給李安平治病,那個神醫還是陛下給找的哩……

此事後話不再提及。

皇宮裡,青銅面具人對隆武帝朱澤鴻彙報完後離去。

勤政殿裡一朵朵燭火閃動。

“王基,宣定北王來見朕”

“是,陛下”,門口王基尖細的聲音傳來。

王宮裡,一處偏遠的殿宇裡,定北王和夫人趙氏,正在內裡面露憂色的坐在一張桌子前,趙氏小聲的對李蒼梧道:

“夫君,這都一天了,陛下召你我來,卻是不見這是何意,難道”

“禁聲,王府怕是遭遇了意外了,以後一些事,爛在心裡,你我可能要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了”,李蒼梧臉色難看,輕聲道。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王基的聲音。

“王爺,陛下召您前去”

聽到聲音,李蒼梧對趙氏投去一個很有深意的眼神,趙氏點頭表示明白。

李蒼梧這才起身出去。

門口,李蒼梧對著王基冷冷的哼了一聲,“帶路”。

王基也不惱,躬身以示尊敬,在前頭低著頭帶路,兩人一言不發,默默地走著。

不一會兒便走到了勤政殿門口,殿內燈火通明。

“陛下,王爺到了”

“進來吧”朱澤鴻的淡淡的聲音傳來。

王基輕輕推開了大門,躬身對李蒼梧道:

“王爺,請”

李蒼梧大踏步進入,見到隆武帝李蒼梧還在書案上批改著奏摺。

他快走兩步,跪下行禮。

“臣李蒼梧,見過陛下”

朱澤鴻連忙起身,將李蒼梧扶了起來。

“來人,賜座”

同時對李蒼梧到:“辛苦王爺等候,確實是政事太過繁忙,直到現在朕才得見王爺,害得王爺久等了”,聲音溫暖和煦。

“不敢不敢,打擾陛下正事,卻是臣下罪該萬死”。

就在這時,王基拿著一把椅子進來,放在了李蒼梧身邊。

朱澤鴻連忙扶著李蒼梧坐下,口中稱道:

“王爺不必拘謹,想當年若非王爺挺身而出,我大康說不得都要被叛王覆滅了,王爺之戰績朕早有耳聞。”

李蒼梧只得坐下,說到:“陛下謬讚,老臣愧不敢當,不知陛下今日召臣前來,是有何事相商?”

“不瞞王爺,澤鴻卻有一事需要王爺幫忙”

“陛下請講,老臣定不敢負陛下如此看重”,李蒼梧道。

卻見隆武帝轉頭凝視著李蒼梧道:

“王爺,數日前北方傳來急報,龍元國大軍數次進犯我大康邊境,定北軍李戰率十餘萬大軍,前往迎敵,遭遇大敗,主將李戰遭敵軍俘虜,至今杳無音訊,王爺可知?”

“什麼?”李蒼梧震驚的站起身來,“陛下所言屬實?”

“千真萬確,朕已反覆確認過”。

“ 陛下,臣願率領大軍,去往前線解我大康北境之危。”言罷起身跪倒。

“那倒不必,我平陽軍大將楊凱已親率大軍,將龍元軍隊趕出大康,且小有收穫”。

“臣賀喜陛下,得此良將”

“可惜沒能救回李戰將軍,朕深感愧對你李家世代忠烈呀”

“是臣教子無方,險些壞了陛下的大事,請陛下責罰”,李蒼梧面露悲痛之色道。

就在這時,隆武帝朱澤鴻突然從懷中掏出一把造型奇異的金色鑰匙,目光如刀,死死地盯著李蒼梧道:

“王爺可曾見過這把鑰匙?”

只見李蒼梧眉心不自覺地挑了挑,道:“陛下,臣未曾見過。”

“哦?是嗎?看王爺的樣子怎麼像是似曾見過呢?”

李蒼梧搖頭道:“臣確是不曾見過,不知這鑰匙和北方戰局有何關係?”

“呵呵,那朕就給你說上一說”

“自朕即位後,大康內憂外患,然朕兢兢業業,一刻都不敢放鬆,然而就在我大康百廢待興之際,我大康之國庫,我朱家皇室幾代之積累卻消失殆盡,空的,都是空的”!朱澤鴻憤怒的聲音在大殿裡隆隆回響。

“傳言,太宗皇帝賓天前,將大康幾代的積累搬運一空,藏到了一處隱秘之所,藏寶所在之地圖,就藏在傳國玉璽裡,而這把鑰匙,就是開啟傳國玉璽取出寶圖的機關鑰匙,也是開啟藏寶之地的鑰匙,朕問你,朕的傳國玉璽呢?”猶如怒雷一般,朝著李蒼梧滾滾而來。

李蒼梧叩首,回到:“陛下,臣早已離開朝堂多年,如此隱秘之事,臣不知呀”。

“但是太宗皇帝最是器重於你”

“陛下,臣只有一個定北王的虛名,卻早已遭到朝中大臣排擠,早早的離開的朝堂,陛下所言之事,臣確實未曾聽聞啊陛下”

“愛卿再好好想一想呢?朕聽聞王爺之孫李安平和兒媳不幸罹難,愛卿只有李戰這麼一個親兒子在世,損失一員虎將,朕也心焦不以,想早日去救援,但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哪一樣不要用錢,而今國庫空虛,只是勉強維持執行,朕心焦啊”

“臣感念陛下對戰兒記掛之恩,但是陛下所言事關重大,臣確實不曾知曉,如果陛下所言藏寶只是屬實,臣願細細回憶,看能否回憶起先皇賓天之時,有什麼舉止怪異的朝臣或事件,以解陛下之憂”。

李蒼梧恭敬地回答道,言語直接真誠無比,不似作假。

“那朕就拜託愛卿了,愛卿若能提供有效的線索,找到傳國玉璽與國庫丟失之寶藏,朕必再次重用李家,發兵征討龍元,救回李戰將軍,甚至可以封他為新的異姓王,與朕共享這天下又何妨。”

“臣惶恐,謝陛下隆恩,請陛下放心,此事臣一定上心去辦”

“好,好,好,有愛卿此話,朕心甚慰”

“不過還有,此事事關重大,為了防止此事流傳出去,引得朝廷動亂,這段時間還得委屈愛卿,在宮裡住上一段時間,宮內有一處文心苑,假山流水,環境優雅,朕已為愛卿準備好了”

這就是變相的軟禁了,這隆武大帝李蒼梧究竟意欲何為?難道真的只是簡單的想知道那批寶藏的資訊?好像又不似那般簡單,李蒼梧心道。

“臣謝過陛下,不過臣的孫兒和兒媳剛剛離世,臣還未曾送他們最後一程,可否”

“茲事體大,還請愛卿以國事為重,李戰將軍在外為國征戰,他的家眷的事就是朕的事,朕已傳旨,追封蘇氏為安國夫人,將母子二人好生安葬,待過段時間,愛卿幫朕找到有關線索,拿回寶藏,再回府行祭奠之事,可好,朕必會記住你李家對大康做出的犧牲”。

“臣,謝主隆恩”,李蒼梧只得無奈回答道,內心卻是思緒翻……